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金庸笔下的公主甚多。

较出名的有建宁公主,香香公主,西夏公主,华铮公主,赵敏是郡主。

然而,建宁太野蛮,香香太神仙,西夏太有心机,通过正面描写得比较像公主的,气质雍容华贵的,只有阿九,《碧血剑》里的长平公主。

一个女子,最令世人羡慕的,不是当皇后,也不是做女王,而是当公主。

前两者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时时如履薄冰,稍不注意,片刻之间,便万劫不复。

当公主则不,只要有一个皇帝老爹,只要时局不是太混乱,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做一辈子太平公主,锦衣玉食,富贵悠闲。

公主,对于每一个女孩来说,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为天下所有女孩向往之。

当然,什么都是有代价的,做公主也不例外。

太平时代,做公主得失去自由。

战乱时代,公主动辄就要被送出去和亲,更不用说什么兄弟争权,失败之后的种种下场。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阿九,就是典型的悲剧性的公主,妥妥的政治牺牲品。

无论是小说中还是历史上,长平公主都是一个悲剧人物。

十五六岁,如花年岁,阿九本应该和其他公主一般,天真浪漫,无忧无虑。

而公主的身份,带给她的,只有悲哀和无奈。

悲哀生在帝王家,奈何身在帝王家,还不如平民百姓,至少有一份自由自在。

与其他公主不同的是,阿九还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

崇祯皇帝生在明朝末年,原本也算一个有主见、明事理的好皇帝,无奈时运不济,能力又不够,本来一心好好整治天下,反而搞得民间怨声载道。

崇祯最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sha了袁崇焕。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而行走江湖的阿九,她看到的远比父亲多。

大明江山的内忧外患,百姓的流离失所水深火热,整个王朝早已摇摇欲坠。

眼见濒临死亡的国家,阿九无法不闻不问。

当她向她的父亲进言,崇祯紧锁着眉头对她怒吼:

人人都反我,我的亲女儿也反我!

面对刚愎自用的父亲,阿九还能做什么呢?

深深的哀愁,烙上她年轻的心。

金庸笔下有情丝的出家人有三位:袁紫衣,仪琳,阿九。

这位亡国公主阿九,最后被崇祯皇帝砍断一臂,落发出家,法号“九难”。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前面很多读者说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说我写的是改编的电视剧。

其实有关金庸的文章,我全部写的是原著小说,只不过配图用的影视剧的图片。

旧版《碧血剑》中,袁承志确实是从始至终都只爱温青青,袁承志对阿九,是欣赏和尊重,最多只能说有些朦胧的好感,但点到为止。

倒是一场流俗的英雄救美后,阿九便对袁承志是一见倾心。

至此之后,阿九的盈盈芳心,便许了给袁承志,一生不变。

阿九在宫中居所里为他画像以解相思,甚至对袁承志说过“永不负你”的话,可谓是一往情深。

书中形容阿九“容色绝丽”,连一向自负的温青青见了都自惭形秽,但袁承志没有什么表示。

在后来闯荡江湖的旅程中,袁承志也少有主动想起阿九的时候。

后来在大内皇宫再见,袁承志已知阿九对自己的心意,但依然没有任何表示,甚至有主动疏远之意。

两人不得不同床避祸时,袁承志还放把剑在两人中间,生怕出现什么“把持不定”之事。

最后阿九出家为尼,袁承志见了也只是“心神大乱,不知如何是好,待要说几句话相慰,却又有甚么话好说。”

可见,旧版《碧血剑》中的袁承志,感情线非常清晰明了,行为上循规蹈矩。

而阿九的爱情,从头到尾也就是她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最终怀着国恨家仇,感情失意,选择了出家。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不知金庸是否觉得这样的袁承志过于乏善可陈。

于是,在新修版的《碧血剑》中,金庸让袁承志对阿九动了心。

而很多影视剧也将剧情处理成袁承志的真爱是阿九,最后是迫于种种现实才不得不选择温青青。

当阿九远走的时候,袁承志内心做过很多纠结,想要一走了之去找她,他确实是“变了心”,但这样对青青不公平,所以他也只能远赴海外,选择遗忘。

于是,阿九成了袁承志心中的“白月光”。

另外,新修版中,除了温青青和阿九,袁承志还与何铁手、焦宛儿也有一定的感情线。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也许,金庸后来想将袁承志对温青青的感情塑造成“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又或者,是用袁承志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来凸显《碧血剑》情义的主题——对伴侣的不离不弃。

更或者,金庸本人后来转而特别钟爱阿九,于是让阿九成了袁承志“深爱之人”。

所以新版的后记中我们看到作者这样写到:

中国的传统小说中一般写爱情的坚贞,少写爱情中的变心,这次试写了“伦理道德”与“无可奈何的变心”之间的矛盾这个人生题目,企图在全书强烈的政治气氛中加入一些平常人的生命与感情。

诚然,袁承志的“变心”,使得原来还算高大的形象有些缩小了,不过人性的真实感却增强了。

同时,新版的戏剧冲突更大,许多事情,也更加合情合理,青青吃醋,发脾气,负气出走,也并不是全没道理,错怪袁承志,这样一来,使她的形象又丰满许多。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当然,我没有说旧版不好,只是我能理解新版的改动而已。

旧版小说最早是以连载的形式在《明报》上发表的,基本是写一期发一期,其中各种疏漏及牵强之处是难免的。

而且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有所改变。

金庸大师也不例外,对于自己过往的创作,许多年后回头看时,会有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会产生新的创作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我知道很多读者对“新修版”嗤之以鼻,坚决罢看,甚至有人因此说金庸越老越“三观不正”。

不接受“新修版”是个人选择,这很正常。

但因此说金庸“三观不正”的人,我真的哭笑不得。

每个作家塑造一个角色,难道就一定是让大家效仿他吗?

比如金庸写韦小宝,鲁迅写阿Q,钱钟书写方鸿渐,兰陵笑笑生写潘金莲,曹雪芹写贾赦......是让大家学习这些人吗?

伟大的艺术作品,展现的是世间的多面性。

有的弘扬,有的批判,也可以既不弘扬也不批判,仅是展现而已。

从而让我们每个人在有限的人生阅历里增长见识,独立思考,寻找自己的答案。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只是我想,对于想要袁承志和阿九最终在一起的读者,也不会满意这个新修版。

因为就算袁承志心中“最爱”阿九,又有何用?

那个在藏边苦等情郎的阿九,只会让读者更加伤心,感叹阿九的这份潇洒与绝决,得不到爱也绝不会死缠烂打,但情也不会改变,只能断情绝爱,远离尘嚣。

我曾思考,其实如果按照新修版的情节走向,既然已经改成袁承志“移情别恋”了,那么为什么不干脆让阿九得偿所愿呢,为什么要让她出家呢?

后来慢慢地,我觉得自己有一些理解了。

作家写小说,经常会塑造一些自己非常喜爱的角色。

这些角色也许只是配角,但却是作家心目中理想、完美的人物,塑造他/她们的时候,作者耗费了大量心血。

金庸笔下的,周芷若、小昭、郭襄、程英、程灵素、阿九等等,都属于这类人物。

这些人物,作者当然不肯随便给她们一个归宿,因为一般人怎么配得上她们呢,因为这样对她们太不尊重了。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金庸可以随便给完颜萍,耶律燕等人拉郎配,但不会这么对待程英和郭襄。

如果换成一般的网络写手,很有可能让宋青书和周芷若认识到错误,痛改前非,然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但金庸不会,因为峨眉派的人说过,周芷若怎么会看上宋青书呢?

的确,周芷若是金庸先生花大手笔塑造的一位奇女子,宋青书哪里配得上她?

虽然无法和张无忌百年好合,但周芷若也绝非将就凑合之人。

再看看金庸给程灵素安排的结局,品品他对程灵素死亡那段的描写,足可见程灵素在作者心中的分量。

阿九亦同理。

阿九无疑也是作者极其喜爱的人物之一,所以金庸先生没有随随便便给他安排一个俗气的大团圆结局。

即便是落魄的亡国公主,如果让阿九重来一次,想来她也还是愿意再遇一次袁承志,再亲手为他描摹一幅小相,再对他微笑,给他承诺,然后狠狠地为他落尽三千烦恼丝和一生泪水。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但是我始终认为,旧版袁承志专情不移,当属凤毛麟角。

而新修版尽管点明袁承志对温青青主要是“义”,对阿九才是“情”,但袁承志始终还是把温青青看得最重,顾及的也最多,宁愿负了阿九也不肯负了青青。

所以袁承志的行为才会摇摆不定,他的内心才会如此饱受煎熬。

你可以鄙视这样的袁承志,但你也必须得承认,这世上这样的人才是占大多数的。

所以我理解为金庸在新修版中刻意保留了现实人生的无奈,这世界本就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因为旧版《碧血剑》对阿九的着墨很少,所以这篇还是写一下新修版里和袁承志有过情感纠缠的阿九吧。

阿九,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女儿长平公主,身份特殊。

那么活泼可爱的姑娘,跟着青竹帮的程青竹闯荡江湖。

当然,这个不是她的目的,带着使命的公主,责任何其重大。

温青青作为阿九的情敌,其实是没有什么胜算的,但好在温青青与袁承志都是江湖中人。

不要小看身份的差异。

阿九的身份,如同一道屏障,将她与袁承志远远隔离开去,于是注定了她与袁承志是敌人。

有时候真真感叹这世上的“因果轮回”。

崇祯皇帝欠了袁家的,便要他的女儿牺牲一辈子的幸福来偿还。

可惜了袁承志不是乔峰那样的英雄,也不是杨过那样不顾一切的痴人。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对于阿九来说,爱情真的不需要理由。

有些人,你看了一辈子,为你做了很多事,你也无法心动;有些人,不过几句轻描淡写的话语,便让你牵绊一生。

或者,真的只能说,她欠了他的。

明明知道对方有心上人,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牵绊,更知道对方是要来sha自己父亲的,然而仍然舍不掉那深深的眷恋,斩不断那刻骨的情丝。

袁承志对阿九动心,不仅仅因为阿九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貌,更因为阿九的遭遇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部分——都是原本岁月静好的生活,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破坏了,都在惶恐无知中背上了报父仇的重任。

他们的遭遇有多么像。

“未语泪先流,我见犹怜”的阿九就这样走进袁承志的视线里,甚至融进他的心里。

因为内心里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袁承志对阿九的寻仇“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后来,阿九的身份被揭穿,民族大义和sha父之仇让他必须做出“sha阿九”和“放阿九”两种选择的时候,袁承志才意识到自己对阿九的感情已经很深了。

深到在国家破败了之后,阿九被狂怒的崇祯皇帝一剑砍下手臂,袁承志赶来,再次救了阿九一命,还听了她的话,放过了自己的sha父仇人,阿九的父亲。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时移世易。

再见面时,天下已经成了满清的天下,公主也不过是前朝的公主,仇人也随着国家的破灭一起消失。

而当初崇祯挥出长剑砍下阿九左臂的时候,也砍断了她和袁承志之间明里暗里的联系。

然而,那份情却无法淡去。

远在藏边的阿九,在相思与痛苦中苦度岁月。

十年之后,阿九成了“九难”,三千烦恼丝终于落下,长伴青灯,静度余生。

那些寂寥的深夜,阿九所思念的,是皇宫的华丽,还是失落的爱情?

如果不是公主,事情会不会不一样?如果没有生在帝王家,事情会不会不一样?

为何生在帝王家?对于阿九来说,最感叹的应当是这句话吧。

终究没有如果,时光就已逝去。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说阿九,不自觉就想起袁紫衣。

同样是对男主一往情深的美女最后做了尼姑,为何袁紫衣就一点都不惹人喜欢和怜惜。

这个问题我曾想了很久。

阿九她从未愧对袁承志,也从未背叛自己的王朝,她在《碧血剑》中的全部故事几乎没有污点。

你要说她横刀夺爱吗?

可她似乎从来没有直面过温青青的问题,两人没有发生过正面冲突,阿九只用一句“我永不负你”代替了所有。

你要说她优柔寡断吗?

阿九对袁承志的态度始终都是等,明亡以前,不论她身在江湖还是居于深宫,都甘愿等待他的到来。

明亡以后,阿九选择了去西藏等,等待是她对于爱人永恒的承诺。

最后阿九选择隐退,成全了袁承志的道与义。

也许也正因为作者将阿九塑造地太完美了,可这世上本无完美之物、完美之人,所以阿九如同维纳斯一般失却了一条臂膀。

再聪明的人,遇见爱情,也会糊涂。

阿九早知袁承志身边有人,也很清楚他身上背负的国恨家仇,都与她不共戴天。

然而,她还是不由自主地爱上了他,如同痴恋着花的蝴蝶——一生一世。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而袁承志呢,遥望藏边,心悬阿九,但也只能把这份爱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埋在了那谁也进不去的地方,最终率同温青青及一众人上船扬帆出海,远征异域,在海外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武侠之所以称之为武侠,正是因为武侠里面的人物重情重义,有大侠的品格和担当,如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相较而言,袁承志就成了“小人物”了,但就算袁承志是普通人,那也不是一般的普通人。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反明,抗清,支持闯王,最后发现这天下和自己最初的理想一点也不相同,天还是那片天,但该受苦的还是受苦。

自己该怎么做?对于更贴近人性,更加真实的袁承志来说,那就逃离这片纷争吧,你能说他错了吗?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同理,旧版里的温青青性格也比较一脉贯穿,毕竟袁承志从始至终都不曾对除了她之外的女子动心。

但我想说,新修版里的温青青更加勇敢与笃定。

因为如果换了是我,明明知道他最爱的不是我而是另一个女人,我没有勇气和力量义无返顾地跟他远走高飞,去寻找心中的世外桃源。

因为我怕,怕午夜梦回时分,我心爱的他嘴里唤出的和心里惦念的是另一女人的名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温青青是幸福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又是可悲的。

而这样的温青青尤其让我佩服。

无论是旧版袁承志的“一心一意”,还是新修版他的“心猿意马”,我始终认为,无论如何,有没有温青青的存在,袁承志都不可能和阿九走到一起,如若不然,这就不是金庸的作品。

《碧血剑》阿九:生于王室,流于江湖,国破家亡,爱而不得

~END~

(图/网络)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到温暖和深情


推荐阅读:

《碧血剑》:金庸笔下最“作”女主温青青,才是“人间真实”

再读《碧血剑》,袁承志的每一次选择,从世俗角度看,都很不容易

《碧血剑》:一腔痴情,满腹仇怨,何红药的爱与恨

碧血剑:温仪,让夏雪宜的乖张狠戾、孤傲绝情,全都化成了绕指柔

《碧血剑》夏雪宜:爱者至爱,恶者至恶,笑骂任由人,红尘我自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建宁   崇祯   明朝   国破家亡   碧血剑   王室   美文   帝王   皇帝   父亲   感情   身份   公主   江湖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