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控糖、消脂——这些保健品靠谱吗?

对症下“药”

78岁的黄阿姨因为头晕乏力来医院就诊,翻看过往记录显示她的血压、血脂、血糖都不正常,需要常年用药。我问阿姨最近吃药的情况如何,她便拿出手机为我展示了一张照片:狭小的客厅放置了3个大小不一的纸箱子,里面装满了瓶瓶罐罐;茶几上还有一堆五颜六色包装精美的盒子。阿姨介绍说这些都是子女和好友送的保健品,国内外都有,有粉剂、片剂、喷剂,还有一些药膏和口服液,价值不菲。

原来黄阿姨从年初开始就不怎么照常吃药了,慢慢迷恋上这些所谓的“没有副作用、治标又治本”的保健品了。相信讲到这大家已经明白黄阿姨身体不舒服的主要原因了。

降压、控糖、消脂——这些保健品靠谱吗?

保健品只能保健,不能治疗

首先,我个人并不排斥保健品。我觉得只要合理应用,还是可以发挥保健功能,对身体有一定好处的。

《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将保健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简言之,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用保健品来治病。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病——注意是“病”,因此治病必须要靠药。举个例子,我们在做高血压药物研究时,一般会设置一个“安慰剂”对照组——本身不含有药物成分,但是要让受试者误以为含有药物成分,试验结果往往显示安慰剂组也是“有效”的。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有效”并非真正的“药效”,而是通过受试者心理和生理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某种正向积极的疗效。很多研究也发现,当受试者对“安慰剂”越发深信不疑时,最后产生的效果可能就越好。是不是觉得很奇妙呢?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某些保健品确实会增加一些类似于“安慰剂”的心理治疗作用。单从这个角度讲,保健品确实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是,追根溯源保健品是不含有药物成分的,因此对于大多数血压明显偏高的患者来说是不可能有效的,因此保健品绝对不能代替降压药。

对黄阿姨来说,当务之急是把这些保健品统统收纳搁置一边,按部就班地吃降压药、降脂药和降糖药。

哪些人需要保健品呢?

我跟我的营养师朋友们多次探讨过,不能因为鱼龙混杂的保健品市场乱象就全盘否定保健品。

比如孕期/哺乳期女性朋友,需要补充铁、叶酸和钙等;更年期的妇女因为雌激素分泌减少,容易缺钙,需要适量补钙;营养不良的人食欲不好或不能正常吸收营养元素,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额外的保健品;减肥、长期素食的朋友,可能因为不吃某些特定食物而缺乏相应的维生素,进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或睡眠质量变差等,也要考虑服用一些微量元素。

“营养”是一门学问,不妨让营养专家给自己做个专业的评估,然后再考虑是否要吃保健品。

诚然,消费者的核心利益就是通过购买产品满足最基本的需求。我也是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故而希望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产品,若能物超所值那就更完美了。也许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家的养生健体意识越来越强烈,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些中老年朋友却跟风购买各种保健品,以期调节各项机能和指标。部分存在夸大宣传的保健品商家瞅准时机频频“敲黑板”,误导了一些患者,越吃身体越差,结果可想而知。

保健不是治疗,有病还需药医。谨记!

来源:汪芳心视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保健品   安慰剂   降压药   高血压   机能   血压   阿姨   药物   成分   患者   确实   消费者   身体   功能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