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断想


“又是一年清明到,天涯碧芳草。”

每年在这个时候,远在他乡的游子总会心怀故人,结伴回乡扫墓、祭拜先人。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我们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我们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人的一生,是遇见与别离的一生。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在“清明”时节,祭先祖、故人、往昔,也祭一祭远处和更远处的悲伤,是告慰自省,也是身心整理。

今年清明节,举行了全国性哀悼活动,悼念那些为此次抗疫牺牲的烈士,以及因疫情失去生命的同胞。下半旗致哀、默哀3分钟、车船鸣笛等,都是我们对逝者最隆重、最深切的缅怀方式。

这场疫情中的逝者,无论是已被评定的烈士还是籍籍无名的平凡百姓,都是我们必须铭记的对象。

铭记烈士,既是因为他们为抗击疫情各自做出了贡献,也是因为他们为了公共利益付出生命代价。这些舍生取义的英雄,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唯有内心真正的感恩,能够将混沌中的自己整理得简单明净。在这个混沌、多变的世界,这个春天,那些感动、温暖的瞬间,终将定格为永恒,化作一束璀璨的星光照亮未来的天空。铭记他们,不仅要记住他们的英勇无畏,更是要铭记这段历史,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铭记所有的逝者,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要更加珍惜今天自己的生命与生活。我们活着的人只有好好活着,对3000多名逝者才是最好的告慰。所以,我们未必能记住逝者的名字,但一定要记住失去的生命。

国家伊朗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于当天转发了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克沙瓦尔兹扎德的一条中文推特,引用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左传》里的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称“中国以国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难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对个体尊严与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也读懂了14亿中国人集体情感释放背后的团结与力量”。“此刻,我们同中国人站在一起,为所有没有等来春天的生命默哀,向所有用生命守护苍生的英雄致敬”。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这个多灾多难的庚子鼠年终将过去,我相信,这一年终会被几代人铭记。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前段时间总做梦。总会梦见到童年玩耍过的地方,当然还有父亲和母亲,每次从梦里醒来,心境久久无法平息,继而一次又一次陷入深深的痛。

2020年清明,我再次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清明节断想


又是一年过去,父亲母亲的坟头又长满了草,空气中杂糅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让我们满怀感动与忧伤。在这清洁明净的时日里,我依稀看见是田野里躬身插秧拾穗的母亲,看见了在崎岖山道上背负着全家生存重担的父亲,那些悠远的沧桑岁月在记忆里复活,返青。

水在天空化作云,雨落大地成为水。如同水在天空与大地间,周而复始地循环,万物生于尘土,复归尘土,不管走的多远,我们最终都会回到生命的原点,化着一抔黄土,而正是这代代相传的血脉亲情让族群烟火延续,生生不息。如今,在这遥远的川东北小村里,能把我和你们联结起来的,唯有我身体里流着的一脉相承的血液,和那些抹不去的漫长岁月里的碎片一样零星的记忆。

清明节断想


站立在祖先和父母的墓前,我似乎更深刻地理解了清明时节,为什么多是雨纷纷,为什么总让人驻足,因为这一天是与生命的对话,是对生命的感恩。因为这些对话与感恩,让每个人的生命具有了恒久的意义;因为这些记忆,越发显现出内在的凝聚力量来,最终化作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脉络,根植于人类的血液里、秉性中。

清明节断想

2020.4.4于达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瓦尔   断想   逝者   明净   疫情   血脉   清明节   烈士   铭记   美文   清明   大地   父亲   母亲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