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育的思考——其九:对“孝”的道德认知和实践

1、“孝亲”的意义。我把“孝亲”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根基,涵养“诚”的奇点,知行合一的锚点,安身立命的能量源泉。

2、学生“孝”的实践。

1)主动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以为父母分劳、分忧而真心快乐。

2)学习自律。不以分数、排名、赞扬为学习动力和目的,而以使父母心安的“诚心”为动力,以上目的仅为自然的结果。

3)言行表里如一、内外一致,以使父母不担心为底线,以使父母心安为最高追求。必知:身德有伤,貽亲忧羞。每日反省所为,忧羞则改,安荣则勉。

4)父母的尊严神圣不可凌犯。坚决杜绝孩子与随意说脏话的人交往,说脏话不是礼貌问题,是道德败坏和自律缺失的严重负能问题。应告诉孩子,如有人以脏话攻击自己涉及父母,第一次必须对其严辞警告,并要求道歉,如不道歉,今后不再与他交往;如有恶意再犯,可当下给予教训,事后主动向老师报告情况,且孩子父母须通过老师要求过错方父母照面,严肃道歉。当然有人会说这是小题大做,过于敏感。我得说,等你的小孩叛逆期和你对抗时、等你老了孩子随意践踏你尊严却还振振有词的时候,就是你的大题无解了!“孝亲”是“为人”的根基,“孝亲”无小事!如何践行“孝亲”?当时时事事有一颗对父母的诚敬心,心因诚敬而敏锐,因敏锐才细致入微、知而能行!你可以试想一个画面:你孩子的同学随意用脏话骂你的孩子(我相信这种骂并无恶意,也许只是图个嘴巴痛快),而你的小孩选择对骂,过后仍是好朋友,如此循环;或摄于坏小孩的“武力威胁”而竟习以为常,内心没有一丝波澜!这难道不可怕?不荒唐?不可恨?我想问,有几个家长教育过自己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应对?有几个教师或学校会把这种行为列为严重品行败坏而知会家长?又有几个学生知道行孝的真正内涵、父母和个人尊严的真正意义?对于孝的认识和践行,我们不应当使自己和孩子处于这种浑浑噩噩的、内心麻木的、得过且过的随机态,随机态就是一个漩涡,孩子一切的问题都是随机态的必然问题,从这个意义上,孩子一切的问题都是家长把孩子置于随机态的问题!

3、知行合一的真正内涵。知行合一,讲的是道德良知的涵养和践行,属于伦理层面个人修养的命题。学校开展的知识教育(如语数外科学之类)只是个人认知层面的通识教育,它的知行逻辑是对具体知识的积累(知)和考试验证(行)。两者的对象和目的不同,道德修养和实践是贯穿人的一生,关于个人安身立命和内心安宁的,而基础知识学习更侧重于常识的认知和某类知识的实际应用。道德和知识都必要,对道德内涵的知行可为知识学习提供巨大动能,对知识的积累可作为道德进阶的潜能,但就意义来说,道德应当是第一位的,因为具体知识学而可得,而道德境界是要自小实践来涵养,不是学而能得的,是有境界之分的。比如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到了那种道德境界是做不到的。再比如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到了那种道德境界也是做不到,更体会不到那种大乐的心境的。当前我们的物质生活有史以来空前富足,而我们的内心是否也空前安宁的呢?你奋斗所有而得意的资产,那些房子、车子及各种奢侈品,在三十年后的年轻人看来,就像我们现在看待90年代的三大件一样可笑。如果30年后的价值观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才不正常!谁能在社会思潮的漩涡中安然自得,谁又被漩涡撕裂而价值失落,这是我们当代家长和中国共同的命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道德   目的   启蒙教育   安身立命   涵养   漩涡   美文   认知   尊严   内涵   境界   随意   内心   家长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