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过午收吗?机械化让午收的景象怎样演变?

午收的记忆

我们这里是辽阔的淮北大平原噢!六月的天气已是赤日炎炎了,那金色的麦浪正像大海的波涛,一浪压着一浪传送着午收的气味,你会立刻想到夏季的收获_午收开始了!

公元二00一八年六月三号七点一分,哥哥的一个电话召唤我骑上电动车出离县城往西直奔我的老家_太山村。哥哥说家里的麦子今天可以收割了。果不其然,一路上到处可见游动在金色里的大型联合收剧机。隆隆的马达声在空中飘飘荡荡,演奏着丰收的乐章。

再美的乐曲我也无心听闻,电动车快速载我驶向我家五亩半地的地边。二十公里的路程也就是四十分钟的时间,我到了(一路都是水泥路),哥哥还有堂弟已在那等候多时了,他们各自带来四轮机以备装载那收获的金粒。地头边还有好多人,他们都是在等候着收获自家的麦子。我象麦田的地理位置是村庄的北部,俗称北湖了。原来这块地只有一亩二分地哦,其它东一块西一块的共计七亩半地,后来我就吃点亏换作现在的五亩半地,五合一机械化作业就方便了,耕、种、收、管、省工省时。这匡地共计一百多亩两台联合收割机作业,今天这片小麦就可一扫而光。

十点左右,联合收割机驶入我家麦田,马达伴着割麦声时远时近像一首歌动人心弦。收割机来来回回几趟也就是一小时左右,我家五亩半麦子收获完了,麦粒装满两大四轮车斗,大概有五千多斤。哈哈,今年的麦子又是大丰收。我哥和堂弟当时就把麦子拉到附近收购点卖了。不错,不错,卖了六千元,除去成夲,净利也有四千哦!可出工只用了六个工时(包括耕、种、管、收)。

五月里忙,五月里忙,大人小孩都上场。这是几辈人传下的顺口溜,也是真实写照。一望无际的淮北大平原,午收的繁忙景象让人记忆深刻。麦子是我们的主粮,麦子丰收了就安定了农民一年的口粮了。午季是抢收抢种时节,一环跟不上就会造成农业上的损失,繁忙是自然的。

从我记事起,午收是不断地在变化。生产队时,午收进度是最慢的,拖拖拉拉要一个多月才能收官。那是因为大锅饭,而且全部人工操作,生产工具落后造成的。那时,割麦用的是镰刀全部妇女承担,车把式配年轻人负责把割倒的麦子装车运回到打麦场上并堆成垛。负责脱粒的是年纪大些的牛把式配中年人,牛把式手里扬着鞭子,嘴里吆喝着老牛拉着石磙子,一圈一圈地磨叽着,吱吜,吱吜不知磨多少圈,牛把式最后一声"翻场"。等候翻场的中年人就一忽而上,用扠子把轧柔了的麦秸翻一遍,然后再磨,一共得磨三遍哦。大家一起场,挑掉麦秸秆堆垛。再把麦、糠聚成堆,就进入了扬场,扬场时必须有风,风越大越好(只要不是暴风)。扬场也是技术活,会扬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几把木掀一起向天空迎风抛起糠、麦,糠花顺风飘舞远去,麦粒唰唰地垂直落下,这情景像天女散花极富诗意哦!?那时的生产工具就是扠把扫帚扬场的掀,扁担绳索使牛的鞭,老牛拉破车,人挑肩担。

一九八0年到一九八五年左右,土地承包了,午收的进度提高了一大半,十天的光景,基夲上都把麦子归仓了。午收的工具虽然还是老一套,但是人的积极性提高了,麦子的产量更是提高好几倍。一年到头吃白面馍(生产队时纯小麦面馍只是过年过节吃,平时都是杂粮面掺点麦面)。一九八五年以后,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机开始登上了舞台,拉麦脱粒速度大大加快。再后来小型收割机有了,用镰刀割麦的渐渐的少了。午收一个星期基本上结束战斗。

人工用镰刀割麦,这里不得不说。用镰刀割麦真真是又苦又累,头顶烈日,弯腰弓背面朝黄土,嗤啦,嗤啦地一把把,一扑扑,一天下来,腰也酸,背也痛,胳臂,大腿不想动。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农民最有体会哦。粮食是农民汗水的结晶。

二零零五年以后,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始大显伸手,只要麦子成熟了,三、两天就完工。科技的进步带来生产力的发展,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退出历史的舞台。联合收割机初始阶段人们就认可它的强大,为了尽快颗粒归仓,竞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故事。为了挣夺联合收割机,出现打斗,谩骂。如今联合收割机数量大增,车主已上门服务了。

现在党中央制定了振兴农业,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这是大快人心的事情。不过,要振兴农业就必须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改变农村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哟,做为农民会全力支持。未来的农业农村大有可为,现代化的午收场景将如何上演?美好的画圈就要展现了!。

二0一八年十二月十九号人生路于固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淮北   麦秸   联合收割机   把式   麦粒   生产工具   收割机   生产队   堂弟   作业   镰刀   老牛   麦子   美文   景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