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侵略中原的“匈奴王朝”是怎么没落的,他们的后代都去哪了?

提到匈奴人,大家第一印象或许便是:穿戴兽皮绒帽,腰挎长刀,骑着高头大马,弯弓射大雕的草原英雄。

曾经的匈奴盛极一时,令不可一世的嬴政焦头烂额,让风光无限的刘彻疲于征战;为了对付这个可怕的劲敌,强大的秦王朝不得不筑起了长城以求自保;威武的汉帝国不能不抛出绣球缔结和约。

那么当初骁勇善战的草原部落,令人闻风丧胆的匈奴骑兵,是怎么销声匿迹,“悄无声息”地隐遁于历史长河中的?他们的后代又去了哪里?

下面我将分三个步骤为大家逐一为大家揭开这个历史谜题:

总是侵略中原的“匈奴王朝”是怎么没落的,他们的后代都去哪了?

匈奴人是怎么来的,匈奴帝国是怎么产生的?

要知道匈奴怎么没的,当然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那么匈奴人是怎么来的,匈奴帝国是怎么产生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把一群人放在一片青葱绿意的大草原上,请问他们应该如何生存?

你肯定会回答:当然是养羊,养牛,养马啰,养肥了吃肉,皮毛当衣服,做被子,骨头垒房子;吃穿住都解决了,不就生存下来了吗。

恭喜你答对了,而早期的匈奴人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公元前三世纪,也就是先秦时期,匈奴的祖先们被上帝随机传送到了阴山以北,河套以南(今天的鄂尔多斯)。

当他们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后,突然有了吟诗的冲动: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难道能靠喝西北风,吃青草过日子?

当然不能——

为了生存,他们想到的只能是养牛,养马,养羊;只有养了牛马羊,才能填饱肚子,才能解决温饱。

随着牛马羊数量的急剧增多,匈奴祖先们的温饱问题是解决了,人丁也越来也兴旺了,终于有了吟诗的资本,于是便有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总是侵略中原的“匈奴王朝”是怎么没落的,他们的后代都去哪了?

然而,不久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牛马羊太多了,吃草的速度太快了,青草根本就来不及生长——

怎么办?

于是匈奴祖先们中一个叫挛鞮的首领,勇敢地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没了就抢呗!”

于是,原本仅仅用来杀肉取皮的烈马被捉了出来,套上马鞍,马缰,成为了战马;原本只会驱羊赶牛的壮汉被拎了出来,挎上了长刀,背上了骨箭,变成了战士。

经过简单的训练后,这些原本只会放牧牛羊的牧民们,摇身一变,变成了威风八面的匈奴骑兵。

他们跟随着挛鞮,很快便征服了草原上的大半部落,成为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匈奴汗国”。

王国成立了,自然需要国王,于是挛鞮便成了匈奴汗国的第一代单于:头曼单于。

随着野心的不断膨胀,头曼单于终于将魔爪伸向了当时不可一世的秦帝国。

面对外族的挑衅,华夏第一帝君——秦皇嬴政自然是不能容忍,于是,大手一挥:

“命大将蒙恬即刻出征边塞,一举歼灭无耻犬戎(匈奴汉国),扬我大秦国威!”

公元前215年,秦名将蒙恬率30万大军,由咸阳出发,日夜兼程奔赴到了河套。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秦军力克头曼10万大军,一举收复河套(今陕西地区),将不可一世的匈奴骑兵一直赶到了河套以西,彻底打垮了头曼的嚣张气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接着,为了防止匈奴再度骚扰大秦,我们的30万秦军居然就这么在河套住下了,而且一住就是十余年,在这十年内,蒙恬将军心情好了就恐吓一下头曼,心情不好了就狂修长城。(据史书记载,秦朝时期的长城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的)

被人欺负到家门口来的头曼气得是浑身发抖,可有什么办法呢?

打又打不过,骂又骂不赢,便只能忍气吞声了!

可怜我们伟大的匈奴帝国的缔造者头曼,自此便再也没有能够看到匈奴大军重返河套的那一天。

直到那个人的出现——

总是侵略中原的“匈奴王朝”是怎么没落的,他们的后代都去哪了?

匈奴汗国的崛起与强大

那个人便就是头曼的儿子冒顿。

身为太子的冒顿,却因为长相凶恶(冒太子貌凶狞)而不受头曼的待见,为了改立阏氏宠妃之子为太子,头曼不惜将冒顿派往月氏(西域游牧民族)为人质,并在不久后发兵攻打月氏(头曼用心之险恶,可真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果然,愤怒的月氏也不负头曼所望,要杀掉冒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冒顿收到了好友的秘信,于是得到消息的冒顿立刻便盗得一匹好马,连夜赶回了匈奴。

见冒顿逃了回来,头曼又假惺惺地称其很勇敢,并让他统领了一万骑兵。

为了报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冒顿学会了隐忍。

为了训练出一支只听从他一人调遣,绝对忠诚的军队,他发明了一种叫做鸣镝的响箭,并规定:只要我射出鸣镝后,有谁不跟着鸣镝射的方向射,立刻斩。

一开始,士兵们还以为冒顿在开玩笑,可接下来发生的两件事,便彻底让他们相信了:

一,冒顿将鸣镝射向了自己的宝马,跟在他身边的士兵没有射,结果,当即被砍头。

二,冒顿将鸣镝射向了自己的爱妻,跟在他身边的士兵没有射,结果,当即被斩杀。

一年后,冒顿便真的训练出了一支为自己命是从的部队。

二年后,在头曼出猎时,冒顿用鸣镝射向了自己的父亲,结果,士兵们随之放箭,头曼当场被射杀。

就这样,冒顿用自己的手段坐上了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匈奴汗国第二任单于。

冷血,无情且绝对是个好单于的冒顿,自继位后,便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出台了多项新的政策,减轻畜牧税,鼓励牧民耕种;自此后匈奴的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

公元前176年,经过二十年休养生息,变得异常强大的匈奴汗国,开始对外大肆扩张,它先后灭掉东胡、楼烦、白羊等等三大草原王国后,接着又西击月氏,逼迫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臣服。

最终他又开始了他父亲生前没有能完成的梦想:对汉朝用兵。

与头曼的折戟沉沙,从此一蹶不振不同,冒顿不但将不可一世的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困了七天七夜,还慢书调戏了吕后;名声之响,气势之大,鬼神为之震惊。

在冒顿统治时期,匈奴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达到了空前鼎盛的程度,可谓前无匈奴古人后无匈奴来者也!

然而,这种辉煌却仅仅维持了48年,当那个叫做刘彻的男人出现后,一切都改变了。

总是侵略中原的“匈奴王朝”是怎么没落的,他们的后代都去哪了?

匈奴汗国的没落

刘彻,汉武大帝,一个终极匈奴汗国辉煌运势的男人!

经过了48年的隐忍,西汉国力也逐渐变得强盛起来,公元前127年-121年,29岁的汉武帝刘彻先后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对匈奴汗国发动了三次大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全歼匈奴大军27万余人。

自此三战后,匈奴就开始了漫长的败亡之路:

一,五单于之争

长期的战乱,天灾,最终导致匈奴汗国的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公元前58,匈奴东部姑夕王等人共立虚闾权渠单于子稽侯栅为呼韩邪单于,击败握衍朐鞮单于,握衍朐鞮自杀身亡。都隆奇等人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击败呼韩邪。此时呼揭王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鞮王自立为车犁单于,乌籍都尉亦自立为乌籍单于,是为五单于争立时期。

争到最后,呼韩邪单于南下向汉朝称臣,史称南匈奴;而郅支单于雄踞漠北,史称北匈奴。

二,匈奴的第一次分裂

在汉朝韩昌、董忠所率1.6万精锐骑兵的大力护持下,呼韩邪单于重新回到漠北,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的大戏。

自知之明的郅支单于无奈只能西迁,率着全家老小以及一众铁粉一直退到了今天的西域。

仗着人多势众,郅支单于在西域当了8年的老大,最后,在公元前36年,被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联合乌孙(西域小国)军击杀。

这就是匈奴的第一次分裂,最终以南匈奴的归降与北匈奴的覆灭宣告结束。

三,匈奴的第二次分裂

公元前20年左右,篡汉的王莽不甘寂寞,废除了代表南匈奴在汉朝VIP身份象征的“金质匈奴单于玺”,激起了南匈奴不满,点燃了匈汉之战与南匈奴再次分裂的导火索。

公元40年,南匈奴国内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

南匈奴统治集团再次发生内乱,公元48年日逐王比单于率4万余众南下归顺汉朝,汉朝将其安置在河套地区,历史称其为南匈奴,我叫他们为二代南匈奴,因为之前已经出现过一次南匈奴。

而留在漠北由蒲奴单于统领的剩下的原南匈奴,历史称其为北匈奴,我叫他们为二代北匈奴。

就这样,原来的南匈奴又发生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分裂。

公元50年-160年间,东汉政权先后派大将窦固、耿恭、窦宪、耿秉、班勇先后对北匈奴进行绞杀,最终,北匈奴被彻底打散,融入到了东欧,中亚等国之中。

四,二代南匈奴最终归宿

被安排在河套地区的二代南匈奴,后来被逐渐汉化,到了三国时期曹操又把二代南匈奴分成五个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

总是侵略中原的“匈奴王朝”是怎么没落的,他们的后代都去哪了?

总结:匈奴汗国虽然不存在了,但匈奴人的后裔却依然生活在世界各地,或许你我的身边就有着他们热力四射的身影!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匈奴   阴山   单于   西域   月氏   王朝   河套   中原   漠北   牛马   帝国   汉朝   公元前   骑兵   大将   后代   公元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