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被物欲控制,方能安住清静

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心就是心空,就是少私寡欲,心能够空下来,虚下来,体内的元气才能和合,和合就是阴阳平衡,就是在培养元气,元气是我们活着的老本,我们常说固元、养元。

“弱其志”就是减少物质的欲望和生理欲望,我们的身子骨才会强壮。

老子:不被物欲控制,方能安住清静

当下,“发展”与“速度”成了地球人最为关注的核心议题:国与国之间竞争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家与家之间攀比着物质财富增长的速度。在“发展”与“速度”之下,如今人们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之强,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用“物欲横流”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可活到了最后才会发现:即便我们拥有得更多,也不过是一日三餐,一张床,倒不如让自己清心寡欲来得更轻松。千万不能做被欲望操控的傀儡,只有控制住那些不该有的欲望,我们才能真正的享受来自生活的美好!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不会把人生定义在“唯利主义”基础上的。他们更懂得生活的真谛,不会被膨胀的欲望来颠覆他们本就很美好的生活。

老子:不被物欲控制,方能安住清静

01

庄子的《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筑巢,森林再大,只要一棵树枝;鼹鼠到河边喝水,只能填满肚子。

庄子警告:丧己于物,失性于俗。人的路就走错了,就等于白活了一辈子。怎么活好呢?庄子自己做榜样,像蝴蝶一样逍遥自在,和芸芸众生,包括动物植物和谐相处,随心随性,快乐轻松地帮助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诗人陶渊明,厌倦官场斗争,厌倦功名利禄,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孔子的徒弟颜回,过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向往生活;

他们得到了我们羡慕的一切,恰恰一生都在做减法,他们的人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对物欲控制自如,而不是被物欲所捆绑

人的一生都在面临着种种的诱惑,金钱、美色、权利等等,很多人就是因为一时的贪欲,没有控制住自己内心的贪念,最后摔得粉身碎骨。

老子:不被物欲控制,方能安住清静

幸福的人生,从来都是删繁就简的。你要的不多,就不被物欲所困,你想的不多,就不被情绪所束缚,你追求的不多,才能心安。

因此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仔细想想,我们一生追求的是什么?快乐才是根本。但是我们都是凡人,生活在这个世俗的世界,想要做到无欲无求谈何容易,所以我们人生这一辈子,都在和“贪念”作斗争。

人世间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欺骗,尔虞我诈,这都源于贪念,他才是这一切罪恶的根源。

其实人的一生,从贪念开始,最后又到贪念结束,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对某些事情要弄清楚,这不是钻牛角尖,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自己做得更好。

一个社会谋求“发展”与“速度”理所当然,但我们要是在追求物质丰裕的途中,荒芜了心灵家园,误读了人生本质,那么,我们谋求发展与速度的路径、目标,距离人生的理想境界会日趋遥远。

老子:不被物欲控制,方能安住清静

02

很少有家长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教育孩子要节俭,因为大部分的家长并不是不节俭,而是想让孩子用最好的,在孩子小时候,就有这种想法,这种想法就好像牢笼一样,把孩子禁锢在里面,会直接影响孩子。因为孩子会想:爸爸妈妈说我要这样才更好,要给我最好的,吃最好的。

哪怕家里没那么多钱,家长也要给孩子最好的,亏了自己都不能亏孩子。虽然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但这种价值观会快速浪费孩子的福报,福报消耗得特别快。

无数事实早已证明,过惯养尊处优生活的孩子,多数不能按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长。眼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大都成了能满足的满足,不能满足的创造条件也要去满足,这种宠幸有加的“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奢侈,是一种腐蚀。

孩子就会认为:“是啊,苦了你们,也不能苦了我。”家长认为有好吃的,要给孩子吃,自己吃得不好也没关系,因为孩子小,要长身体,自己一把年纪了,吃什么都无所谓。

家长的这种心态影响了孩子,导致孩子自私自利,贪心重,看到什么好的都往自己碗里夹,有的孩子甚至把父母买回来的东西全吃了,不留给父母。

老子:不被物欲控制,方能安住清静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在教育子女节俭方面也甚为严格。他任参政知事后,可谓位高权显,薪高禄厚,他召子孙儿女及家人于庭堂,当范仲淹看到满堂儿孙一个个衣着朴素,袖藏经卷时,心里很高兴。告诫子孙说:“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子孙们个个点头称是。范仲淹严教子女朴素俭约,对其子孙影响颇深。其子纯仁曾深有体会地说:“惟俭可以养廉,唯恕可以养德。”其品德颇受后人推崇!

一些欧美国家在教育孩子怎样节俭方面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美国一些百万富翁的儿子,常在校园里拾垃圾,把草坪和人行道上的破纸、冷饮罐收集起来,学校便给他们一些报酬。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为自己能挣钱而感到自豪。有的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要让八九岁的孩子去打工送报挣零花钱,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作为礼物,并嘱咐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闯一闯。”

“有钱难买幼时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后来取得很大成功地戴维在回首往事时,认为那枚硬币是父亲送他的最好礼物,它使戴维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衣食的来之不易。

老子:不被物欲控制,方能安住清静

03

有句佛语说要“少欲知足”,即奉行简朴的生活原则。因为欲望是烦恼的根源,而烦恼能遮蔽我们的佛性和智慧。唯有降低了物欲的需求,才能精勤于道业的修持。

很多人的心灵已经被物欲控制。尽管已经拥有,却还想要新的。无论包包还是衣服,在街上看到就想买。

物欲这个妖怪从不懂得满足。即使你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还会有新的物欲涌现出来。物欲召唤物欲,一刻不停,连绵不断地继续下去。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人性中令人悲哀的部分。

被物欲控制了内心的人,就是错失掉最重要的东西的人。

佛语说:少一分物欲,就多一分静心;少一分占有,就多一分慈悲。就是这个道理。

老子:不被物欲控制,方能安住清静

物欲横流之下,难有优雅之士。

“如果你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你就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当下的我们应该好好品味一下这则古老的寓言。不要总在赶路,更不要疲于奔命。

“物欲”的大门一旦打开,魔鬼就容易进来。还是削减一些物欲吧,为自己的心灵成长多留点空间与时间!

可以留一些时间去看看大海,去走走乡下的田野与小道,去听听山上的鸟鸣与溪流;或是去看看母校、走走亲戚、会会朋友,好好休闲一番,让人生展现她应有的风姿和色彩,给自己一份生活着的情趣,一份富裕后仍可拥有的踏实与豪迈。

心灵有了足够的空间,生命才有清脆的回响!

老子:不被物欲控制,方能安住清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物欲   鹪鹩   节俭   庄子   元气   清静   子孙   硬币   美文   老子   物质   家长   欲望   父母   速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