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秋,柴火垛》


秋里,乡村的大场,就满满当当了,粮食成堆,秸秆成排。

秋后,地净场光,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就有了码起来的柴火垛。

一个村庄如果有随处可见的垛子,标志着富足。

一户人家如果有个大大的柴火垛,代表着勤劳。

麦秸垛,干草垛,柴火垛,各式各样的垛子,在我的心海里。

——题记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秋,天高远湛蓝,云白如絮。

大洼里,一片片熟透的庄稼,缤纷多彩。

收秋,忙了庄稼人家,累与喜悦,写在脸上,也在心上。


村子的大场,堆放着洼里收回的庄稼,有的带着秸秆,有着仅是穗头。粮食白天散开,夜里成堆,桔杆在场园四周一檩一檩的,码起来的谷草似一座座小塔,上了架的芝麻在阳光下裂开了嘴儿,爆粒的黑豆绿豆大青豆,闪着喜人的色泽,散穗的颗粒白高梁,黑白分明,粗大的杂交品种,红彤彤的,正在卸车的玉米轴,落了一地的金黄。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秋风,落叶。

乡野,在深秋的寒凉里,收去穗头的高粱杆儿,伸展着长长的腰身,掰去轴子的玉米秸,没了一点绿意,劳动的人群,在田里挥动着镰刀镐头。只剩下枯叶的豆田,偶有跑过无处藏身的野兔,被喧嚣的人声,惊成了一溜烟尘,窜进不远处那片还没收的棉田。

秋野是一幅画,大场是展品园,老牛,碌碡,人的哟呵声。

这是我记忆里的秋。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收工的人群,有的站直了腰身,有的蹲下身子薅着老了的秋草,捡拾起田里落下的断杆残叶。耐心等待着,就要分到家的庄稼秸秆。

夕阳,晚霞,映在大地,笼罩着那一群人。

手推车,长扁担,捆柴的绳子,人们各自忙碌着。

夕阳隐去,夜幕降临,人们向着不远处的村子移动着,犬叫,人声,烟火,饭香,都在夜色里。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深秋,风凉凉的,收完了最后一块棉花柴,割回了远处的一片红荆条,该分的柴,都到了家。

各家的柴火垛,是在今天的清晨,或是明天的傍晚,被大人们堆码起来,有的见方,有的呈圆,依院墙的,靠路边的,各家根据家宅安排着码柴火垛的地方。仔细人家的柴火垛,码完后用平锨头拍打的齐齐整整,最上面的部分排列成人字形,无论近看,还是远观,柴火垛,有着独特的美,它应该是庄稼人亲手造就的“艺术品”,它透露着这家男主人的特性,和过日子的心气。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勤快人家,往往是早早归置好了庭院,该垛的秸秆绝不散摆着,就是一堆碎柴草,干树叶,也放在草棚子,或是另成堆垛。懒闲惯了的人家,一年四季也不码个柴火垛,女人烧火做饭拣好烧的柴火,男人乐的清闲,东家串门,西家唠嗑。往往是入了春,别家的柴火垛还没破码,他家的烧柴就已经告急了。说起来,人家和人家真的不一样。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过去的农村,集体的年代,分粮分柴都一样,各家过的日子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还是日子会过不会过。

记得,那时有个说法,儿娶女娉不用打听,看看院里利落,屋子里干净,门前烧柴的堆垛,就知道这家日子的好坏。如此说道,虽不尽然,却也有几分道理。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在那个时代,拾柴打草是项长工程,人们下地带着劳动工具,大多数人都会身上背个草筐,骑自行车的人,后座上也会挂上装柴草的篮子。往往是落日头收工,摸着黑回家,就是贪着在地里多拾点柴草。

那个时代的孩子们,整个冬天,都会在刮风的凌晨,放学后的黄昏,去拾柴火,为的是家里一年四季有做饭的烧柴。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时光如水,岁月远逝。

如今,日子过去这么久了,回老家时,脑海里还会想着过去的日子,闪现着柴火垛的影子。

柴火垛,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标志,它给我们这代人留下了心痕,所以,我会记得秋,也记得柴火垛。


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辛丑年四月十二(午后)


散文:那些曾经的岁月(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轴子   碌碡   垛子   柴草   柴火   腰身   田里   庄稼   人声   深秋   村子   秸秆   美文   玉米   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