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问题—人类能否容忍机器人产生感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完全可以替代人类。机器服务人员也已经陆续出现,那么随之而来的疑问,机器人真的能够完全代替人吗?

以现在的科技,人工智能哪怕用的算法再先进也还是无法代替人类思考,为什么呢?因为人是情绪化的动物,是有感情的。情绪是很难掌控的,即使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无法完全洞悉情绪之间的关系。怎么让机器产生情绪,是一个技术难题,那么假若某一天,机器人也有情绪,也懂感情了,人类也许会陷入恐慌之中。

就像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人工智能中那样,女主人公在得知儿子身患绝症,几乎不会清醒的时候,她的丈夫为她订购了机器人大卫,从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慢慢接受,女主起初是真的像对待儿子一样对待大卫的。大卫也是幸福的享受着母爱。所有的不幸开始于女主儿子马丁的清醒,女主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儿子身上,无暇顾及大卫了,毕竟孩子还是自己的亲,何况大卫还只是个机器。其实,这时候大卫如果还是那个最初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像小熊那样,他也许不会被抛弃。但是他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甚至人格,他不愿沦为马丁的玩具。在马丁的故意诱导下,女主以为大卫要伤害自己的儿子,决定抛弃大卫。其实究其原因,还是人类对机器人觉醒的恐惧。当机器有了感情,与人无异,这严重伤害了人类那独一无二优越感和脆弱的自尊。所以人类内心感受到了威胁,恐惧,所以他们要抛弃,销毁难以掌控的机器人。

当大卫在机器人工厂看到批量生产的自己时,情绪崩溃,证明他真的产生了自我意识和情感。

影片的结局,大卫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再次体验了只属于自己的母爱,验证了自己的独一无二-人的属性。这短暂和谐一幕其实只有短短的一瞬间,人与机器的平衡也只是一瞬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人工智能   斯皮尔伯格   机器人   马丁   大卫   人类   感情   母爱   美文   伦理   清醒   恐惧   情绪   儿子   瞬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