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漫谈——水是生命之源

我想回老家做一些事情,而水,是我做这些事情的根源,更是灵魂。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水的。如果能够把水的用途和景观结合在一起,那将会是一片美好的景象,而我,就是想营造出这样的景象。

老家的水土流失还是挺严重的,心里多少有些心疼,如果治理得好,在十年之内,增加几百亩的耕地还是没有问题的,这其实主要还是看所下的力度,而且一点儿都不费劲,就地取材就可以。如果把老家的水利用好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还会显著改善原有土地的等级,如果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土壤改良,那真的都是肥沃的土地,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但是有这种想法并真正实施的暂时还不会有,因为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做好了固然好,做不好就会成为一个笑柄,在农村,这种情况还是很常见的,所以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这是需要大量投资的,但这同时也可以为老家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如果单纯的就是硬往里砸钱进行治理,多少还是有些不可取的,不是没有回报老家的善心,而是那样的话根本不可持续,干着干着,就会变成“半调子”工程了,那也就是昙花一现,毫无意义。真正付出的同时,还是需要有回报的,这就是通过改善后的田地和其他设施来产生价值,这个回报率也是很高的,回报周期也不会很长,一般半年一年左右就可以看到回报了,所以才说农村大有可为。

在我的规划中,水利设施的构建是核心,重点就是借水做文章,需要把河道治理好,确保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不会带来水土流失和危害河道两岸的安全;需要把灌溉排水储水系统做好,确保农作物旱涝保收;需要把水网的规划做好,把整个系统做成偏自然的景观,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水的灵动性展现出来;需要大力做好植树造林,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做成一个可以循环的系统。

太想着现在就可以回到老家做这样的事情了,但这在目前还是无法实现的,这就是暂时的遗憾。不过我倒是可以利用这几年把规划做得尽可能细,等到我回去的时候直接就编成作业指导书就行了,精确到每一步,那肯定是让人感觉很兴奋的。

按照我的计划,这样的事情,可以以五年作为一个周期来实施的,先是盖自己的房子,然后盖相关的设施,在此过程中做大量的现场勘查和调研,做得最多的就是先栽树,只要有空闲就栽树,同时治理河道,改良土壤,规划农田,然后就逐步开始有产出。

根据目前的估算,每年栽1000棵树应该问题不大,可以为20个人提供全年性的工作岗位,每年可以治理河道1000米,改造升级耕地20亩,增加耕地10亩,创造产值1000万元左右,净利润达到100万还是没有问题的,就是会特别的操心,但也会让人很有奔头。

实际上,每年可以栽更多的树,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岗位,也可以治理更多的河道和土地,但那就不是合理的循环了,那就是迈大步,容易“扯到蛋”,还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好。

关于老家的水,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抓住了主要环节,做什么也都顺畅了,但是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顺应自然,不能逆天,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够盲目的改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旱涝保收   河道   耕地   美文   土壤   老家   景象   乡村   周期   景观   水利   设施   事情   土地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