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儿时的年,是从冬天爆玉米花第一声爆炸声开始的。不用宣传,炸爆米花的老汉只要在背风的日头地儿摆开家伙什儿,“嘭”、“嘭“炸两锅,孩子们就㧟着圆篮、竹篮,篮子里放上一碗或大米或玉米或麦子、黄豆等谷物,闻声而至。一毛钱炸一锅,加糖精再加两分钱。大家排着队,叽叽喳喳地嚷嚷着还有多久过年,憧憬着过年还有更多的好吃食。随着”嘭“的一声巨响,洁白的水蒸汽渲染出一个巨大的蘑菇云,爆米花的香味就扩散开来。不等爆米花的老汉动手,孩子们就争抢着解开麻袋口,将爆米花倒进小主人的篮子里,大家蜂拥着一人一把地抓在手里先尝为快。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时的爆米花潮潮的不好吃,冷却之后才酥脆可口,但依然忍不住先吃一口。平时再”挤咕“(小气、吝啬)的孩子这时都会大方的让大家一人抓一把,然后㧟回家装两口袋边吃边再过来。吃完了就抓下家的。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吃过爆米花不多久,村子里换苹果、换广东秆(甘蔗)的就多了起来。在农村以物易物是正常的交易,鲜有用钱买的,毕竟庄户人手里也没几个钱。大家用自家地里产的玉米、小麦去换小贩的苹果、广东秆(甘蔗)。苹果相对多一点,老家很多村子都种有苹果园,国光、秦冠、黄香蕉是当时苹果的主要品种,价格也便宜,家家户户都会给孩子换一点,打打牙祭解解馋。广东秆是南方的水果,比甜蜜秆(玉米秸秆)甜的多,啃一口是满嘴蜜甜,孩子们连广东秆的节都不舍得丢掉,也要嚼一嚼,吮出里面的甜来。广东秆平时少卖的,只有年前那几天才会有小贩开着手扶拖拉机来卖。一声吆喝就把孩子们的魂儿勾走了,缠磨着大人去换两根。那些年的粮食产量低,孩子多的家庭粮食也不宽展,家长就“葛葛思思”(犹疑不决)地不舍得换。最后大部分家长也是搁不住孩子的缠磨,咬咬牙才会换两根,切成小段,给孩子一段解馋,其余的藏到盛放玉米粒的木柜里,过年才舍得拿出来。虽然离过年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切成段存放的甘蔗还是容易霉变,甘蔗芯变红,吃起来一股酸酸的酒糟味。当年的孩子也不懂,依然吃得津津有味。现在想想亏得当年吃得少,否则中起毒来也是可怕。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年前剃头、洗澡也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剃头都是家长借一把推剪,自己给孩子推一推。有不会推头的家长就央央(恳求)街坊邻居帮着自家孩子推推。推头一般在腊月二十七,俗话说的好“二十七剃精精,二十八剃憨瓜,二十九剃信球”,所以二十七的午后家长都会在太阳地儿里给孩子推头。孩子们平时洗头少,还经常出汗脑油比较大,很多孩子头发里都会长虱子,平时也就是用篦子篦一篦,篦出虮子(虱卵)和虱子。二十七推了头,再用热水洗干净,平时痒得难受的地脑(头)顿时就清爽不少。虽然家长按着地脑洗头时容易眯住眼,肥皂水蛰得流泪,但孩子们还是很高兴。唯一让孩子们害怕的是家长手艺不精或者推剪比较钝,要么夹住了头发,头发被连根拔起,要么理得像狗啃了一样,样子难看,连疼带委屈的孩子难过得眼泪汪汪。烦躁的孩子还会被家长骂一声“就你主贵!”所以,也有很多孩子不愿剃头,呲呲磨磨地推三阻四,家长就会用那句俗话劝孩子,说二十七不剃头,就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了,那时就长成“妖毛”了。因为正月是不兴剃头的,“正月剃头死舅”。洗澡一般是在村里的木业社澡堂。澡堂不大,平时不对外,年前作为福利免费让村人晚上去洗澡。洗澡人很多,大家需要排队。在热气腾腾的池子里泡泡,搓出来的“灰积撮”卜卜溜溜的,一个个“黑车轴”(脖子)、“黑布罗盖“(膝盖)都洗没了。大家说着”洗个澡,轻二斤“,虽然有些夸张,但洗完澡后的浑身轻松倒是真的。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吃是过年永恒的主题,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常言道:“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剃精精,二十八去挖沙,二十九装香炉,年三十贴花门儿。“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在下午烙灶饼火烧祭灶。夹河滩不兴吃麻糖,灶饼火烧里放上白糖,烙出来就是糖火烧,期盼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祭完灶,糖火烧就是孩子们的好吃食。相比吃了一冬的萝卜白菜和玉米面虚糕,二十五割的豆腐,二十六蒸的点着红点的白面馍、枣花馍、红豆包和豆腐包子就是美味。二十九是要走油的,菜籽油、棉籽油、粉条、豆腐、后臀肩肉是走油的主角。一年难得见到油星,这一天要把过年吃的粉条丸子、过油豆腐、红烧肉、肉丝、肉片、鸡块、带鱼、马烫(油条)、咸食(萝卜丝咸食、甜咸食)做得堆成一座山。孩子们兴奋地蹿上蹿下,家长则把孩子们赶得远远的,担心风火灶上滚烫的油星烫住孩子。看着孩子着急上火的样子,家长就会把炸出来的吃食给孩子拾上一碗坐在边上吃,严格要求孩子不能靠近油锅。终于全部炸完了,父母就会拾两碗让给大伯、二伯家端过去,大伯、二伯家走完油也会给我们家端一碗。亲情就在端来端去的吃食中延绵深厚。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年三十和初一是年下的重头戏。年三十吃过午饭,妈妈就忙着轧萝卜盘饺子馅,我们哥几个就开始贴春联。春联先贴大门,出门贴儿“宜立新春出门见喜万事如意大吉大利“的”利“最后一笔利刀是要拖成长长的一竖,寓意着福寿绵长。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揭去去年的旧对联,贴上红彤彤的新春联,立马一派喜气就充满了整个院子。贴完春联,妈妈也盘好了饺子馅,包好了饺子。第一锅饺子照例是供飨给老天爷、土地爷和列祖列宗的,烧几柱香,点上金银元宝,放几个炮仗,磕几个头愿意愿意(祷告祷告),乞求神灵和祖宗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兴旺。再盛几碗端给奶奶和大伯、二伯家,端饺子也是夹河滩的传统,宗族之间都要给长辈先端碗饺子,然后自家人才能吃。年夜饭就是饺子和提前焯好的银条、莲菜、胡萝卜丝拌菠菜、五香花生米和皮冻等过年下酒的凉菜。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初一早上头件事就是放鞭,从最早的二百头、五百头、一千头,到现在整盘的大地红。现在放鞭也从早上起床放改到了守夜到零点放,放后睡觉。哪些年孩子们很少有新衣服,都是大的穿过小的穿,孩子们穿的废,布罗盖、胳膊肘、肩膜头经常磨烂,家长给打个补丁接着穿。但过年无论如何是要给孩子做套军便服的,军绿色的涤卡布,肩上和袖口用黄色绸布轧上两道,四个兜的军便服还是很威风的。孩子们晚上睡前将棉袄棉裤曳在被子夹层中保暖,新衣服、新袜子要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头边,初一早上将新衣服套在棉袄棉裤外面,穿上新袜子,再穿上妈妈做的千层底黑条绒新棉靴,心里美得很。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放完鞭就开始吃早饭,早饭是妈妈起五更包好的饺子。初一的饺子头碗要供给灶王爷,俗话说:“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灶王爷作为一家之主,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那是有大功劳的。初一早上的饺子里会包上几个一分、贰分的硬币,谁吃到了谁有福气,孩子们吃到了就会吆喝”我有福了!我有福了!“激动地见人就说,”我年下吃到福了!“吃完早饭就跑出去给长辈拜年,长辈们照例是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从最初的一毛两毛,到现在的一百两百,甚至更多。孩子们拿到压岁钱,除了交给母亲收着外,还会留出一点去买几挂一百响的小鞭拆开来,一个一个用香火头点着放;孩子们也会在红红的鞭炮碎屑中寻找没有响的带捻的哑炮,装进口袋慢慢地放。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初一的上午,女人们是要到庙里烧香的,村里的社火也在庙里耍开了。排鼓、镲打着节奏,周边三眼子铳烘托着热闹的气氛,威风凛凛的狮子在用长板凳搭起的架子上上下翻飞,高跷、旱船、犟驴、大头娃娃、秧歌队兴奋地在人群里扭来扭去。背着竹筐卖琉璃咯蹦的,支个铁锅吹糖人的也凑着热闹来做生意。全村的男女老少,包括临近没有社火村子的人们都聚到了这里,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耍上一阵子,社火队开始在村子里游街,到了光景好的人家门口就停下来舞上一会,主人家会拿出几盒烟给领队以示感谢,并向看热闹的人群撒上两盘花生、糖果,孩子们满地趴着捡拾花生糖果。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初一的午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八凉八热,红烧肉、扣碗那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做上一大锅山楂苹果汤,喝了醒酒解腻。一家人围坐在堂屋里,天气晴好时也会坐在院子里,暖洋洋地吃着喝着。宗族里的至亲还要叫来叫去,请长辈们过来坐坐吃几口,喝两杯。刚坐一会就又有人来请,几家亲人转着圈地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喷喷闲天,唠唠家常,真是“将进酒,杯莫停。“一年中的劳累辛苦,生活的不易、亲人的慰藉都在这顿饭里得到了舒缓。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初二到初四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的。初二回娘家,小媳妇儿带着女婿,牵着孩子回娘家看爹娘。回娘家除了带自家做的蒸馍马烫,还要带四色礼(兰化根儿、鸡蛋糕、桃酥、蜜三刀等四样点心)、两瓶酒和一块刀头肉,感谢爹娘的养育之恩。回娘家要当天去当天回,不许在娘家过夜。初三初四要到姑家、姨家、舅家和姑奶、姨奶、舅奶等亲戚家拜年,带的礼物一般就是自家做的蒸馍马烫和两盒点心,亲戚都会把自家做的蒸馍马烫和点心作为回礼换一下。这些亲戚一天要走好几家,一般不吃饭,拉拉家常坐一会就走,在哪家碰到饭点了就在哪家吃。哪些嫁出去的姑奶,一年难得见到娘家来人,拉着来看自己的侄子侄女、侄孙侄孙女就忍不住掉眼泪。那份骨肉亲情现在想想,心头都是暖的。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不同于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夹河滩的小年是正月初五,也即“破五“,是送穷接福迎财神的日子。”破五“早上是照例要放上一挂鞭的。夹河滩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买上两挂鞭炮,初一放一挂大的,”破五“放一挂稍小一点的。清人顾铁卿的《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古人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放过鞭炮,迎过财神,“破五“早上也要吃碗饺子。初一到初四吃的是年三十盘得饺子馅,”破五“的饺子馅则是现盘的,菜多肉少更加清淡,对于吃了几天油腻食物的人们来说,吃起来更可口。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正月初九是佃庄公社最热闹的一天。初九是公社驻地黄庄村一年第一个会,全公社的社火都到黄庄村打擂台,从村东头到村西头,各村的社火队扎下营寨擂得是锣鼓喧天,狮子在板凳山上上下翻飞,旱船、犟驴、猪八戒背媳妇、高跷、秧歌、大头娃娃花枝招展,喜气洋洋。最热闹的地方是公社门口搭起的老杆,请来的大里王狮子和自觉有两把刷子想和大力王比比的各村狮子,分别沿着四边的两条大刹绳向老杆顶攀爬,边爬边做一些危险动作,引得人们一阵阵喝彩。这天上午,全公社的人都挤到了黄庄村赶会看热闹,卖羊杂割汤的、卖水煎包的、卖冰糖葫芦的、卖琉璃咯蹦的、卖凳茶糕的、卖糖梨水的、卖广东秆的、卖花米糖的、吹糖人的……好吃的、好玩的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孩子们在人缝里挤来挤去寻找着最佳位置,寻觅着最佳吃食,缠着家长这也想买,那也想吃。家长盘算盘算在会上要买的种子、农具、树苗,手中的钱有没有结余,如果能讨价还价剩个块儿八毛也不介意给孩子们买几个水煎包、喝一碗羊杂割汤、买个琉璃咯蹦。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正月十五是孩子们的节日,大人会给孩子们一人买一盏灯笼。晚饭吃过元宵后,孩子们就会点上一支小小的红蜡烛,焊在灯笼里,用一截细竹竿挑着灯笼跑到街上,嘴里唱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呼朋引伴地串来串去,玩一会就开始撞灯笼,看谁的灯笼先被烧着,谁的灯笼能亮到最后。嘻嘻闹闹着将这个年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偃师夹河滩的年味儿

对大人来说,过完”破五“,年就算过完了。”三六九,往外走。“在外务工的上班的,初六就可以启程开始一年新的忙碌,在家的农民也开始到农田忙着春播,将田间地头种上树苗。勤劳朴实的夹河滩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年复一年地奋斗着,在这浓浓的年味中辞旧迎新,忘却生活的困苦,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伊洛淙淙”,查看更多原创童年趣事、故乡轶闻。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特别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河滩   偃师   灶王爷   社火   都会   甘蔗   广东   娘家   爆米花   灯笼   美文   饺子   公社   豆腐   平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