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含蓄出上联“二三四五”,李白婉转对下联,个中原因让人泪目

对于杜甫与李白,想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一个诗圣,一个诗仙,都不是“凡人”,他们一生共创作了2500首诗词(其中杜甫1500首,李白1000首),其中有近一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信口拈来的经典杰作,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等,估计三四岁的小孩上个厕所的时间,都能轻轻松松地吟诵上两句。

这就是杜甫与李白的影响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人表示不服......

李白,杜甫立马吹胡子瞪眼地骂曰:

“Y的,不服,有本事咱哥俩的诗你们别背呀......”

(开玩笑......)

是不是很牛的样子......

其实啊,现实中这哥俩却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风光”,特别是到了晚年,那是相当的落魄,跟现在的流浪汉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不信,您看看《唐朝名人传》内收藏的一段关于他俩的对仗“趣闻”便就知道了......

杜甫含蓄出上联“二三四五”,李白婉转对下联,个中原因让人泪目

杜甫含蓄出上联“二三四五”,李白婉转对下联,个中原因让人泪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杜甫的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歌》

八月(农历)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也很凄凉:说秋天到了,寒风呼啸,将我(杜甫)好不容易堆砌好的茅屋顶给掀走了一半,我急忙去捡那些被风吹走的茅草,可是风太大了,不一会便有大半茅草便吹到了对岸,正在对岸玩耍的孩童见到这些“从天而降”的茅草后,纷纷前来抢拾,我气得直跺脚,嘴里不停的骂道:

“你们这帮小孩怎么跟强盗一样......那,那可是我用来御寒的茅草啊!”

可是,那些孩童哪管我的死活......不一会,便将茅草捡了个干干净净。

看着孩子们渐渐消失的背影以及那永远都可能返回的茅草,我由衷地慨叹道:

“哎!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又不容易被风吹走的坚固房子,庇护着和我一样贫苦的读书人,让他们能居有定所,展颜欢笑啊!”

......

杜甫含蓄出上联“二三四五”,李白婉转对下联,个中原因让人泪目

其实,晚年的杜甫真的就像《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歌》所描述的那样:穷困潦倒,敝衣枵腹。

不过,相对于诗仙来说,杜甫要稍微好一点,至少还有口饭吃,而我们的李白同学可就惨了,嗜酒如命的他把钱都花完了,经常搞得自己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生计,便不得不到处向人借粮食......

这不,这一天他又借到了杜甫的“茅屋”跟前。

李白当然知道不久前才被罢了官的杜甫手头也并不宽裕,但没办法啊,所有能借的朋友几乎都被他借遍了,但凡只要有一条“活路”,谁会想到他杜子美啊。

进到茅屋后,李白便嚷嚷开了:

“子美在家吗?子美在家吗?”

杜甫一见是李白,十分高兴,也不管前几天刚因风寒落下的腿疾,拄着根拐杖便就一瘸一拐地迎了上来:

“原来是太白兄,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李白连忙拱手道:

“哪里!哪里,贤弟客气了!”

杜甫微笑着,随即作了请的姿势,邀请李白落座,待得李白坐定后,他便又朝后屋高喊了一声,让妻子看茶。

杜甫含蓄出上联“二三四五”,李白婉转对下联,个中原因让人泪目

两人坐定后,寒暄了几句,杜甫便好奇地问道:

“太白兄今天怎么有幸光临寒舍?”

杜甫深知李白的为人:无事不登三宝殿,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谪仙人”如果不受到邀请,是不会主动登门拜访朋友的......故,他才有此一问。

李白脸色微微一红,正欲开口......却被刚好端了两杯茶走了过来的杜妻杨氏给打断了:

“请喝茶!”

李白微笑着点头接过茶杯,可当他的眼光瞥了一眼杨氏的穿着后,却忽然皱起了眉头......

待得杨氏退下后,李白便忍不住地询问杜甫道:

“贤弟,您这夫人......的衣服......”

原来是杜甫的妻子杨氏只穿了一件薄薄的春衣,要知道现在可是深秋,穿棉袄还嫌冷,更不要说春衣了......

杜甫当然知道李白所言何意,脸色也是一红,略一沉吟后,道:

“太白兄,这......我还是用四个数字来解释吧!”(读书人啊,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李白点点头:

“说吧!”

杜甫清了清嗓子道:

“二三四五”

杜甫含蓄出上联“二三四五”,李白婉转对下联,个中原因让人泪目

李白缓缓地点点头:

“明白了,缺衣(“衣”同音“一”)”

杜甫脸色更红了,沉默了一会便故意岔开话题说道:

“太白兄今天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贵干?”

“呵呵,也没什么......”

李白笑了笑,随后便也学着杜甫道:

“我也用四个数字来告诉你吧......”

杜甫噗嗤一笑:

“但说无妨!”

李白也同样清了清嗓子道:

“六七八九”

杜甫闻言,轻轻点头道:

“少食(“食”同音“十”)!”

李白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后,竟又像个没事人似的笑道: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不正好是一副对联吗?不如,我们一起来个横批吧......”

“又是一年!”

杜甫与李白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言罢,两人四目相对,瞬间泪流满面......

......

那一天,杜甫将自己粮食的一半分给了李白,而李白则将已亡妹妹的衣服全部送给了杨氏......

杜甫含蓄出上联“二三四五”,李白婉转对下联,个中原因让人泪目

总结:李白:狂傲不羁,目空一切;而杜甫:兼容并蓄,低调内敛;两个习性,脾气恰恰相反的人,最后却能成为莫逆之交,一个眼神便能相濡以沫,一个动作就会同甘共苦......有人说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然而我却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又或者是: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一个人可以没有钱,没有房,没有车,没有一切,但不能没有心,没有一颗爱国的心......

国破家何在,穷途更莫年——

也许正是这样的爱国热情,最终才将两颗不一样的心融合在一起的吧......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杜甫   李白   东吴   太白   有失远迎   爱国   哥俩   茅屋   茅草   上联   下联   对岸   婉转   孩童   晚年   不一会   点点头   脸色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