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林语堂说过:“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岁月渐长才知道,遍阅群书的人,与普通人生活在两个世界。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想在这样的日子里,和你谈一谈“读书”这件事。



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读书,是普通人翻盘的唯一“捷径”


清朝嘉庆年间,礼部尚书姚文田在书房中挂着一副对联: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意思是说,世界上延绵百年不败落的家族,所依据的无非是行善积德;天底下最有益处的事,还是读书。


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就是那条通往世界唯一的路。


十几年前,香港拍摄了一部非常具有社会意义的真人秀《穷富翁大作战》。


节目邀请了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他按照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两天香港环卫工的生活:

时薪25元;


住“笼屋”——屋子仅仅能放下一张床,没有热水,连洗手间上面也要住人;


辛苦一天挣来的钱只够买两个最便宜的便当......


他坚持了两天后,面对镜头说了一句话:


“这个世界正在狠狠惩罚不读书的人。”


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不读书,就无法摆脱贫苦,倘若一直住在阴暗潮湿的逼仄角落中,人也会一天一天地垮下去。


年轻时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中年时打脸的巴掌。


而那些一有机会就牢牢抓住的人,才能沿着命运递来的绳索一直向上攀登。


27年前,北大保安张俊成靠读书成功逆袭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专科。


在那之前,他初中辍学,一个月200多块钱的工资要负责养活一家人。


苦难的日子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每天都要告诫自己:

“好好读书,努力再努力。”


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他知道,对于穷孩子来说,读书才是改变命运和阶层的唯一出路。


在北大修完全部课程后,张俊成回到了家乡长治,做了一名职校老师。


他将自己在北大学到的东西,尽数教给了自己的学生。


27年前,他用读书重写了自己的人生;27年后,他用读书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


“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那些放弃了读书的普通人,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读书,是苦难中的自渡


去年7月,安徽铜陵枞阳县发生了特大洪水,200多位村民不得不转移到了临时安置点。


天气恶劣,其他人准备入睡时,81岁的老人胡明瑚却拿起了书坐在窗边细细地读。


他的随身物品十分简单——一沓书和一瓶润眼液。


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会一本接一本地看,眼睛看累了,就滴一下润眼液。


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他在书中为自己开辟了新的精神角落,暂时忘却了自己失去家园的痛苦。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正在看《苏轼故事》,他说:

“苏轼一生波折,屡遭贬谪,他尚且能够‘何妨吟啸且徐行’,比起他,我的这点波折实在算不得什么。”


在书中看见了历史,照见了同样艰难的人生,才学会如何处理生活的难题,如何与世界和平共处。


苦难时的读书,是自愈,也是自渡。


曹雪芹家道中落,半生穷困潦倒,他一生放弃了很多事情,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读书。


书籍治愈了他半生的不如意,让他渐渐拥有了一颗乐观的心,也让他日夜积累,写出了旷世奇作《红楼梦》。


他曾在《红楼梦》中借薛宝钗之口道出读书的重要性:

“学问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了一层;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巿俗去了。”


人这一生,“苦难”或许是基色,但书籍却可以将那些阴暗的日子撕开一道口子,将光亮传递至此。


苦乃本质,但能够通过读书自渡的人,却是幸运的。


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读书,是面对未知的底气


看过一个帖子:“一个成年人,到底为什么要不间断地读书?”


有人回复:“因为读书会增添你面对未知世界的底气。”


知乎上曾有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他的母亲患了肌无力,病情恶化时,全家人陷入了焦虑和恐慌之中。


他听说上海有一位专门治疗此类症状的专家,于是他带着全家人连夜赶到了上海。


到了却发现自己根本挂不上号,那个专家更是无处找寻。


这时,身为博士的他突然想到,既然是专业名医,一定会有自己出版的著作,于是他翻遍了相关书籍,找到了这位医生的邮箱,他将自己的情况写在邮件中发给了医生。


几分钟后便收到了回信:

“周一上午来加号,就说给我发邮件的。”


挂号问题得到了解决,母亲的病情也得到了及时控制。


有人惊呼:“这就是知识拯救生命吧!”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读过很多书的人,面对人生会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和笃定感,即使是面对突发状况,他们也能应对自如。


凡事多了几分淡定,少了些许慌张。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知识积累带来的眼界和底气。


或许你从未去过繁华之地,从未听过喧嚷之声,从未见过伟大之人,但你读过的书却可以为你提供充足的情感与智慧。


就像蔡康永说的那句:

“读书,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有书至此,何故慌张?


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周国平曾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金钱走万里,如果你没有合适的机会阅万人,那么读书,就是最适合你的事情。


它是最朴素的高贵,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作家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像其他人一样去学校念书。


他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通过读书投资自己。


古今中外,没有他不看的书,他从中学到了智慧,也学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笔“投资”没有令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窘迫,反而令他越来越富有。


岁月没有让他成为粗鄙不堪的人,年纪愈大,反而愈发温柔敦厚。


知识的积累,让他拥有了足够的学识去大学任教,成为了著名作家,也邂逅了一生一世的爱情。


读书,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另一种可能,发现更多种不同的活法。


杨绛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

“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


你可以穿越时空去了解古人,去拜访世界上最出色的人,去和当代最资深的人士交流......而这一切都让你毫无负担。


其实,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翻盘的,不在于你是否站在父辈的肩膀上,而在于你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文化底蕴,是否足够支撑着你一直向上走。


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黄庭坚文集》里写:“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一日两日不读书,或许不会改变什么;当你发现自己很久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时,你就会看到自己的局限与平庸。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拥有的注定是两种人生。


有人终日标榜自己爱读书,可一年下来读过的却屈指可数;有人认为自己读过几本书就已足够,可谈吐中才知晓自己学识的贫瘠。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重新拾起上次那本未完成的书吧,这是一件需要终身坚持的事,你积累的书籍越厚,人生的路才能走得越高。


愿你能将这件奢侈的小事一直做下去,与【有书】一起,在字词间窥见人间百态,在段落中品到人生况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枞阳县   黄庭坚   红楼梦   人生   香港   底气   美文   厚度   普通人   苦难   学问   小事   北大   高度   年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