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是基础

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是建立在物质或者外在条件基础之上的,那么他的这种快乐肯定是短暂的,而且是不可以持续的,由于外在条件或者外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真正的快乐,肯定是源自于自己内心的。心就是我们产生烦恼和智慧的地方,所以中国人强调修心,当我们修到可以了却烦恼,获得智慧,那我们也就得了。

儒家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什么要穷独善其身呢?因为当你的心修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可以了却自己烦恼的时候,你还没有真正的了解心的运行的规律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道。那这个时候你去帮助别人,往往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还有就是你这个时候如果你去帮助别人,往往使别人对道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使对方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这个时候,你不是在帮人,而是使人误入歧途。帮人的心是好的,但是还必须得看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当自己具备这个能力的时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可以把自己的所得到的智慧传给其他人,从而成就了更大的自我,实现更在的价值。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不断检验自己所学是否正确,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通过不断的实践,你就可以使你不断的检验自己,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和层次。如果只是闭门造车,做个自了汉,那么你并不是真正的追求道,不会得到真正的智慧,因为那还没有获得真正的检验,很快你就会感受到痛苦,陷入人生的迷失。只有做到无我,才不会心有戚戚焉,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得。

修心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因为会不断有新的考验。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忘我,忘掉功名利禄,沉醉于所从事的事业中做到忘我才行。那时你会得到那本来就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简单的快乐,其实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得到的,但是大多数人由于过分的执着失去了心的本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谁快乐谁就真正的得了,获得快乐必须要修心,首先要心无挂碍,不要担心充满变数的明天,不要后悔无法更改的过往,但是可以从过去的经历中获取经验。

物质的或者外在的痛苦容易克服,但是内在的困惑或者不解才是真正的痛苦。当我们解决了心的归属,使得心安,心诚,则本立而道生。当我们找到了真正的简单的快乐,明心见性,直指本心,那么不管我们外在的环境如何风云变化,我们都能从心所欲,怡然自得,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泥菩萨过江   儒家   从心所欲   明心见性   独善其身   忘我   外在   物质   烦恼   痛苦   成就   条件   智慧   过程   基础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