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山水》系列 180×140cm 纸本水墨 2020 年

李明是一个孤独的画家。瘦瘦的身躯,文人的情怀。在采访中发现,他总是把外界现实生活的艰难投射在绘画中。他说,自古那些绘画大家,他们的生存境遇与绘画是相互成就的。艺术是漫长,也是孤独的。每一个艺术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万物只是一面镜子,只会把他们的心擦得更干净。

在李明的作品中,看似有着浓厚的传统文人画的基调,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当代视角。既研学古人金农、陈洪绶的古拙之美,亦有新表现主义基弗、席勒的取长之法。他不拘泥于古人表达的束缚,相反近年来一直对国外现代派艺术家思想有着自我的解析。他作品既有山水、动物,亦有风景,万物寂静,画中有着孤独的诗意,这是李明作品一贯的风格。随着近年来新水墨的兴起,李明的作品作为其中的代表,都是在传统与当代之间,通过不断解构、创新,拓宽水墨的边界,这是一个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过程。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风景》系列 100×120cm 纸本水墨 2018

探寻传统绘画之外的可能性

李明是山东人,本科与研究生都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之后一直走着职业画家的道路。他在济南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他参展的作品很多,从国内到国外,从履历上足以看出他的勤奋与优秀。

生活在当下的李明,对现实的洞察力入木三分,但是内心跟古人很相似,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性灵”之美。他的绘画天地是自由的,飘逸与空灵,体现出中国文人禅画的意境,富有韵律。中国文人画的精要与境界,往往都与人品、学问、才情、思想不可分割。尤其是宋元绘画,更是把这样哲学思辨推到了一定的高度。无心灵的高度与自由,内心没有波澜,绘画就是匠气与呆板的描绘。李明,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了漫长的寻道之旅,这是他绘画语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源。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藏》102×92cm 纸本水墨 2015 年

李明的画重视意境,更重视万物的蓬勃生命力,在他的笔下万物都通人性,尤其是他的动物系列,更是把那种细腻、灵动之感体现得淋漓尽致。2015 年创作的《藏》,画面的猫带着懒意 ;眯着眼睛,十分可爱,线条简洁,朦朦胧胧像是被一层雾霭遮住,也像是穿过红尘的一道屏障。这种在动物身上体现出的善意,也反衬了作者的心境。除了古意盎然,仿佛作者站在大自然面前缄默,带着深深的虔诚。

自然是有自己的野性的,但是李明内心更能体悟到超越个人的束缚,通达宇宙与自然的融合与慧通。他也一直在探寻中国传统绘画之外的一种可能性。扎实的基本功让他一方面在磨练传统绘画的技法,另一方面融入当代感,对水墨的传统语言实现高度转化,这也是新水墨的一大特点。李明有大量的山水画,这些看似描写山水的风景,其实关乎更高维度的智慧。他一方面在文人画的想象与追问中寻找当下生活的答案。通过朦胧野趣而古意拙朴的绘画格调,向我们不断阐释了其营造的美学意象。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纠结》150×240cm 纸本水墨 2014 年

借鉴基弗的古今穿越

另一方面,李明所实现的是水墨于当代语言的一种表达。我们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古代文人画,甚至是宋代山水画的特质,但是李明所表达的并非是一种传统的延续。在采访中,他谈到了他的偶像是基弗,他的作品色调上就有基弗的冷黄调,像是废旧工业的材料,像铜铁一样锈迹斑斑的痕迹。尤其是李明的风景,有很多风景画中的场景萧条与孤冷、黯然。李明其实不是一个乐观的人,现实中承担了更多的敏感与善良。很显然从李明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属于高敏感的人群,这对绘画者可以说是一种天赋。这也是他的作品独特语言与风格的所在,脱离世俗与平庸。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荒芜风景》120cm×125cm 纸本水墨 2017 年

在李明的画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多余的元素,他试图用一种物象表达自己的宇宙观、信仰。他有着对事物的好奇,保持着这种神秘的绘画表达,尤其是一层薄雾般的灰尘让表达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蕴。就如《荒芜的风景》中,裸露的土地,没有任何生机,深灰色的土地色调让这一切的叙事有了可探讨的观念。群山构成的是一种俯瞰的景象。《荒芜的风景》有着更深入的一种隐喻。在这片土地上,土壤被污染,群山有铅铜色的重金属的粉尘,弥漫在空气中。这是作者基于基弗在历史的废墟中思考人类的一种观点。李明思考的是环境污染,让高原呈现出了一种重度污染,呼吁全社会来关注自然环境。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一种呼应内心的关照,这是一个艺术家最不应该忽略的核心。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山水》系列 105×140cm 纸本水墨 2019

而在审美上,作者有意识地向当代语言开始探索,重视水墨语言与现实世界的个体立场,这是作者最个性化的一种表达。李明十分坦诚,在他的绘画表达中能看到思想与情感高度的契合,淡泊宁静的个人情感的流露,缓缓地,没有激烈的膨胀与思想的矛盾,倒是有了一种老庄思想的凝集。基弗的叙事与风格也多少被李明借鉴到绘画作品中,2019 年创作的《山水》系列,就有些许显现。在中国古人传统中山水是情怀的体现,但李明却打破了古人对待山水的态度,他的山很坚硬有力,有钢筋水泥一样的牢固与冷漠,在这里“山”是一种历史,是一种被人类反复歌诵、记录、凿破的痕迹。这中间的一种隐喻,给予了山一种父性的特征。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山水》系列 25×35cm 纸本水墨 2019

所以,李明山水画从远处看像是传统山水的画法,但是走近之后,你会发现他的山水完全是另一种表达。在李明多年绘画探索的语言中,他一直是向外求的,向西方大师学习,他一直对山水有解构意识。这是当代艺术范围中从传统脱离出来的一种新可能性。与很多的画家不一样,李明是先向外求,再向内求。比如《动物》系列的创作,就是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反讽。人类充满了虚伪与狡诈,但是动物身上却表现出满满的温情与爱意。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优雅的孤独》104.6×92.7cm 纸本水墨 2015

忧伤与孤独的余韵

而这一切的最后,是李明深深的孤独。他的孤独是一种解药,他在绘画中不断地种下自己的念想,当他画完之后就成为一种成就感的转化。这种宁静不同于仙风道骨、观荷、对弈等古人情怀,却有着现代人的忧愁与疲惫。孤独是人类最原始的属性,也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孤独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而对于艺术家来讲,孤独是他们灵感的源泉。如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也是社会转型的时代,艺术家内心深处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与抗争,之后转向对虚幻世界的一种向往与表达—敏感而锐力。现在人们对于物质过度亲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审美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风景》49×60cm 纸本水墨 2018

从古到今,有很多人对中国画印象是孤寂、无为……是真正的太虚幻象。而李明将山水转向当代的思考,其实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个人视角、观点的新的表达。李明以画笔绘生活,写遥远的山水,其实也是内心在当下生活的挣扎与宁静。这种带着感伤与孤独的韵味,在他山水、动物、风景系列创作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低调内敛的他相信,穿透世俗之禁锢,才能最终走向更高的境界。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灰色风景》55×42cm 纸本水墨 2014

李明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1987年生于淄博

201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3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济南

个展:

2009年“水痕墨迹”首次个人画展(山东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3年“自然而然”李明水墨作品展(山东美术出版社美术馆)

2017年 独·处 李明纸本作品展(北京方圆美术馆)

-END-

今日编辑 Nicole

原文刊载于《收藏/拍卖》杂志8月刊

新刊上线:造一座园,度一个夏

明代江南生活指南,方寸屏幕上的古人慢生活

欢迎邀请加入更多媒体平台!如想商务合作,请联系邮箱:scpmmag@163.com 或微信scpm2004

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山东师范大学   水墨   文人   美文   古人   万物   清明   艺术家   山水   当代   内心   孤独   动物   传统   风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