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相,不动心

禅宗宗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核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也是有所求的,就是为了达到涅槃的境界,就是不生不死的境界。人其实也是有所求的,这个并不可耻,无须讳言。人人都有佛性,都有机会成佛,或者说具有成为佛的境界。礼佛需要在人世间,觉需在世间觉,修佛其实就是修心。佛学其实就是心学,儒释道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只有不住相,不着相,才能够直指本心。如果执著于相,就会陷入相的迷失,那么就无法看透本质,就会无端增加很多烦恼。心可以产生烦恼或者智慧,当我们把烦恼处变成喜悦,也就生成了智慧,我们也就变得了道,修了心。烦恼是修行的基础,是修行的材料,心完全看你怎么用,用的好,就可以生智慧,用得不好,就会生烦恼。有烦恼来时,我们不应该躲避,不应该视而不见,也不应该恐惧,而应该直面烦恼,分析烦恼的本质。很多人世间的苦恼,就源自于自己的欲望和自己的能力之间出现不匹配,人的欲望是可以无限的,但其实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管理欲望。管理欲望比提高能力更为重要。因为欲望一旦管理不好的时候,就犹如脱缰的野马,天马行空,一日千里,可以直上云霄,可以直跨千年。直面烦恼,也就是要直面现实,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世界。事实上天下并没有完美的的答案,但是站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之下,一定的现实条件之下有一个自己认为的最佳的答案。在那时那地那种条件下,我们做出的抉择,就是尊重本心。不过时过境迁以后,所有的条件都发生了变化,的确人的想法也会发生变化。这时候所谓的后悔或者是悔不当初,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如果再回到从前,你依然会是当时的选择。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错误,去不断的改正。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就是在世间觉。

如如心不动,万法在其中。所谓的如如心不动,就是如心,就是宽恕,宽恕当时的自己,宽恕别人。因为世间的不完美,我们却以一己之力增加这个世界的完美的程度,不断的趋向于完美的境界。最终,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有价值的,不仅对于自己,也对于世界。当然,我们在决定的时候需要站在未来来看。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看问题看得更全面,当然我们就需要有更周全的视角。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上升一个维度之后,我们就可以站在另一个维度来理解这个问题,问题也就可能不再是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当烦恼来临时很多人就会心动,这样就会不理智,不冷静,从而做出错误的抉择,心不动,就是不增不减,不悲不喜,心如平镜,当做到风拂过水面,不泛涟漪,明镜依旧,就可以最真实的反映现实,心就会有最正确的答案。每临大事有静气,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只有从当下脱离出来,做到超脱,才能冷静行事。如果从理性的角度的分析,你越是超脱,无为,无畏,你达到的状态也就越好,你越是不计较,你越是得到更多,你越是无我,越是无私,你反倒成就了更大个人功绩。诸法同源,殊途同归,大道至简,向烦恼处修,不着相,不动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本心   维度   禅宗   超脱   人世间   世间   境界   烦恼   欲望   现实   答案   智慧   能力   真实   完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