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整理:芳菲年华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1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2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复有些思念弟弟苏辙。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


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那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


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3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4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5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


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6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译文】十年来我们人鬼殊途,纵然不去刻意想念,亦是难以相忘。


你的坟墓孤单地立在千里之外,又有谁能同你聊起那凄凉的日子。


即使我们现在能够相见,你大概也认不出我了吧,我已然尘土满面,鬓如寒霜。


昨夜清冷的梦境中我突然回到了故乡,而你还坐在小窗前梳妆打扮。


你我(纵有千言万语),相对时却只是默默无言,唯有涕泪千行。


想来那年年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也就是你那明月映照,松树相陪的坟墓所在的小山岗吧。

7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8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9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看 一作:望)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10

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与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松林   赤壁   东坡   庐山   故国   柳枝   月儿   超然   译文   岭南   豪放   美文   最著名   千古   明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