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19-千古汨罗:屈子沉江

两天前,单位每人发两个粽子,还要签名。不就是两个粽子吗?需要如此“劳师动众”吗?领导呵呵一笑,说这可是买的,为防止冒领、多领,签个名还是有必要的。我无语。这年头,信任度与安全感,一起跌进了低谷。你还别说,一些人的素质,还真不咋地。当有小便宜可以贪占的时候,他们绝不含糊,即使是某些自诩为灵魂工程师的人。

我只想拿一个试试,说是试试,因为可能是北方人,从小就对粽子不感冒。甜粽子还可以勉强吃下,要是换做咸粽子,特别是在里面夹了一些肥肉的,就非吐不可。我可不想减肥,所以吃粽子,是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的。果不其然,才吃了几口,就觉得不对劲,油腻腻的,突然间反胃,吐了出来。看一看剩下的粽子,果然好多像奶油般的肥油。昨天也有学生送我一包粽子,咸的,看拒绝不了,就借花献佛,转送给了其他人。真没口福。

每到过节时,祝福的短信或邮件,就忙得不亦乐乎。清明节看到有人祝福“节日快乐”,吓了一身冷汗;端午节也看到你来我往的快乐祝福,顿觉得快乐真是无处不在啊!在一如既往的概念中,端午是为纪念屈原而约定成俗的祭祀节日。也有人说,端午其实与屈原无关,这一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为救父而投曹娥江,此节是为纪念他们而来的。不管怎么说,这个节日与清明节,在本质上很相似,都是祭祀性的节日。只不过一为祭奠先祖,一为祭奠个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所有的节日,都应祝福“节日快乐”。

“采一束辟邪的艾叶挂在门口,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放到餐桌,打一壶馥郁的醇酒盛满酒杯。”端午节的风俗,比如挂菖蒲、饮雄黄、佩香囊、吃茶叶蛋、祭神、赛龙舟等,在家乡都没有。唯一流行的,就是吃粽子了。小时常听祖辈或老师说,端午节吃粽子,和一个叫屈原的人有关。屈原什么人?楚国人。什么身份?政治家、诗人。其他的方面,简直一无所知,一片朦胧。即使上了初中,也只是略略知道,屈原被放逐,跳进了“汩(gǔ)罗江”。到高中才恍然大悟,原来念错名字了,是“汨(mì)罗江”。同是左边三点水,右边的“日”字再胖一些,就成了“曰”字,不仔细一些,还真搞不清。想一想,汉字真是很奇妙。怪不得如今那么多学生,都爱写错或拼错字;怪不得老外要学好汉字汉语,简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上了高中和大学,因为喜欢文学,且常听说屈原才华横溢、正道直行、纯洁坚贞、矢志不渝,就先后多次尝试看《楚辞》。说实在话,看《楚辞》的感觉,和看《诗经》一样,字难懂、意难明、拗口晦涩,全篇都是“兮”字,拧着头皮看,还是坚持不下来。不过里面的一些名句,倒是背了下来。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大学时代读司马迁的《史记》,看到鲁迅评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不由得想,《史记》写的的确好,要文采有文采,要厚重有厚重,要大气有大气,要性情有性情,简直是“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而《离骚》能与《史记》媲美,也一定不简单。不幸的是,和很多同窗一样,我也喜欢调侃性地把“离骚” 、“骚人”、“骚客”,理解成了闷骚的“骚”那个意思,全然没有半点虔诚。现在想想,真是玷污了屈子。

无独有偶,《史记》的卷八十四,是《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用深情的笔调,“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金圣叹评《史记》)。司马迁成了阉人之后,一定像屈原一样,对“信而见疑,忠而见谤”,怀有一种深深的不平吧!

毕业后,经历了很多,也去过一些地方,只是无缘去看看汨罗江,无缘亲临江水,去拜祭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爱国主义者。那就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写点文字,以找寻司马迁之于贾谊,贾谊之于屈原的共鸣吧。

公元前278年,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有“人屠”之称的秦将白起率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今荆州北纪南城),并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南)。楚顷襄王与执政的贵族大臣们,惶惶如惊弓之鸟,狼狈不堪的一路向东北奔逃,“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并把陈作为都城。

也正是在这一年,“形容憔悴,颜色枯槁”的屈原,“披发行吟泽畔”。这是他第二次被放逐了,虽身在洞庭,却心在朝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每次听到战乱中同胞的悲惨处境,想起楚国江河日下的命运,他就无比心痛。让他痛恨的,是那群尸位素餐饱食终日的奸邪小人。他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把楚国弄得乌烟瘴气。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就是楚国贵族,在那个“朝秦暮楚”、“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战国,屈原没有另择明主,而是对祖国有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遥望郢都,他想起了曾经的点滴。

屈原生活的时代,连横合纵并行。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日益强大。虎狼之师,风卷残云,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吞并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六国诸侯恐惧,大兴“合从缔交”之策,“会盟而谋弱秦”。六国之中,实力最强者,莫过于秦、楚、齐三国,以秦楚两国尤甚,“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秦惠王想兵出函谷,对齐国用兵,只因齐楚两国有约,秦国要攻取任何一方,另一方要出兵支援。若是秦国对两国同时作战,胜算不大,在这种情景下,张仪主动请缨,要用一张利口,拆散齐楚盟约,并使之反目成仇。

身为楚怀王左徒(官职名)的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推行美政;对外坚决主张连齐抗秦。为振兴楚国,他不遗余力。但是,无论是在内政上,还是外交上,屈原大刀阔斧、一心为国的赤胆忠心,都与楚国的腐朽贵族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上官大夫等群小为争宠而嫉妒屈原,并挖空心思,加以诽谤诬陷,致使是非不明的楚怀王,怒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被罢黜后,公元前314年,张仪来到楚国,以重金收买楚怀王宠妃郑袖、宠臣子兰、靳尚,使之充当内应。与此同时,以“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为空头支票,一再诱骗怀王,致使他轻信张仪,与齐国断交。大怒之下的楚怀王,派大将屈丐攻秦。两军大战于丹阳,楚军主帅及裨将等七十人被擒,八万兵士被斩杀,楚军大败。不甘心之下的楚怀王,倾全国之兵袭击秦国,与秦军再战于蓝田,又大败。一败再败的楚怀王,才明白小人谗言的可惧,才想起远见正直的屈原。无奈之下,让屈原出使齐国,以重修旧好,共同抵抗秦国。

第二年,秦国传话说,愿割汉中地与楚国讲和。气急攻心、咬牙切齿的楚怀王说:“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很明显,楚怀王准备挖出张仪的心肝下酒了。按理说,张仪要是去了,必然九死一生。冷酷的秦王,为了自己的利益,却想要张仪“送死”,只是顾念张仪的大功,不好意思开口而已。谁知张仪竟主动请缨,慷慨陈词道:“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贾生列传》)”听到这样悲壮的话语,铁血无情的秦王,估计都要“感动”得流泪了。

张仪刚到楚国,便被送进大牢。但他又故伎重演,以大批财宝为诱饵,让宠姬郑袖,吹楚怀王的耳边风。楚怀王竟然又听信了谗言,放走了张仪。出使齐国回来的屈原,见到这幕不可思议的场景,郁闷地问:“何不杀张仪?”楚怀王听后,幡然悔悟,派兵追杀张仪,但狡猾的张仪,早已溜之大吉。

历史的车轮,从不会止步。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没过多久,好武的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秦昭王继位。由于其母亲芈八子是楚国人,秦楚两国关系,趋于缓和。

公元前305年,秦楚两国互为婚姻,结为昆弟之国。

公元前304年,两国国王签订“黄棘之盟”,对秦国投怀送抱的楚怀王,早已忘记楚国兵士们的累累白骨,并且把坚决反对盟约的屈原赶出郢都,放逐汉北,是为第一次流放。

公元前303年,齐、韩、魏三国,以楚国背弃列国为由,兴兵攻之,无招架之力的楚怀王,以太子横入秦为人质,请秦国出兵相救。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楚怀王的优柔寡断、听信小人之言,最终让他付出了沉重代价。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约怀王赴武关相会,刚回到郢都的屈原,义正言辞地说:“秦国是虎狼之国,他们的话怎可听信?”然而,怀王心爱的小儿子子兰等人,极力劝怀王入秦。楚怀王选择了出发。不想刚进武关,秦兵就断了楚怀王的后路,使他成了名副其实的阶下囚。两年后怀王客死异乡,落得可悲的下场。

楚顷襄王继位后,子兰为令尹(楚国宰相)。开始时,楚国军民众志成城,对无道的秦国,表现出强烈的恨,与秦国也一度绝交。但时间是把杀人的刀,一切恩怨情仇,都抵不过利益或苟安。七年后,面对再与秦国结为婚姻的顷襄王与令尹,屈原直斥子兰苟安卖国。大仇未报,却还仍然投怀送抱,屈原觉得可耻,他不屑与之为伍。

子兰与上官大夫们,又一次诋毁屈原,说他欺君犯上、无法无天。对于敢作敢为的屈原,顷襄王也一直心存芥蒂,于是又一次把他流放。

历历往事,都在汨罗江畔的屈原心头荡漾。眷顾楚国,心系怀王,但怀王却“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宠信奸小上官大夫、令尹子兰,最终屈死秦国,为天下笑。顷襄王步怀王后尘,卑躬屈膝,一步步妥协退让,不听他的良言,竟又把他流放!

郢都陷落、顷襄王逃窜的消息,最终传到了屈原的耳朵里。开始他不敢相信,转身向郢都的方向跑去,一路上,他看到很多从郢都逃出的无家可归的难民。铁一般的事实,使屈原的极度悲痛,化作了无尽的绝望。重回到汨罗江畔,面对着浩浩江水,他感到无路可走了。平生的理想与抱负,都已付诸东流。

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再也望不见的郢都!

一位江边的渔父,见到了散发着贵族气息却落魄悲愤的屈原,问他“何故而至此”。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劝慰说:“圣人是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的人。既然举世混浊,何不随波逐流呢?既然众人都醉了,何不连酒带渣,喝个痛快呢?”屈原不为所动,坚定地说:“我听说,刚洗过澡的人,要掸掉帽子和衣服上的灰尘,才会穿上。我不会以清白之身,蒙受外界尘垢。我宁愿跳进水中,去做鱼的饵料,也不愿冰清玉洁之心,为世俗所污!”

平静的汨罗江水,接纳了同样平静的屈原。他纵身一跃,怀沙自沉。从此,中国的历史文化掀起滚滚波涛。屈原的这一跳,成就了他人格的完整与伟大,成就了他的光明磊落与赤胆忠心。也正是这一跳,让他完成了涅槃与重生。他的人品,与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一起,被后人敬重景仰;他的才华,可与日月齐光;他的香草美人情意、正道直行精神、爱国的忠贞、永不褪色的灵魂,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还是这样鲜活。

人们没有忘记屈原。屈原以一种卓绝的方式投水,世人以一种永恒的方式祭奠。也许,吃粽子或赛龙舟的热闹,并不能真正安慰屈原高贵的灵魂;也许,和默默流淌的汨罗江水一样,屈原习惯了孤独。只有孤独,才能让他的魂魄安息;也只有孤独,才能盛放如此伟大的人格。

魂兮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汨罗   秦国   秦王   楚国   都城   屈原   史记   楚辞   离骚   齐国   列传   公元前   粽子   江水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