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鸿篇巨著,感受大师别样人生(二)

——《南渡北归》读后感 (二)

走进鸿篇巨著,感受大师别样人生(二)

《南渡北归》真是一部鸿篇巨著,共三本,每本约50万字,全书共一百五十多万字,要花很长时间阅读。因而,我只能在闲暇之时慢慢读上一两章节。这部著作几乎囊括了民国时期所有学术界的大师名流,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人物之间存在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时,我们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平凡、卓越而悲壮的人生经历、学术成就外,还能捕捉到他们的一点点与众不同的别样生活。

在上次的读后感里,我感受到王国维是个愚忠臣子,梁启超有点大将风度、鲁迅先生是个“小肚鸡肠”、 傅斯年有点恃才傲物。在这周的阅读中,我发现红学专家吴宓是个情种,学界泰斗蔡元培有点血性,奸佞小人胡福林一点不地道,生性腼腆的朱自清最爱美女。

01 红学专家吴宓君

吴宓(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吴宓对《红楼梦》颇有研究,凡听吴宓红学演讲之人,无不屏息凝神,如醉如痴。末了辄发深叹:“那不是听报告,简直是看演出。”吴一人将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贾宝玉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被称为红学专家。

红学专家吴宓君不帅气,长着一个炸弹式的脑袋,头发披散,显得十分憔悴、苍白,但是他爱打扮,每天必修边幅,总是西装革履,目的就是想在美女面前留下美好印象。吴君一生风流倜傥,见一个美女就爱一个,而且要执著一段时间才换叫,或者说无奈地放弃。他爱恋追求美女到了痴狂地步,记得一次在长沙,日军空袭,他在街上逃命时还念念不忘为深受的K虔祷:“宓亦畏死,然不敢惜死。如今日宓当死惟上帝所命,宓安心就死,毫无怨悔。但愿上帝保佑K,使勿遇祸……”(K是清华才女黎宪初)。遗憾的是,他深受的美女被青年教授陈之迈抱归。

吴宓一生爱恋追求的女人有十几人之多,但是到了知天命之年,不但无丰硕收获,抱得几个美人归,连一根毛也没有得到,终究孑然一生,实在令人惋惜。

02 学界泰斗蔡元培

蔡元培是“五四”元老、学界泰斗,生于1868年1月11日,卒于1940年3月5日,是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40年,先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兼中法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其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主持制定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个法令——《大学令》;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蔡元培与蒋介石政见不合,两人关系渐行渐远,最后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蔡不得不离开中央研究院,暂避香港,最终客死香港,由于局势严峻,连遗体也回不到家乡,只能长眠于香江。值得庆幸的是,蔡老没有像杨杏佛、闻一多等名人遭到蒋介石的特务暗杀。

03 奸佞小人胡福林

说起胡福林,多数中国人对他不甚至了解,如果不看此书,我也许一辈子也不知其人其事。胡当时是中研院史语所的一个助理员,专门研究整理甲骨文,与大师级别一点不沾边。他的出名就是骗离史语所到齐鲁大学去发展。

你要想离开就光明正大地辞职嘛,但胡福林偏偏向傅斯年所长撒谎,说自己要回家送妻子去重庆工作,还让傅提前支付他两个月的工资。你走就走嘛,别把人家的宝贵东西也带着噻,胡走时把自己好多研究成果也一并带走。更气愤的是先前他还当过史语所的内贼,上线顾颉刚需要什么资料,他都悄悄地在史语所拓印出来交给顾,算是交份投名状吧。

小人终归是小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胡福林就是这样的人。他靠欺骗手段跳槽到齐鲁大学发展本身就不地道了,但是,在后来他需要引用史语所的资料时,却厚颜无耻地去找傅斯年求和,人家不同意,他还大骂人家。这样的小人人见不人恨。

04 生性腼腆朱自清

朱自清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他的《背景》、《匆匆》、《荷塘月色》等名篇在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他生性腼腆,而且对美女十分感兴趣,每见到漂亮或心仪的女人,他都会精细地观察,然后在日记中记载下来。

朱自清见到陶孟如夫人,无不感叹到:“陶夫人余已不见数载,而少年似昔。”陶夫人即沈性仁,“少年似昔”,当是指已近中年的沈氏美貌风采均不减当年,仍是妙龄春色,甜怡诱人,而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世俗比喻。从这句颇为含蓄的隐语中可窥知沈性仁当年夺人心魄的高雅气质和朱自清内心艳羡动情的波光流影。

朱自清虽然对美女感兴趣,但是只欣赏而已,从不花心。他一生有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包办婚姻,原配夫人武仲谦,他没有因为这是包办婚姻而遗弃发妻,武仲谦因一次瘟疫而死。第二段婚姻是故友介绍的画家陈竹隐。陈竹隐是一个非常追求独立的女性,虽然非常喜欢朱自清,但是见朱自清对亡妻念念不忘,于是冷落了朱很长一段时间。最后,他俩还是走到了一起。

晚年的朱自清很有民族气节,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美国的接济,《不为五斗米折腰》讲述的就是朱自清的故事。

结语:继续往下读《南渡北归》,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名人趣闻轶事,走进大师生活,感受他们的别样人生,陶冶自我情操,是我阅读此书的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泾阳   中央研究院   红学   鸿篇巨著   大师   奸佞   泰斗   读后感   学界   生性   腼腆   美文   小人   夫人   婚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