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所经历的高考


2020年的高考在万众瞩目中终于落下了帷幕。因为新冠疫情,今年的高考延期了一个月。7月9日那天傍晚,无意中溜达到一所中学大门口,正好看到一大群高三学子冲出考场。一种深深的悸动,在心里颤抖。

那年,我所经历的高考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突然怀念起高考,怀念起高中三年的岁月,一切像是远了,又如同在昨天。庆幸,我们曾经历过高考,春夏秋冬,四季看尽。


33年过去,还是会经常梦到自己参加高考的情境,打开试卷就懵圈了,手足无措,没有一道题会做,惊醒,一身冷汗。


高考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的过去造就了我们的现在,而我们的现在也影响着未来。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人所经历的事物,甚至错过的事物,都是造就我们未来的因素。

当时农村的孩子跳出农门的出路就是一是考学。二是当兵。当兵不是一般的人能捞着去的,一是身份,也就是家庭出身,贫下中农子女才有当兵资格,二是身体,要过体验关,三是名额有限度,四是即便当了兵,提不了干,那还是要退伍回农村。所以,唯一出路就是凭本领考学。


所以,对于农村青年来说,那个年代的高考,几乎是唯一跳出“农门”的机会。其实,无论是那个年代的高考,还是现在的高考,对我们这些草根学子来说,都是最公平的上升通道。当年高考确实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于农村的孩子,城市就像梦一样迷人,想象中的城市就是理想的天堂。在高考之路上,有多少人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留下令人难忘的生命的印痕。


我是1987年参加高考的,我当时的班主任张世智老师至今见面还在感慨;八七级,成就了石桥中学的荣耀。据说,那届高考是石桥中学有史以来最辉煌的的一届。我记得文科当年上线人数是17人,理科班上线人数我就记不清了。1988年成立县中,石桥中学骨干教师几乎都被抽调上去了。

在石桥中学的三年是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学生岁月。


在我们那一届之前,高中是二年制。正好从84年,改为三年制。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只考了班级第18名,当时也不以为意。在那之前,从来没有认真读过书。暑假期间,读高中预备班,住大通铺染上了疥疮,晚上几乎无法入睡,痛苦不堪,课堂上要不就是睡觉,要不就靠看武侠小说提神,什么回家写作业简直是天方夜谭。虽然从小学到初中,一直被学校老师誉为“尖子中的尖子,王牌中王牌”,但我从来就没有奢想过要考大学,父母也从没有管过我的学习。高中第一年,几乎是混日子过来的。


不知不觉,就到了高二。高二文理分科,按照常理,一般学习好的都学理科,可偏偏我们一班有好多学习好的和我关系很铁的都选了文科,包括郭峰,余翠柏,何南观等几个学霸级别的,杜世勇、冉小容等人则去了理科班。我几乎是没有纠结,因为数学不好,直接选了文科,虽然我还是很喜欢上化学和生物课。分班后,不断有往届生插班,文科班最多的时候达到80多人。


1987年7月,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我们即将毕业。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考”了一回——参加了全县的高考预考。达到分数线的就参加高考,没有达到的就提前毕业了。预选的目的是让具有实力的学生能够集中精力高考。其实,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剥夺了落选学生学习的权利,对于他们是不公平的。幸运的是,我如愿取得了参加高考的资格。当年预考的分数是512,年级第二名。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突然萌动了要考上大学的愿望。在乡邻们的赞誉鼓噪之下,我的父母居然也开始相信没准儿我真的能吃上“皇粮”了。


当时,虽然离高考时间很近了,可我还是没有太多的紧张感,预选结束后,有一段时间填报高考志愿,因为我的字写得好,很多同学的志愿表都是我帮着填的。我第一志愿选了复旦大学,第二志愿是报了西南政法学院(那时还叫学院);第三批的最后一个志愿栏目,才选了后来上学的包头钢铁学院。也许,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吧。


1987年的7月7日至9日,我参加了高考。故乡的七月,天气湿热。平生第二次坐客车去县城(第一次是在此之前的体检),一路上飘着蒙蒙细雨,我遗传了母亲晕车的基因,那时坐车对于我来说简直如同炼狱,不时把头探出窗外呕吐,雨水不知不觉间打湿了我的头发。70公里的山间公路走了3个多小时,总算到达高考预定的住处——我还记得是位于荷叶街的地委招待所,当晚,感冒发烧,昏昏沉沉地睡下,半夜从上铺掉到了地板上(现在想起来,应该是一种好兆头,摔到地上就是“及第”了哈),把同屋的同学们都吓得不轻。

第二天早起,郭峰领着我去了附近的地区医院,他姐姐在医院当护士,给我打了一针,缓解了我的焦灼与不安,但上考场时,心依然是沉甸甸的,脑子里则是一团浆糊。考数学的时候,心里慌慌的,试卷发下来,我举目四望,想找一个可以给我依靠的眼神,可是所有的人都在埋头答卷了。我赶紧做题,可是第一道题好像就被卡住了,满脑子都是一种自我暗示“完了,完了......”


三天考试下来,充满了失落和茫然。见到数学老师,连连自责,自己说没希望了。回到家,望着母亲充满期待的眼神,我默默地转过头,无言以对。过了几天,兄长从县城回来,得知我考前出现意外情况,也是唏嘘不已,转而劝慰我,没事,不行就再复读一年。静夜里,我躺在又潮又热的小屋里,夏夜的虫鸣,此起彼伏,我的内心波涛汹涌......


转眼就到了八月,相对于参加高考的多数同学而言,我却没有那种度日如年的煎熬和担惊受怕的等待,因为,我早就心如死灰,没有期待。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成绩下来,我居然上线了。


我记得出来考试成绩的那天,我和好友邱太君一起去学校看榜,走到学校大门口,当时的教导主任李永言老师告诉我,你考上了!当时,心头一片空白,愣了片刻,急匆匆地冲到成绩榜下面,仰头找到自己的名字,467,(那时高考文科语文数学总分分别是120分,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各100分,满分应该640分),虽然比预考成绩相差了45分,但总归是上线了......赶紧回家,激动地告诉母亲说,我考上了!


其实,在当时,我还是有点不甘心的,兄长也说,要不再复读一年?考虑家里当时的经济条件,再说,明年谁知道又会不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呢。于是,我安然接受现实,这也算是我一生中的一个遗憾吧。


等待入学的日子,是幸福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纷纷来家祝贺,母亲的脸上挂满了笑容,父亲依旧没有更多的言语,可是眉宇间也自然舒展了。我知道,多少生活的滋味都在其中啊。


入学前,生产队安排在我家院子里放了一场电影,家里还摆了十多桌酒席。队长在喇叭里喊:祝贺任家公子金榜提名!整个村庄洋溢着欢声笑语。

  

33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依然让人感慨万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尖子   兄长   大门口   石桥   王牌   美文   志愿   当年   母亲   成绩   高中   农村   老师   数学   中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