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司空见惯”,是对“粒粒皆辛苦”的讽刺 请别惊讶

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你不知道《悯农》,可以理解;你没听说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也可以谅解;唯独,你不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就很让人费解。

如果你知道“司空见惯”,是对“粒粒皆辛苦”的讽刺 请别惊讶

是啊,牙牙学语的中国人,大都从背诵“锄禾”开始,大都接受“粒粒”来之不易的节约教育长大成人,并且一以贯之的教育后来者。

实际上,妇孺皆知的这两首诗,都是出自李绅的《悯农》。

如果你知道“司空见惯”,是对“粒粒皆辛苦”的讽刺 请别惊讶

李绅,一个在唐代诗歌中建树寥寥的读书人,却在投机钻营和弄权营私上颇有成就。以至于,即便做了长安市长的文坛盟主韩愈都不是敌手。

公元832年,我的挚爱,“诗豪”刘禹锡,在被贬谪23年回到东都洛阳。尽管如此,一生耿直的他,除却摘掉“谪贬”的帽子后,更无有回长安这个真正的大唐政治文化中心,施展抱负机会。全身心为民奔波,殚精竭虑为国效力的他,无奈之下,60岁的年纪重整旗鼓来到苏州任市长,主持一方政务。

如果你知道“司空见惯”,是对“粒粒皆辛苦”的讽刺 请别惊讶

山青水美,物华天宝的苏州,向来是文人骚客向往之地。只可惜,刘禹锡上任伊始,恰逢苏州水患频仍,百姓民不聊生。

好的是,心无旁骛的刘禹锡,心系百姓,戮力赈灾救灾,终于使得百姓生产生活呈现复苏之势头。

如果你知道“司空见惯”,是对“粒粒皆辛苦”的讽刺 请别惊讶

恰巧此时,朝廷浙东观察使李绅途经苏州。作为朝廷命官,一路排场自不必细说。单是酒席宴上,玉馔珍馐,歌舞助兴,名妓作陪,就真的劳民伤财,花销不菲。刘禹锡,自然看在眼里,恨在心中。看到主客,国家级领导,尤其是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的文人士大夫,竟然如此嘴脸两面,言行不一。厌恶之情徒然而生:

高髻云鬓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

诗意文人李绅,李司空,李大人花天酒地,习以为常,而我刘禹锡,作为地方父母官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

如果你知道“司空见惯”,是对“粒粒皆辛苦”的讽刺 请别惊讶

这首在“诗豪”存世之作中并不出类拔萃的《赠李司空妓》,就是刘禹锡满腔愤懑的自然流露。“司空见惯”,这句成语,从此不胫而走。

要知道,体察民情,才知道百姓生活不易;亲历饥荒,才铭记粒粟颗米之艰辛。所以,对于铺张浪费,奢靡荒诞自然深恶痛绝。

如果你知道“司空见惯”,是对“粒粒皆辛苦”的讽刺 请别惊讶

在这里,我无意诘责古人。由于当时朝廷昏聩,官吏鱼肉百姓,包养“小三、小四、、、小N”并不是官方明令禁止,甚至模棱两可的提倡,所以李绅如此如此,也无可厚非。

但是作为官场清流的“诗豪”,胸怀社稷安慰,心系苍生福祉,所以一身正气,嫉恶如仇的他就愈加彰显出卓然风骨和伟岸人格。

如果你知道“司空见惯”,是对“粒粒皆辛苦”的讽刺 请别惊讶

秋雁两行江上雨

天南地北的人

讲道理的是知己

殿上君王堂下臣

心存百姓的人

百姓心中自有你

(关于“诗豪”,我有很多他的故事。。。。真的!敬请关注)

(原创不易,感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司空见惯   浙东   下臣   谁知盘中餐   观察使   昏聩   粒粒皆辛苦   长安   惊讶   苏州   读书人   朝廷   文人   美文   司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