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鸿篇巨著,感受大师别样人生(三)

——读《南渡北归》有感

走进鸿篇巨著,感受大师别样人生(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日抽空读一点点,直至昨晚,我终于把《南渡北归》第一部“南渡”读完了。虽然每部都比较长,但是,作者运用了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真实再现了民国时期那些大师们,在饱受战火痛苦的日子里,为了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读书人,不得不颠沛流离,辗转办学搞教育,搞学术研究,精神可敬可佩,阅读时,我的心情随着人物的不同命运而时起时落,时悲时喜,所以读起来并不乏味。

作品中描写的大师众多,走进他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别样人生,感受颇多,千言万语难述尽,只能偶拈一点,略谈皮毛,以达抛砖引玉。

这是我第三次写《南渡北归》读后感了,前两次各谈四位大师的别样人生,这次也不例外,且谈四位——梅贻琦、金岳霖、徐志摩、陈寅恪。

01 少言寡语梅贻琦

梅贻琦是首批庚款留美学生,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一生少言寡语,是一位只管埋头干实事的哲学大师。

记得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考试,张榜那天,许多人围着榜单,上榜的欢呼雀跃,落榜的垂头丧气,唯独梅贻琦一声不吭。大家以为梅落榜了,在生闷气,谁知梅是参考五六百人中的第六名。梅虽然少言寡语,很少言政治,但是他的心明镜似的,学生闹学潮、游行示威“倒孔”“反蒋”,他从不公开表态。一旦学生上街游行,他会默默驱车随后,静观其变,必要时主动出面解救学生。梅骨子里是一位爱憎分明、疾恶如仇而又忧国忧的中间派人士。正因为他的少言寡语,对党派之争不选边站,他才能在那战火纷纷的年代里没有遭到日伪特务、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

遗憾的是,解放前夕,梅随蒋赴台继续办学,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他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并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奠定了清华的校格。1962年5月19日病逝于台大医院。

02 痴情汉子金岳霖

金岳霖(别名字龙荪,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被誉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

老金天真、率性、淳朴的禀性和独特的思想观念与行事准则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冯友兰语)。饱受欧风美雨的浸淫,老金留美归来总是西装革履、打扮入时,加上一米八几的高个头,可谓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追求他的美女络绎不绝,但是他就是瞧不起,唯独对已婚圣女、建筑家、诗人林徽因情有独钟。

老金与林徽因相识得益于徐志摩。本来是徐要追求林,只因自己已婚,后来离婚后去追林,无奈林已跟梁结了婚,只好委曲求全介绍给好友金岳霖。金见了林后很快坠入情网,一发不可收拾,即使林与梁思成已结婚,金也不改初衷。林氏夫妇搬家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他成了林氏夫妇家的常客和座上宾,害得林差点红杏出墙。“择林而居”讲的就是老金的故事。还好,老金是一个多情多义之人,牢记朋友妻不可欺的宗旨,始终没有越池半步。当林告诉丈夫梁思成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时,梁的心里极不是滋味,思来想去,想成全林与金,可是,老金认为梁更爱林,不接受梁的成全,只好将自己的爱深深埋藏心底。就这样,林氏一家与老金相安无事地度过了一生。

金老因为林而终身未娶,年老了还由林的后人照顾其饮食起居,直到1984年10月19日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90岁。

03 情场老手徐志摩

提起徐志摩,我就会想起他写的代表诗作《再别康桥》,我只知道这是一首爱情诗,讲的就是徐再次来到康桥,纪念曾经的恋人,不知道这恋人是谁。今天读了《南渡北归》后,才知是林徽因。

林徽因才貌双全,徐志摩风流倜傥,两人一见面犹如干柴烈火,一点就燃,双方都无法抑制心中的欲火,尽管徐已婚,林的父亲林长民也不反对他俩交往。徐在英国读书,结发夫妻张幼仪从国内追随而来,双方翻云覆雨闹腾一番后,正式离婚。然后,徐马不停蹄赶回祖国,还是晚了一步,林与梁思成结了婚。

徐志摩不愧是情场老手,当他从林结婚的痛苦中缓过气来,然后把林介绍给老金,自己的感情就转移到一代名媛、交际花陆小曼身上,不久徐与陆结为伉俪。陆小曼毕竟是风月场上的女人,花钱如流水,徐志摩那微薄的薪水怎么养得活她呢?徐被陆折磨来折磨去,先后搬了好几次家,够辛苦徐了。

令人遗憾的是,徐在上海时,为了赶到北京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乘坐的邮政飞机失事身亡,连尸体都没找到。这真是“自古情种多薄命”。

04感时忧国陈寅恪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四十年代,陈不幸患了眼疾,左眼几近失明,恰逢英国邀请他去讲学,他可以顺便去英国治眼病。遗憾的是,陈两次都因时局动荡之故而滞留香港。特别是第二次滞留香港是因为日本攻陷香港,英军投降,整个香港都处在日军的铁蹄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生死存亡关头,国民政府派专机去香港接教育界名人、党政要员,其中就有陈寅恪。但是,恰遇孔家二小姐在机上,专横跋扈的孙二小姐,不顾这些大人物的死活,用手枪逼着国民党要员陈济棠 、《大公报》名记者胡政之下机,为她的狗狗、沙发、马桶让座,真是官女不知亡国恨。陈连飞机的边都没沾上。

在香港滞留期间,陈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气节,当日本人知道陈是有名的学者时,想拉拢陈为其效力。日本人给陈送去几袋大米,当时的陈家五口,饥寒交迫,米成了一家人的大救星,但是,陈严厉拒绝,誓言“宁可饿死,也不食日本人的大米。”

陈寅恪一生,成就斐然,著书、写诗颇多,遗憾的是一次因邮寄遭调包,多年心血付之东流,一次因文化大革命,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被洗劫,这也是陈寅恪临终前最不能瞑目的事情。

大师渐渐离我们远去,大师过后再无大师,但是,这些大师们的感人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金相   名媛   鸿篇巨著   大师   少言寡语   清华大学   要员   清华   英国   老手   哲人   日本人   香港   美文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