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人》l 张顺富散文专刊:查干湖向日葵(外一篇)

《当代名人》l 张顺富散文专刊:查干湖向日葵(外一篇)

查干湖向日葵

《当代名人》l 张顺富散文专刊:查干湖向日葵(外一篇)


一盏盏黄色的花蕾,朝着太阳绽放,沐浴璀璨的阳光,茁壮地向上成长。查干湖向日葵,这一独具特色的景观,令观光者留连忘返。

查干湖湖底,含碱性。丰水期,湖水压住了碱性,周边一片祥和安宁;枯水期,水面变窄,露出的湖底,生成了白花花的碱土。风一吹,湖边的土地就浸润上碱性。带有碱性的土地,最适合种向日葵了。聪明的查干湖畔人们,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一秘密,世世代代在查干湖含有碱性的土地上种向日葵。我们家乡马营村靠近查干湖畔北侧。年年种植大片向日葵。

向日葵,是农民们最喜爱的庄稼。从种植到秋收,它是让人们最放心的农作物。春季,选好种子,泡上两天后,就可以下种。只要长出幼苗,就能有收成。向日葵,喜爱阳光,幼苗初绽,它就随着太阳转,因此得名叫“向日葵”。向日葵花蕾初绽时,只有纽扣般大小,在太阳暖抚下,过不了三五日,就长到酒盅般大。这时,长得速度越来越快。到了黄色花瓣绽放时,向日葵如亭亭玉立少女般,开始招蜂引蝶了。古诗曰:“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向日葵带花扩盏,直到果实厚硕时,黄色花瓣才脱落。向日葵从出苗到结籽,一生都孩子般的真诚,紧紧地追着天上的太阳。向日葵上的花和盏,如同装上了电风扇的转动器,紧紧围绕着红太阳。查干湖的向日葵,是查干湖的西施美女,为查干湖增添了妩媚和艳丽;为查干湖抒写诗情画意。查干湖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有湖水吸附,土壤适中,条件优越,葵盏长得大,籽粒丰滿。吃着油而不腻,营养丰富。是方圆千百里著名的特产,更是当地农民丰收致富的经济作物。

五十多年前,连续几年天大旱,500平方公里的查干湖,湖水水面瘦到不到十几平方公里。大片大片的湖底裸露岀来。查干湖湖畔人们,面对大片干涸湖面,发挥聪明才智:在干涸的湖底上种上了向日葵。向日葵喜欢碱性,多年的湖底养份充足,种上向日葵后,向日葵铆足劲儿地发展,向日葵长得高大粗壮,花盏扩展得大如铜盘。那时的查干湖变成了葵花朵朵的海洋。放眼望去,开着黄色花朵的向日葵,无边无际,把查干湖变成黄色鲜艳的向日葵湖。向日葵的花,是蜜蜂最爱的花朵,数以百计的养蜂人闻迅后,从各地奔向查干湖,数千万只蜜蜂,在查干湖向日葵上采集花粉,多种颜色美丽的蝴蝶,也在向日葵花上翩翩起舞。查干湖变成向日葵大花园。查干湖葵花蜜,成了全国畅销产品。各地购销商纷纷来进货。到了秋天,湖畔的村民们,收获数以万斤的查干湖葵花籽。全国各地商人,纷纷拥入查干湖,车水马龙,前来购买。查干湖葵花籽,使查干湖畔村民们,过上一个又一个丰收年。查干湖的向日葵,成了查干湖畔村民们最忠爱的农作物。查干湖底种向日葵,直到“引松工程”完成,才告一段落。但查干湖畔种植向日葵历史还在延续......

每年秋收后,马营村村民们,把大部分向日葵籽出售,剩余的,留下一部分,冬季自己享用。

冬闲时,马营村家家户户都以向日葵籽为零食,平常家家户户都有炒好的葵花籽相伴。来了亲朋好友,首先献上炒好的葵花籽。马营村人长寿的老年人多,这与他们常年吃葵花籽和吃查干湖鱼是息息相关的。现在科学证明:葵花籽和鱼,是人体生长健康中的两大好食材。

小时候,村里的孩子们都愿到向日葵地捉迷藏。向日葵长得高,有两米多,杆茎有小孩胳膊粗,叶子像小芭蕉扇,葵盏大如盘。向日葵不怕小孩子们碰撞;淡淡花粉气好闻;葵花地面积大,便于隐藏。在葵花地,孩子们便于施展玩耍。可当出了葵花地时,孩子们便要格外小心了。在葵花地穿行时,衣服、身体上刮上了花粉,蜜蜂闻到会紧紧围绕你。大家都忐忑不安地奔向查干湖的湖水里,马上洗去身上的花粉,免遭蜜蜂的亲吻。

小时候,听母亲讲:日本人占领东北时,常常到村里扫荡抓壮丁。村民们得到信息后,男女老少,都跑到葵花地里去躲藏。葵花地是蜜蜂采蜜的地方,蜜蜂对外村人是怀有敌意的。日本人看到蜜蜂,不敢进葵花地。他们知道蜜蜂蜇人厉害,只好乖乖地撤退了。

50年前,查干湖畔的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雨水丰足,粮食丰收;一遇上天旱,农作物减产,年成不佳,就会欠收。村民在实践中,发现种向日葵是旱涝保收,能卖上好价钱。村里每年都种上相当面积的向日葵,保证年年有个好收成。

如今,查干湖向日葵不但成了经济作物、地方特产,还成了查干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众多观光旅客都喜欢查干湖畔的向日葵。查干湖畔的农民们也围绕着向日葵作文章:什么向日葵地“向阳游”,“葵花照”,“炒葵花籽观模表演”,“品尝查干湖葵花籽”,“向日葵花瓣画”,“小包装查干湖向日葵礼品袋”,“向日葵糕”,“向日葵迷宫”等等,不一而足的项目。吸引观光者前来参与,让观光者饱享查干湖向日葵系列作品带来的乐趣。向日葵成了查干湖旅游者的挚爱项目之一。

查干湖向日葵风景,以它自身的魅力,欣欣向荣的向更崭新的前景展现。查干湖向日葵永远向太阳!

2020年9月4日上午10时一稿9月7日二稿改于长春

查干湖苣荬菜

《当代名人》l 张顺富散文专刊:查干湖向日葵(外一篇)

查干湖的春天刚一来到,我回到了家乡。侄儿给我准备了刚出芽儿的苣荬菜。品尝苣荬菜清香味道,心里敬佩家乡生态的美好。苣荬菜,是家乡人民春天第一口品尝的野菜,是家乡人民心中的名菜。苣荬菜是学名,民间习惯叫它侵麻菜或曲麻菜。

查干湖苣荬菜,无论什么年景,都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从春天绽放的第一株春芽,到秋季长成为一大株老菜,苣荬菜都一直在为湖畔的人们无私奉献着。

我5岁的时候,就跟着姐姐们去大地里挖苣荬菜。那时的查干湖畔,无论是耕地里还是草甸子上,只要有土壤的地方,都会长着苣荬菜。挖苣荬菜的人们都是挎着用树枝条编织的筐篓、带着挖刀,三五成群成帮结伙的去挖。苣荬菜大多是连片的生长着,一般是挖不到一个小时,各自就都挖满了一大筐,大家热热闹闹地满载而归了。

春天头几茬挖回来的苣荬菜,是村民家最美的佳肴。苣荬菜刚长出三两枝丫叶时,叶梢稍有些点粉绿,叶径白白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道。挖回来的苣荬菜,先用清水洗净晾着,然后剥几棵葱,再打一盘鸡蛋酱,用苣荬菜和葱蘸着鸡蛋酱吃着小米饭,是那样清香可口。这是湖畔村民家最钟爱的饮食,至今想起来口有余香……苣荬菜有点儿淡淡的苦味,吃了几口之后,细细地咀嚼,感觉着苦中有淡淡的甜味。

东北的冬天,有五个多月。一大冬天冰封雪冻,人们待在屋里的时间长,身体上自然有些火气。开春了,人们吃上苣荬菜后,火气漫漫的消失了,人的身体爽朗了,又恢复了精气神。

苣荬菜开胃、去火、解毒……《本草纲目》里李时珍早就有过记载。查干湖老一辈人用自己的实践,也体会出了苣荬菜的药用价值。 苣荬菜是根生植物,春天发芽繁殖,一片地里长几株,一年之中就繁殖成数百株。苣荬菜是野生的,在查干湖畔从没人种植,但是年年越生越繁茂。

春天的一个多月,挖来的苣荬菜,人吃得多。人吃不了的,用来喂猪鸡鸭;到了夏天苣荬菜长得株大叶肥,不那么嫩脆了,人们吃得少了,挖回来大多都是喂养家畜家禽;秋天苣荬菜就成了猪鸡鸭的主食了。

苣荬菜解毒,我们小时候就做过试验。有一天我们几个小朋友,抓来一只癞蛤蟆,之后从大人烟袋锅里,用铁丝提出点烟袋油即泥古丁,再用草棍沾上一点儿烟袋油,抹在癞蛤蟆嘴里,不一会儿,癞蛤蟆就昏死过去了。癞蛤蟆一动不动后,过了二十几分钟,我们就把苣荬菜浆挤出来,抹在癞蛤蟆嘴里。大家静静观察着……等了十多分钟后,癞蛤蟆奇迹般地苏醒了,动了动身躯跳走了。小的时候,经过这次实验,我们亲自验证了苣荬菜的解毒作用。

1985年我在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读书时,托一位前郭县老乡从长白山给弄了条毒蛇回来泡酒,说这酒专治关节炎。用毒蛇泡酒若干天后,有一天我打开瓶盖,一闻,这酒香味扑鼻。我倒了一个小盅泡酒,又兑上十盅纯白酒,试探着喝,来治疗我的关节炎。喝了几天后,家人发现我的后脊椎变黑了。我马上去医院看中医,医生说:你喝毒蛇酒中毒了,而且很严重。遵医嘱,喝了十几副医生开的中药后,脊椎的黑色有一些消减,但毒还没有完全清除。这时我想起了小时候用苣荬菜浆治中毒癞蛤蟆的事。到了春天,苣荬菜刚一上市,我每天买一斤,分几次吃。吃了一个多月,我黑了的脊椎慢慢恢复正常了。这时我才认识到:我小时候在家乡查干湖吃的苣荬菜,不单单是菜,而且更是神奇的中药。

我的家乡查干湖用她丰厚的宝藏养育着我们,我对家乡总是那么的怀恋。改革开放后,村里人生活富裕了,年轻人也不吃苣荬菜了。听后,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知说什么好。 如今,虽说我在城里生活,但我总也忘不了查干湖的苣荬菜。每到春天,我都到菜市场里去寻找苣荬菜,看到了就买些回家,细细品味。查干湖苣荬菜的味道,在我生命中永远是甜甜的……

2020年5月6下午4时写于长春


张顺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第八届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向日葵   苣荬菜   观光者   葵花籽   烟袋   湖底   癞蛤蟆   专刊   碱性   花粉   葵花   湖畔   湖水   美文   蜜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