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人生在世,总有一个大问题需要解决:生存。

把生存变成生活,是一种艺术。

千万记住,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关于生存,任何人都不能绕过这个话题,成佛的也好,成仙的也罢,都要照顾一个“拖油瓶”肉体,要吃,要穿,要住,要行,这些东西,就是生存,生存可以说是对身体的照顾,对肉体的关怀,是对物质存在的渴求。


然而,生存究竟需要多少?要怎么样才能让一具肉体安然一生?我猜想,这东西就像一个木桶,但这个做木桶的工匠,手艺实在是差,木板高的高到山巅,低的低到深谷,但是根据木桶的特性,最终能装多少水,还是看最低的一块。


生存也是,富人和穷人,在维持生命本能上,所需要的东西,是一样的。生存并不会因为一个人富裕,就要求他需要每天一百万卡路里,而穷人每天只需要一万卡路里,实际上,每个人每天需要的,也达不到一万卡路里,就算身高最高的人,每天有5000卡路里,也足够了,一般人来说,一天3000卡路里,是正常消耗。


几碗米饭几个馒头,再加一些肉食蔬菜,就够了这能量了。


几千年来,人类对能量的需要,并没有产生什么基因突变,现在食物能量充足,对能量的满足,更加容易。所以,绝大多数对于食物的要求,来源于口腹之欲,或许还来自于健康需求,或者是虚荣心需求。


按照这种能量需求来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并不难。


同样的,按照这样的计算方式,对于吃之外的其他要求,其实也不会太复杂。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然而到了今天,在这个容易找工作、国家福利好、人们文明程度更高的时代,按理说生存应该更加容易,更加简单,可是生存焦虑却几乎蔓延到每个角落。


无数人时时刻刻都担心自己被时代淘汰,担心自己明天就落伍了,担心自己成为“失败者”,那么多人都在拼命地赚钱买房买车,看似为了生存,其实早已变味了。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对于生存的理解,我们既然生活在21世纪,就不能像2000年前的人们那样去理解生存,甚至也不能和200年前的人们有同样的生存要求,这是时代文化,也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改变,这种改变,是随着物质发展带来的人的感觉失衡。


什么是物质发展带来的感觉失衡?


100年前,除了达官贵人,一般平民百姓,相互串串门,每一家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所以大家在一种相对“简单”的物质环境里,对生存的要求反而会变得简单。


但是今天,你去10个朋友家,可能10家人的物质都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同,装饰品这些没有重复的,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什么心态呢?“我的朋友和邻居都这样,我如果太差,岂不是太没面子”,心态失衡,就在多姿多彩的物质环境中诞生了。


这种心态失衡,主要表现在:“别人有的,我都要有”,在这样一种心态下,你追我赶,便会越来越焦虑。


焦虑是什么?


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失去了掌控感。可是我要说的是,所有试图掌控未来的人,都必将失败,如果未来可以掌控,那么我们可能早就进化成为超人了。


我们原本只生活在今天,却不得不为明天的生存担忧。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种生存心态失衡的产生,除了物质的大大丰富,还有一点就是,人对于自身关怀的缺失,是个体自身的缺席。


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之中,每个集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都有属于自己的口号,“要精致”、“要标配”、“要房车”、“要自由”、“要幸福”,人一旦将自己放在某个群体之中,就不得不丧失自己的声音。


《乌合之众》里说,群体中的个体,没有思考的能力,他们只跟着感情的冲动行动。


我们所处的环境,虽然没有明确的群体聚集,但是各种隐形的群体,却多不胜数,总有那么一些臭味相投的人,组合成一个群体。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人们丧失了自己对于生存的思考,而仅仅只是从外界获取对于生存的理解。


他们不是从自己身上看生存的境地,而是从一种大环境之中,去看生存的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时代对于生存的理解都不同,但对真正智慧的人来说,生存始终没有变过,2000年后和2000年前,只要人还没有进化成巨人,那么生存需求,便都大同小异。


诚然,他也能和这个时代一样,但他更加知道,自身的声音在哪里。


一个不曾关注过自身的人,只是被时代的洪流席卷着前进。


很多人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关注自身,其实只是为了满足他心里的某个声音,而那个声音,是他从外界听到的某种要求,而他真正的内心的声音,一直在黑暗中。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在全球几十亿人口面前,个体显得太脆弱了;

在无限的天地面前,个体显得太渺小了;

在无垠的时间长河里,个体一闪即逝;

可是,当我们仅仅面对自己,我们就是自己的全世界啊。


当你抛开自己所拥有的物质、抛开自己所处的环境,仅仅面对自己,你能看得到自己吗?


但我觉得,即便将我们置于一无所有的地方,大多数人也不会去寻找自己,他们会重新奔向人群,会重新奔向物质,因为他找不到自己,独自面向自己时,一无所有。


一个人是不能没有自己的,所以他需要回到人群,从其他地方看到自己,从物质和财富中找到存在感,这是人在失去自我的情况下,导致对真相的误判所决定的。


因为看不到真相,所以迷迷糊糊。


可生活(生存)的真相,又有几个人能够看明白呢?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明白人呢?就我个人觉得:


道家的老子看明白了,是“道可道,非常道”;佛教的释迦牟尼也看明白了,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耶稣基督这些人,也看明白了,是信;苏格拉底看明白了,是我知道自己无知······


然而大多数人,都只是在这些已然看明白的人的光下,沿着某一条路去探索,去深入,甚至有些人,看不见光,始终在黑暗之中,凭本能和外界世界无边的伟力推动着前进。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有关生活,我们可能只看到一种真相,也可能会看到无数种,但我要说的是,我们对于生活的看法,应该是开放的,不是僵硬的。


我们去思考生活的真相,不是要把生活规定成某个样子,不是要让生活成为某种规定,相反,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生活无限可能,就像虚空,就像天地,就像那些我们远远的就感知到的心灵。


我们思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是要我们和他一样隐居南山,而是要我们跟他一样去看到生活的真义,“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我们阅读梭罗,也不是要和他一样,找一个湖,安于简单和贫困,而是要学会跟他一样去知道一个人生活需要的其实不多,“睁开眼睛的时候,就是天明”··········

梭罗、陶渊明、老庄的生活真相:我们思考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然而如今,很多人未曾思考生活,就开始生活。


我们最常听到关于生活的样子,不是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那样充满无限可能,反而是某种僵化的样子,婚姻、环境、语言都是僵化的,而诗意的起居、开放的内心、睿智的眼睛却不见踪影。


说实话,我始终反对把人规定成某种样子,那是对人的天性的无视。同样的,我也反对将生活规定成某种早已僵化发霉的样子,那是对生活的忽视,是不懂生活而生活。我知道会有很多人说,这反对无效,但我终究要试试才行,没有试过就低头认输,虽然很现代、很时尚,可一颗自明的心,又如何忍受呢?


无论这个世界怎样,我始终愿你是自主地生活,而不是被迫生活;我希望你一直是在过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过完一生!


文 | 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真相   木桶   美文   焦虑   能量   群体   个体   物质   心态   年前   样子   声音   需求   简单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