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究竟是啥意思?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有些人批评说,这句话说的不对,太片面了。但我们认为,这句话说的恰到好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句话提示了2个非常关键的信息。今天我们来说一说。

是药三分毒,究竟是啥意思?

是药三分毒

第一个信息:药物具有广义的“毒性”

一说到毒性,很多人就觉得是毒药、毒品。其实,“是药三分毒”这句话里面的“毒”,是广义的“毒性”。什么是广义的毒性?其实就是药物的偏性。《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是泛指广义的药物的偏性。著名医家张景岳也曾说过“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由此可见,“是药三分毒”其实就是强调,所有药物都是具有偏性的(气味之偏)。药物治病的原理,就是以偏纠偏。

所以,如果真的听懂了“是药三分毒”,我们就不应该通过长期吃各种各样的药品或保健品来养生保健,不管是蛋白粉和维生素,还是三七和决明子。原因很简单,蛋白和维生素在一般的食物里都有,好好吃饭才是正道。而三七和决明子都是药物,都具有自己的偏性,没病的时候吃属于“以偏致偏”。如果真的听懂了“是药三分毒”,我们就不应该在生病时自己盲目选药,因为“以偏纠偏”需要搞清楚自己是什么偏,应该用哪些药纠偏,纠错方向,问题更麻烦。如果真的听懂了“是药三分毒”,我们就应该清楚,没有副作用的药是不存在的

是药三分毒,究竟是啥意思?

没有副作用的药品是不存在的

第二个信息:三分毒不是七分毒

是药三分毒,不是七分毒,也不是十分毒。这就说明,药物的偏性是有限的,是可控的。如果是无限的、不可控的偏性,实际上就相当于毁灭和灾难。只有有限的、可控的偏性,带来的才是能够治病救人的潜力。这种可控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药物本身偏性的可控。为了标示这种可控性,西药有麻精药品、禁用慎用和黑框警告,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有毒无毒。二是只有把药物用于对的患者而不是健康人,才能体现出治疗作用和价值。换句话说,只要用在对的患者身上,药物就是安全的,就是必要的。

所以,如果真的听懂了“是药三分毒”,就能明白药物也不是洪水猛兽,该吃药的时候吃药是安全可控的,生病了吃药是正常的,因为它不是十分毒和七分毒,而是只有三分。如果真的听懂了“是药三分毒”,就知道有时为了达到更大的治疗目的,需要承受和忍受一些可耐受的副作用,因为副作用和治疗作用相比,还是次要矛盾。

是药三分毒,究竟是啥意思?

药物的偏性是可控的

【小金药师说药事】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淮南子   小金   可控性   决明子   毒性   广义   副作用   毒药   气味   维生素   可控   药物   患者   药品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