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千锤百炼,吴秀波终成温柔硬汉

视频加载中...

近日,被女友敲诈案宣判,吴秀波胜诉。人们再关注起这位当红明星。吴秀波参演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电视剧《赵氏孤儿案》给观众看到了另一类中国男人,即温柔硬汉。无论是Frank,还是程婴,他们都是文雅而强大。那么,他们这些新好男人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从20岁开始开饭店、开文化公司、做歌手、明星经济人、电视剧监制、音乐编辑,有时穷得口袋里只剩10元钱。直到33岁那年,他才一飞冲天。


关捷

热播的电视剧《焦虑抑郁》,将一线明星吴秀波再度推到人们面前,温柔大叔变成了由弱到强的硬汉。

刚柔相济的硬汉吴秀波,让我们不禁对他的当初充满兴趣。他生下来就是这样的吗?在他接下来的讲述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崇拜强者的柔弱的小男生,那么,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温柔硬汉的?

父兄的老实厚道给了他另外一种强大(小标)

1968年9月5日,吴秀波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外交官家里。他从小生得文弱,直到初中毕业,他一直向往做大做强自己

小时候,在学校里受到了欺负,首先想到爸爸和哥哥。父亲是驻瑞士的外交官,一年甚至两年才能回国探亲一次。从幼儿园到上学,吴秀波只见过父亲三面。每逢父亲回国,外交部都会派小轿车到家里,接上他和母亲一起去机场。对父亲的印象,他那时很模糊,只记得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还有小轿车和父亲从瑞士带回来的巧克力。

爸爸即使回国了,也还是不能帮他打架。他是搞外交的,他的主题永远都是和平,而不是战争。再则爸爸是个斯文的人。不但不能帮他打架,甚至不能帮他吓唬同学。文文弱弱地站在那里,再加上温和地一笑,根本不能给吴秀波带来一点威风。

每次与同学、小伙伴打架打输了,他都要在脑子里把父亲想象成一个孔武有力的英雄,但父亲只是个温尔文雅的外交官,含笑看着他们这一群小玩闹,既不骂谁,更不打谁。吴秀波一边抹眼泪,一边失望地望着爸爸。

受人欺负没人帮忙的吴秀波熬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同父异母的哥哥从苏州回到北京定居。这太让吴秀波兴奋了,“我哥回来了,看你们谁还敢……”哥哥只长他4岁,在回家的当天晚上就成了他的好朋友。

终于,一场新的战斗在吴秀波的切盼中来到了。那天是在外交公寓食堂,邻家的小伙伴堵住了他,目的简单,要平他。吴秀波在摆好了架式后,看到对方的阵势太大,有点怵,恰好这时,他眼睛一瞟,看到哥哥正在打饭,连忙大喊三声“哥!”哥哥真够样儿,飞快地冲过来,可是,哥哥并没有出手。哥哥是高姿态地与人家讲道理,以和谈的外交手段智慧地结束了战斗。

吴秀波还是不死心,于是,又有了第二次激战。哥哥再次被他拉入战场。这回哥哥讲道理没有用,人家不理他。于是,哥哥只好硬着头皮打下去。尽管哥哥力气大个子高,可哥哥还是打输了。

吴秀波有点失望,他没有想到,哥哥和父亲是一样地指望不上。可是,哥哥死死地护着他的样子,在他看来,还是为他挡子弹的英雄形象。

历尽千锤百炼,吴秀波终成温柔硬汉

而接下来的一个故事,简直让他震惊。

那天,他玩着玩着,居然躺在哥哥的肚子上睡着了。也不知睡了多久,睁开眼一看,哥哥竟一直安静地僵坐在那里。他眼睛红红地问:“哥,你累了吧?哥你为什么不叫醒我?”哥哥温和地笑道:“哥不累,你闹累了,哥就是想让你多睡一会儿。”吴秀波的心,在那一刻突然好疼好疼,他一把抱住了哥哥,“哥,对不起……”哥哥拍他的头,笑道:“说什么呢,傻小子。”

小小的吴秀波,从父兄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男性的强大。

吴秀波难以成为校园里的男一号,他不但打架打不赢,而且跑赛也跑不快,甚至学习成绩也一般般。属于是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龙套。

吴秀波不甘心这样,他从父兄身上学来的隐忍,不但没有让他弱下来,反而刺激他对强大的向往。那个时候,北京城里的孩子要想吸引眼球,就要会滑旱冰、弹吉他、跳霹雳舞。吴秀波想了想,选择了武术和歌唱。

吴秀波看上去老实,主意却正着呢。他居然敢逃学,偷偷拜师学艺,他迷上了少林长拳,他也学习唱歌,每天练功五六个小时,父兄身上的坚强,给了他毅力。很快,他成了校园里的明星。武术比赛,歌曲演唱会,让他的“少年狂”大出风头,他到处都可以猎取那些热切的目光。可是,明星刚刚闪烁了没几下,还没等他把中学期间输掉的名誉完全补回来,他却初中毕业了。这多少让他有点怅然。

毕业后做什么呢?他曾经的理想是到一家大工厂做工人,也曾想做一名医生。但他没有那样的机会。可是,他还有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表达自己,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优秀存在。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希望说出来的话,哪怕再小声也有人听。这样,他想起了自己的歌唱艺术。

于是,16岁的吴秀波开始奔走于各院团之间。先是去考军乐团,结果头一个回合就下来了。那天下午,他的心情灰不垃及的,愤愤地踢着路面上的小石子,连口哨也吹得荒腔野调。忽然,鬼使神差的念头,让他买了张报纸。这个念头不得了,那个下午,吴秀波“英雄出世”了。吴秀波在报上看到中央戏剧学院在为铁路、煤矿、人艺等三大文艺团体代培招生。晕晕糊糊中,像买彩票那样,吴秀波报了铁路文工团。这些团体都是部级单位,进去了就可以享受国家职工的正式待遇。

令人赞叹的是,凭着一副出色的歌喉和一套少林长拳,还有过人的艺术表现力,吴秀波他考进了中戏的学员班。外交官的父亲没有想到,做药店职工的妈妈更是瞪大了眼睛。

选择折腾,他在磨难中一步步丰硕自身(小标)

吴秀波的天赋深得领导喜欢,1984年,学员班里11个小品,吴秀波参演了7个,他当时表演的段子《近视眼外传》破天荒地演了300场。

一年后的一个周末,他到哥哥就读的北大去玩。那天,他们学校办舞会,吴秀波去玩了一会儿。回来以后,肚子突然剧痛,痛得满地打滚。第二天,哥哥把他送到医院,进了医院大夫就不让他出来了。然后,从小医院转到中医院再转到大医院,从小检查到大检查,做了一系列。领导、家长都给叫来了,让吴秀波住院。

吴秀波住进了医院,他看到病床上的牌子写着“38床 急性肠炎”,但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他们都在偷偷地哭泣。十几位同学来了,拿着鲜花,感觉就像跟遗体告别似的,他们流着眼泪说:“你好了,咱们一起拍电影。”但他听见的潜台词,就是———绝对好不了了!当时有个女护工,吴秀波没事就给她几听吃不完的罐头。有一天,那个护工就对他说:“你,你其实是得了肠癌!”那一刻,17岁的吴秀波真的是感到了死亡的冰冷。花了13万的医疗费,而且还生死未卜。吴秀波虽然一再激励自己挺住,但脸上还是有太多的惶恐。

日子,流水一样过。就在吴秀波觉得快触摸到死亡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肠癌是误诊!”吴秀波愣了许久,然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死亡不过是玩笑似的感觉。

历尽千锤百炼,吴秀波终成温柔硬汉

在死亡身边转悠多时,让他着实领会了生命的意义。

三年后,吴秀波从中戏毕业回到了文工团。

回团没几天,吴秀波的眉头就皱得紧紧的了。文工团的生活单调得无趣,每天只演有宣传无艺术的节目。而且,每月只有几十块钱的收入。吴秀波认为这是浪费生命。为了活跃自己的生活,吴秀波业余时间就到歌厅去唱摇滚。歌厅,果然是他要去的地方,这里的空气是自由的新鲜的,正好可以释放他的青春能量。一嗓子放开去,台下不但有如潮的掌声,台上的他,也在瞬间感到了极度的快感。那时,每当走下台来,他都要忍不住大喊:“啊,天空,大地!”越演越火,吴秀波的名气不胫而走,他开始经常去夜总会走穴,每月收入6000元。赚了钱,他就请请发小们吃饭。日子过得潇洒极了。他那时常抿着嘴唇,笑眯眯地对朋友们说,这才是我要的。

当他的摇滚演唱名声鹊起的时候,文工团的工作就难免要成为业余。连欣赏他的团领导也不得一次次地批评他,希望他务正业。正业?什么是正业呢?在这个问题思考成熟后,吴秀波竟大胆地辞了职。1995年,他将文工团的铁饭碗抛得远远的,无敌的吴秀波似乎听到了那只饭碗摔在远方的石头上,他心醉。别人都替他惋惜,他却唱着歌,一头扎进了歌厅。

在首都唱歌厅里,吴秀波与满文军、韩磊、黄格选,并称中国驻唱史上第一批“老炮”。吴秀波唱歌厅的时候,黄觉还是他的伴舞。他抱着吉他,奔走于台湾饭店、王府饭店、大富豪、和平HOUSE,吴秀波唱个够。和平HOUSE干脆挂起了他的大海报,他成了那里的当红明星。

有一天,发小刘蓓来了。当时刘倍在一个香港剧组里拍戏。剧组去那里为她过生日,于是,他们选到和平HOUSE。大家请吴秀波唱一首《生日快乐》吴秀波当时的标价是100元钱。刘蓓笑道:“秀波,你这是天价呀。”吴秀波也不搭话,微微一笑,开始演唱。

那时,他的理想是,到老了,有一天醉死在从一个酒吧到另一个酒吧的路上。

吴秀波的歌声吸引了一个人,这就是谷建芬。谷建芬把吴秀波选入她办的第二期学员班,准备打造一个巨星,打算好好培养。谷老师指着毛阿敏,充满希望地对他说:“ 好好向大师姐学习,你没有问题的。”可是,吴秀波偏偏就是有问题。天生无拘无束的他,没有办法像毛阿敏那样定在钢琴前成天“啊啊”“依依”地练,他要到处走穴,到处会朋友喝大酒。于是,在毛阿敏等同学纷纷成了歌坛大腕的时候,他仍然还是个上不得大台面的流浪艺人。

可是,吴秀波不怕。既是流浪艺人,那就要有个流浪的样子。

吴秀波的疯劲上来了,面对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不但不忧伤,反而像跳蹦极一样地狂颠起来。折腾自己,在折腾出寻找快乐。

 1995年到2002年,吴秀波换了很多工作,并且跨度都很大,宗旨很简单,什么好玩干什么,什么赚钱干什么。

谁也想不到,今日的吴秀波当年会是个小商贩。服装批发他就干过两年。他还卖过皮鞋,当时北京一双卖30多元,吴秀波和一哥们儿到石狮批的是7元一双。在东四摆个地摊卖了不少,他得意极了。可是,突然有一天下雨了。一个顾客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吴秀波瞪大近视的双眼一看,原来皮鞋是纸做的。咋办呢?吴秀波是讲究人,赔人家钱呗,再搭上一叠声地道歉。可是,这不能阻止他折腾自己。

鞋子生意不做了,他想到了开饭店。曾在两年时间里,吴秀波一口气在京城里开了7个餐馆,火锅店、水煮鱼……先后投入30多万元。吴秀波开的第一家餐馆经营项目是“岜夯鸡”,这是一道云南特色美味。“岜”即为“酸菜”,用当地一种叫细叶芹的野菜掺入其他青菜,文火慢煮产生酸味,再和煨过的鸡一起炖。这第一家餐馆的生意不错,经常有明星来店里吃饭,但是最后算账,发现没赚什么钱。吴秀波只是顾着开门迎客做生意,却丝毫没有注意成本控制,当时他给大厨二厨开出的工资,都是业界罕有的高。性情中的吴秀波,似乎开饭店并不为赚钱,他只是想打造自己和朋友大吃二喝的地方。不管是谁,只要是朋友,来了就吃喝,吃喝完毕,嘴巴头一抹就走人,一分钱不掏。那情形,吴秀波看着心里爽。那时候,经常来的,就有他的发小刘蓓他们那一伙子人。

5年过去了,大家终于把饭店吃黄了,吴秀波又在北京望京地区开了一家酒吧,因为他本身是歌手,又在京城艺界有丰富的人脉,酒吧很快火了起来。当时,来玩的基本上都是圈中人,歌手、乐队成员,常来常往的,还有天后王菲。吴秀波看到哥们姐妹,在他的酒吧里喝酒劲歌狂欢,他就会产生比谁都幸福的感觉。当时,也有唱片公司看中吴秀波,但是他当时过得太舒服了,一个月1万多块钱,衣服都要到香港去买。去唱片公司,他害怕被约束而失去这种自由。他整日倚在吧台前,手持一大杯,在心里默念:“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可是,神仙的日子并不长,酒吧没有多久也关了门。

吴秀波又开始搞美容院。资金有限,请不起人。那时候突然流行美甲,吴秀波自己就学了美甲。他画得并不是太好,可是生意还勉强可以维持。吴秀波知道,都是朋友们来照顾他的生意,有意要给他一碗饭吃。但,天生的艺术家吴秀波怎么可能天天在女人的指甲上涂来画去的呢?像饭店、酒吧一样,美容院也是晃了一下,就闪了。

此后,吴秀波捣腾过电器,也炒外汇,做明星经济人、电视剧监制、音乐编辑,都还小有收入,但都不长久。好像上天要造就一个大艺术家,非让他饱尝人生百味不可。吴秀波也耐得住抗得起,他认真地写着每一页功课,也不惜一点一滴地付出自己的青春。

吴秀波历经磨难,可他仍目光炯炯地看着前方。

梦醒时分,看看四壁空空的客栈,他重返演艺界

漂泊的日子总要结束,何况吴秀波的漂泊都快要进行不下去了。

他最落魄的时候,是连晚上睡觉的地方都没有。那会儿,他是十足的流浪者。他借宿在朋友家,人流浪,心情也流浪。那是1997年的冬天,和他同时借宿的,还有他的另一个哥们。

那一天本来很冷,屋子里的电暖炉偏偏又坏了。两个人坐在一起,起初是心平气和地讨论如何修好电暖炉。可是,因为意见始终不能形成统一的方案,最后,心情都很低落的哥俩只好选择了吵架。吵来吵去,两人又选择了更高一点的级别,这就是打架。

吴秀波很兴奋,自从离开中学校门,他一直没有使用少林长拳。可兴奋归兴奋,对手到底是哥们呀,所以,他又不能不在自己的武术里带上点艺术,他的拳头挥来挥去,也就是让哥们当一把陪练。哥们起初并不知他的苦心,还打得挺来劲,后来发现吴秀波有意跟他玩花架子,突然,跌坐在沙发上,哭了起来。哥们很感动,他说:“秀波,你真够朋友,跟我动了手,还知道疼我。”吴秀波长叹一声,说道:“哪能真打?我们是哥们,又同是天涯沦落人哪……”说罢,躺在沙发上睡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吴秀波忽然觉得周身暖了起来。睁眼一看,电暖炉竟然被修好了,还放在离他最近的地方。他的哥们在离电暖炉稍远的地方,忙着做饭。吴秀波愣了。这就是朋友啊。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回轮到他流泪了。他一滴一滴地咀嚼着自己的眼泪,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我要争气,为自己,为朋友,我不能就这样沉沦下去了。”看着四壁空空的客栈,这个浪子思考着回头的事情。

1998年春天,30岁的吴秀波决定重回歌厅。可是,面对那些十七八岁的歌手,他这个“前度刘郎”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他没有勇气上台和人家一起唱。

吴秀波想到了另一条路,那就是自己作词、自己谱曲,然后自己唱,来一个全部原创。

在写好10首歌后,吴秀波自费请来国内顶尖的乐手为自己伴奏。毕竟有硬功夫,毕竟是中国第一批“老炮”,只唱了几场下来,吴秀波的歌声就飞遍了北京城。北京音像出版社答应给他一盘磁带5毛钱的提成,发行到10万盘他能拿到5万元钱。吴秀波兴致勃勃地往下唱,他又找到了从前歌者的快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唱片业大佬京文总经理许钟民很听到了他的带子,慨然出了11万元买下了他的版权。在九十年代末,崔健的版权才卖了12万元。吴秀波当然很兴奋,自己的市场价和崔健只差一万呀。可是,接着的问题来了,市场并不像待崔健那样公道地待他,因为他不是崔健。分销商迟迟不付款,拖来拖去,吴秀波最后只拿到了4万元,另外7万飞了。

  2000年,吴秀波用挣的钱出了一张唱片《爱之战》,他本来是要靠这张唱片冲上歌唱巅峰的。可是,他很快就听说乐坛有“潜规则”:想要出名,就得自己掏钱到处去打榜,也就是不择手段的炒作宣传。

吴秀波当时资金有限,没有能力去打榜。这时,一个朋友对他说:“秀波,你别做专辑了,就出一首歌。然后用剩下的钱去打榜,这样一来这首歌很快就会火,你本人也会跟着火。”但吴秀波天生是不承认潜规则的,他摇头了,并且摇得幅度很大,他说:“打榜太没劲,而且还丢人,我唱的是歌,好听,他们自然要买的。我是歌手,我不是卖瓜的王婆子吗?”结果,吴秀波把所有的钱都投到专辑里去了,没花一分钱去打榜。可是,吴秀波不得不承认潜规则的魔法,最后,他的歌唱到底没有能够冲上巅峰。

后来,虽然也有唱片公司找过吴秀波,但他受不了被合同束缚的痛苦,他没有去。再后来,唱歌的势头从歌舞厅转移到大型晚会,吴秀波因为知名度不够,他没有办法进入那些晚会,他只好挥挥手,再度与演唱告别。

日子越来越艰难了,吴秀波甚至连地铁也坐不起了,他也不在乎,他改了坐公交。

这时,吴秀波已看清了路标,箭头直指演艺世界,他甚至悟出来,以前13年的种种磨难,都是他的课外实习。

33岁那年,他从麦城中站起来了(小标)

2002年,吴秀波33岁,这时,他已完成结婚,大儿子即将出生。几乎是一夜之间,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他要为老婆负责,也要为孩子负责。

那段时间,他总要像哲学老师那样教导自己激励自己:“一个成年男性成功与成熟的标志在于他拥有真正的方向感。听懂了吗,吴秀波,我说你呢?”

方向?方向在哪里?演艺事业呀。

吴秀波想了想,决定自费到上海做电视节目。2002年春天,他兴冲冲地走在黄浦江畔,失败全部忘光了,一心想着即将到来的成功。就是这么巧,他在晕晕乎乎的状态中撞上了一个美人,抬头一看,认识,“刘蓓?”他喜出望外。

刘蓓一看就明白了,吴秀波是钱花光了。她对吴秀波说:“别急,姐帮你。这样,你先去电视台,我到剧组请个假,马上就过来。”

吴秀波到了电视台,得到的回答是:“有时间我们就录你,没时间的话,那就以后再说吧。”吴秀波听得有点恢心。恰好这时候刘蓓进来了,她只说一句:“吴秀波,我的朋友!”主持人当即改了口说, “哎呦,你们是好朋友啊,如果你们一起上这期节目的话,我马上跟台里说,给你包5万元的红包。”过了几天,刘蓓的前夫张健请吴秀波去做配乐,一次能挣个五六千元。

日子开始多云转晴。但吴秀波着急,因为儿子马上要出生了,到处需要钱呀。刘蓓说:“那你干脆做我的经济人得了。”吴秀波使劲点点头,可是,吴秀波的性格不大适合谈判,他甚至不会算帐。刘蓓知道,让他谈,只能谈崩,因为他不懂让步。每个合同都是刘蓓自己谈好了,让他去签约,回来刘蓓就分他20%的佣金。等于说,他这个经济人就是签字的。两年过后,吴秀波的窘况依然没有改变,没有办法,刘蓓看了看他,就说:“减减肥,你拍戏吧。我看你行。”

这时,刘蓓的前夫张健又来找吴秀波,说:“我捧你吧,弟弟,你现在过得不好,我为你拍部电视剧。别紧张,这是咱们家自己的戏,拍不好,咱就再拍一个。” 那阵子,张健已经和刘蓓办妥了离婚手续。但张健看好吴秀波,非要帮他不可,非要他一炮打响不可。戏的名字叫《立案侦查》这是吴秀波接演的第一部电视剧。在戏中,他演男一号雷鸣,陶虹、牛莉、伍宇娟、冯远征、尤勇、傅彪、刘蓓等大腕演坏蛋捧他。张健给了他一集5000元的价格,这是当时腕儿的片酬。

去海南三亚拍摄前,吴秀波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170斤的体重减下来。他每天吃一根黄瓜或一个西红柿,跑10公里,做200个仰卧起坐,游泳3000米,两个月就减了32斤。

出乎刘蓓和张健的预料,《立案侦查》并没有让吴秀波一炮打响。但收获还是丰富的,他结结实实挣了8万元钱,而且,他从中学会了监制。在接下来的第二部戏《非常道》里,吴秀波虽然只串演了个反一号“吕天卓”可他同时承包了所有监制的活儿。剧组超支60万元,在没有钱写后8集剧本的情况下,他找了两个打字员,一个礼拜没有睡觉,口述补齐剧本。吴秀波以自己的出色的表现,给主创人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并为自己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两部电视剧公映后,吴秀波片约不断,并且让他从此一发不可收。吴秀波再生了。

重出江湖,在拼命中坚挺硬汉形象(小标)

   吴秀波的运气开始上升,《非常道》在关机前,就成功地卖掉了。公司接到无数电话,要找“吕天卓”爸爸看了他的表演,说:“这个戏你演得不错。”这是父亲第一次表扬他,也是惟一的一次。

紧接着,下一部片约又来了。他同时接了两部戏。

在最繁忙的时候,父亲病重了。两个剧组都不肯给他假。因为两家都不相信老人病重的事实,他们都误认为吴秀波请假是假,到另一个剧组去拍戏是真。

最后,是香港剧组的武术师傅帮吴秀波把两天的打戏合到了一天拍摄,他这才得以脱身飞回北京,来到父亲所在的医院。

多少年来,面对他花样翻新折腾,父亲都不说什么,只是在他身后默默地看着他。永别时,父亲说道:“你成了,爸爸祝贺你。”那一刻,吴秀波泪流满面。

刚刚上戏的那几年,吴秀波并没有想到自己会红,他当时的想法简单明了,就是靠演戏养家糊口。如果有超过一周的时间在家里闲着,没有戏接,他就会心里没有底。下个月签不到合同,下几个月就失业。从2002年到《黎明之前》,吴秀波的演员生涯并不太如意,戏约不多,重要的角色更少。好在这一行里有不少同学、朋友、演戏谋生不成问题。  

真正走红是近年的事,在近三四年中吴秀波先后出演了《相思树》、《兄弟门》、《剑谍》等,终于混了个脸熟、名熟,也得到了一些影视奖,却还是不温不火。

终于,《黎明之前》来了。这部戏火得一塌糊涂。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重庆卫视……全国各大卫视热播,网站视频点击率每一集都在上百万。吴秀波因为这部戏,走上了华鼎奖、白玉兰奖等各大奖项最佳男主角的领奖台。

每年中有11个月在拍戏,每天要拍十二三个小时。在片场的吴秀波是个十分拼命的人。在拍摄《兄弟门》时,在档期上跟另一部戏“撞车”了。有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吴秀波都是每天早晨七点到晚上七点在一个剧组拍戏,然后再乘车到另一个剧组去,吃过晚饭之后就开始拍夜戏。一般情况下是从晚上八点半拍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半。那段时间,他每天只能睡一个小时,还是在赶路的车上靠着椅背睡的。车停了,他一激灵,醒了。换上服装,接着拍戏。

拍摄《黎明之前》,一掌拍下去,他的手骨裂了。拍摄《剑谍》,他从四楼往下跳的时候,手骨再度摔折。带着旧伤拍摄《人山人海》时,一个动作用力过猛,导致他的胳膊旧伤复发,尽管疼痛难忍,他仍坚持拍完才去就诊。到了医院后,医生大惊失色地说:“你怎么才来,再晚一个月,你这只胳膊就要锯了。”

吴秀波和汤唯主演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讲述了北京“败金女”文佳佳(汤唯饰)与西雅图“落魄叔”Frank(吴秀波饰)的跨国爱情奇遇。Frank这个角色,严峻地考核了一把吴秀波。

“Frank是一个心态特别安静的人,他整个人就像一株树和一池特别清静的湖水,几乎没有太多大幅度的行为动作。心里变化也是比较细微的反差,一切都是在不声色中完成。这个难度比较大。因此,在进组之前,吴秀波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体验生活,让自己在一种假想状态进入角色。

截至2013年4月14日晚,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票房已经超过了4.7亿元,刷新华语爱情片票房纪录,成为内地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爱情影片。

他的家人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后,希望他向Frank学习。吴秀波答他们要努力。Frank这个角色带给他很大的启发是:一个男人在失去生命中所有最宝贵的东西的时候,依然能保持平静和暖的态度,我想这是很多人想要达到的境界。他甚至反思,中国人的教育方式教会孩子对抗和索取,你要比别人强,才能获得更多,但这导致每个人都对自己生命中的失去没有准备。

在电视剧《赵氏孤儿案》中,吴秀波扮演的程婴,别具一格,是温柔的硬汉。在黑云压城的恶势力中,他安静的目光会让人安静下来,一心想着如何调动智慧去与邪恶作战。吴秀波从一袭白衣的俊朗少年演到两鬓斑白的暮年老者,他赋予了程婴大地一样坚实的灵魂。这样的情怀,如果对传承、对亲情、对道义没有深刻感悟的男人,如果不是从重重磨难中走出来的吴秀波,那是不可能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的。

当过愤青,当过自以为是的艺术人,当过特屌的演员,当过很多莫名其妙的人。最终,吴秀波当成了温柔的硬汉。对于温柔硬汉,吴秀波的理解是,这个世上有对抗的力量、也有尊重的力量和牺牲的力量。慢慢你就了解到,对抗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尊贵的力量,尊重和牺牲的力量像空气,让这世界上比邻的人们得以安居。

硬汉吴秀波,原来是这样温柔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硬汉   西雅图   温柔   暖炉   文工团   父兄   千锤百炼   经济人   剧组   美文   北京   哥们   父亲   哥哥   电视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