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道:臻于完美,止于至善

文/肖行

教育之道:臻于完美,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爱因斯坦曾经也说过:“很多人认为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成就是靠他的才智,他们错了,是人格。”他还认为“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人格是生命的核心,教育的主旨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为一大真、大爱、大诚、大智之人。健全人格的培养就是要在珍惜生命的基础上,点化和润泽人生的价值和智慧的人生,塑造人们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良好行为生长的沃土,是生命健康成长发展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具有健全人格,才能拥有美好的青春年华,求得人生的自我实现,享受自己幸福的人生。“美好的种子是在少年时期播下的,一旦贻误,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苏霍姆林斯基语)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健全的人格培养,重在青少年时期培养执著追求、永不言败,心胸坦荡、豪爽率真,行事果断、愈挫愈勇,善于思考、以智取胜,意志顽强、毅力坚韧的品格。要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时代新人,社会、学校、家长应形成合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教育之道:臻于完美,止于至善

01.悦纳——健全人格培养的核心


健全人格培养的重中之重是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是人类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人格发展中起着组织和推动的作用,影响并塑造着人格品质结构的其他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制约着个人行为。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包括对自我的确认、对自我的评价和对自我的理解三个阶段。其中对自我的确认是基础,对自我的评价是核心,对自我的理解是升华。对自我的确认越准确,生命意识就越强;对自我的评价越深入,生命体验就越强烈;对自我的理解越高级,生命质量就越优越。一句话,人格健全的人要是一个能悦纳的人。健全人格的人一是能悦纳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对经过努力完成的目标有认同感,满意感和成就感。只要自己尽力了,没有达到目标也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二是能悦纳别人。承认别人的存在价值,由衷地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即使他对你有不同意见,也一样要为他祝福。三是善于悦纳新生事物,包括乐于接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经验和新观点,对社会中产生的新的变化能较快适应,并愿意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适应和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教育之道:臻于完美,止于至善

02.善良——健全人格培养的基础


人格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道德感的人。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人格健全者对他人抱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乐于帮助别人,善于理解别人,尊重社会习俗,关心他人的需要,真诚地赞美,不作无建设性的批评,多与他人沟通意见,并能够保持自尊和独立等。

教育之道:臻于完美,止于至善

03.理性——健全人格培养的重点


人格健全的人是理性的人。康德指出说:“在全部被造物之中,人所愿欲的和他能够支配的一切东西都只能被用作手段;唯有人,以及与他一起,每个理性的存在者,才是目的本身。”[1]人格追求是要实现知情意和真善美的统一。表现在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己,对自己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善于控制自己,喜、怒、哀、乐都适可而止,情绪反应比较适度,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通过暗示、注意力转移等方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教育之道:臻于完美,止于至善

4.独立——健全人格培养的目标


人格健全的人是独立的人,他们一般具有坚定的个人信念,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自信心极强,不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拒绝被动,不迷信传统和权威,不相信“宿命论”,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自己的想法,并努力使之付诸实践,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困难或危急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妥协、动摇,表现得非常淡定,从容。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承认自己的优缺点,不采取逃避现实的办法解决问题。


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对个体自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整个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也是一种福音。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对此,蔡元培先生也有着深刻认识,“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兴隆,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不衰,真所谓爱国矣。”[3]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需要内提,还需要外塑;不仅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更需要教育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被教育者的人格,让他们“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0-731.

[3]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8-8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康德   马克思   止于至善   关键期   美文   北京   人格   善于   理性   情绪   独立   目标   评价   完美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