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黄豆黄

每每在失意迷茫的时候,总会想起故乡那满地的黄豆。家乡多山,一条狭窄的山沟,镶嵌在两岸山山岭岭的星星点点的土地,就是家乡人赖以生存的根本。

贫瘠得长不出小麦,连玉米和土豆以及其他庄稼都嫌弃的土地,只有黄豆适宜在这里生长。黄豆也叫大豆,春天的时候,故乡的农人们忙着种玉米、锄小麦,似乎忘了黄豆的存在。只有到了小麦将熟,阵阵布谷鸟的叫声从后山的密林里传来时,人们才用一种长柄的铲子,趁着一夜的麦黄雨,在密密麻麻的麦林里,或是随便找一处空地,戳下一行行浅窝,随手扔进几粒黄豆。几天过后,便是一地舒展着两片绿色叶子的豆苗,收完麦子,拔掉地里的麦茬,家乡的山山岭岭便是黄豆的天下。

散文:黄豆黄

黄豆似乎是这世间最卑贱的作物,天生就像一个弃儿。农人们只是随意地种下它们,却从来不需要去认真管护。但黄豆却从来不自卑、不放弃,它们没有小麦的高贵,没有玉米的威风,它们只是安静地伏在夏收过后炽热的土地上,毫不张扬地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它们的一生,无论是在密不透风的麦田里还是在坡边被人遗弃的荒地里,只要种下,自会长成他们自己的风景。从伸向天空的两片叶芽,到开出淡淡的黄色小花,再到沉甸甸地举着满身豆荚,在霜降的寒风里迅速成熟,农人对他们的照料仅仅是锄过一两次草,从来没有施过任何肥料。仅仅靠着一串串埋在土里的根瘤,它们就可以为自己加工制造一生所需的养分,它们不屑于像其他庄稼一样依赖人们的施舍。

而他们却是故乡必不可少的农作物,作用是可以替代其他任何粮食。故乡的平地极少,又多沙土,小麦和玉米耗费了农人们一年大多的时光,却不肯给他们太多的回报,产量极低。这时候,黄豆就派上用场了。只要窄窄的村道上响起突突的农用车声,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扛来大袋的黄豆,兑换大米面粉,甚至是水果蔬菜、一切的日用必须品,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尤其是逢年过节时,黄豆的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时人们才发现,被他们溺爱得像儿子似的小麦玉米并没有使他们温饱,而只有被他们随手弃之山野如同最不待见的女儿一样的黄豆,却一下子丰盈了他们的生活。

真正让我感恩黄豆的是十八岁那个夏天。那年我揣着差得不能再差的高考成绩单回家,父亲在继母的威逼下要我分家,一个人单过。面对分给我的半亩土地,我一筹莫展。我把所有的梦想像脱掉一身旧衣服一样一层层扔掉,仍然找不到人生的出口。这时候,种了一辈子地的爷爷把我领到地头,手把手地教我种黄豆。爷爷带着我,把半亩麦田里种上了黄豆,又找了几块别人丢弃的荒地,种上了大片的黄豆。

散文:黄豆黄

爷爷并不给我讲大道理,只是领着我埋头在地里劳作。在给黄豆锄草累了的时候,拉着我坐在地头,一边吐着呛人的旱烟,一边看着满坡的黄豆苗说,孩子,别怕,路是要自己走的,你看这一地的黄豆,从来不需要人来上肥料,还不是一样长的旺旺的么?那年冬天,我收获了两千多斤黄豆。拿着卖黄豆的钱,我告诉爷爷我准备出去打工,无论成败我都要出去闯一闯。爷爷沉默了很久说,月亮弯,黄豆黄,娃娃从小没有娘,没人疼,没人想,再苦再累自己扛……你就去吧,记着,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我默默地点头,独自离开了家乡。

在城市里流浪,我干过建筑小工,搞过推销,每一次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爷爷的话,想起家乡那漫山遍野的黄豆。我一边打工,一边努力自学,就像家乡的黄豆一样,在贫瘠的土地上一刻不停地为自己制造营养。许多年后,我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了城里人,而爷爷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今,我常常对上初中的女儿讲起家乡的黄豆,讲起我的爷爷,女儿会安静地听着,甚至在花盆里种了一株黄豆,还学会了那首儿歌:月亮弯,黄豆黄,娃娃从小没有娘,没人疼,没人想,再苦再累自己扛……

唱着唱着,女儿会开心地笑起来。而我的眼前却是一片模糊,仿佛看到了家乡成片的黄豆在寒风中举起小小的梦想,一粒粒金黄的黄豆在豆荚里滚动,并不灿烂却粒粒饱满,朴实而充盈的生命,像极了故乡的农人们的一生。(原载2017年第五期《农家科技》杂志)

散文:黄豆黄

明晓东,男,陕西柞水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高中未毕业即辍学打工,先后当过建筑工地农民工、打工记者、中学教师、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目前已有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1500余篇散见于全国各地文学期刊,出版小小说集《雨中奔跑》,作品数十次入选各种权威选本、高考中考试题及教辅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柞水   多山   黄豆   豆苗   豆荚   农人   荒地   月亮   贫瘠   美文   小麦   故乡   玉米   散文   爷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