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量多少药效最好?什么时间服用药效最好?

今天详细给大家讲解中药的剂量和用法,请你们清楚为什么有时候中药效果很好,有时候缺一点效果也感觉不到,一部分原因是跟用量、服药时间、煎煮方法、服用方法等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跟个人体质有关。

中药的剂量:主要是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的量。其次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相对剂量)

一:影响中药剂量大小的因素:中药用量,是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应用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中药的剂量,应考虑(药物方面、应用方面、患者方面、自然环境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因素

药物方面:1,有毒无毒:剧毒药或者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逐渐加量,中病即止,防止过量或者积蓄中毒;无毒药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

2,药材质地:量轻质松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

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

鲜品药材含水分量较多用量宜大(一般是干品的4倍)

干品药材用量宜小。

3,药物性味: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可以稍重;

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应当以轻;

过于苦寒的药物 也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

4,药材质量: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无须过大;

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稍大一些。

5,贵重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当尽量减少用量。

应用方面:1,剂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散剂丸剂的用量要大一些,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

2,配伍方药:单味药使用比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一些;

复方配伍使用时,主要药物比辅助药物用量要大些。

3,用药目的: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会有一定的区别。

患者方面: 1,年龄体质:老年、儿童、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患者,都要减少用量;

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

2,病情: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的患者用量宜小;

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的患者用量宜大。

3,性别: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方面的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4,职业、生活、习惯等:使用发汗解表的药 时,对体力劳动者用量可以比 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

自然环境: 1,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

2,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大热药可以多用,,苦寒降火药则用量减少宜轻。

3,总则: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一般药物常用内服剂量:植物类药、动物胶类药材:用量约5-15g左右。

矿物、贝类质重而无毒的药物,常用量约15-30g左右;

新鲜的动植物药因含水分较多,常用量为30-60g之间。

二:中药的用法:

1,汤剂煎煮法: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忌用铜铁铝锅。

2,用水:古时候曾用长流水、井水,米泔水等等,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等。总之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3,火候:先用大火(武火),再用小火(文火);武火:称为急火,指能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文火:是指能使温度上升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

4,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

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

两次煎煮液去渣过滤后混合,分2次服用。

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能而定:一般来说:解表药,清热药宜用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腾后再煎煮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要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继续煎煮30-60分钟;不同质地的药物特殊箭法:

先煎: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贝壳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附子、乌头等);

后下: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沉香);久煎能破坏其有效成分的药物(比如钩藤、大黄)

另煎:又称另炖,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材,比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等。

烊化:融化,主要是指某些胶质类药物以及粘性比较大而且易溶的药物,(阿胶,鹿角胶等)

泡服: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者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番泻叶);

冲服:某些理化性质的特殊药物(如麝香);根据病情需要或者为提高药效(如三七);

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者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物(如,雷丸,鹤草芽等);一些液体药物(姜汁、竹沥液)

煎汤代水: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而难于服用的药物(比如灶心土);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多的药物(比如玉米须)

服药法:1,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情况下服药:每天一剂,煎煮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个小时左右。无论饭前饭后服用,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20分钟-1个小时左右。

饭后服:病在胸隔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鼻炎等等,某些对肠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及消食药。

饭前服: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腑疾患;

空腹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驱虫药、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用。

其他:治疟药,最好是在疟疾发作前的2小时左右服用;安神药:睡前服用;涩精止遗药:应在晚上服药1次;慢性病定时服用;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琳、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可不定时服用。

服药方法:一般 都是温服,

1,汤剂:解表药、要偏热服,温覆衣被、或者进热粥,以助汗出;

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以防格拒于外;

真热假寒者,当寒药温服,真寒假热者,应当热药冷服。

2,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

大蜜丸,可以分开成为小颗粒吞服;

水丸质硬,可用开水融化后服用。

3,膏剂: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后引起呕吐;

4,冲剂、糖浆剂:冲剂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用直接吞服。

5,其他:危重患者宜少量多服;

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多服,

对于神志不清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采用鼻饲给药法。

中药用量多少药效最好?什么时间服用药效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药效   用量   中药   汤剂   时间   苦寒   文火   火候   剂量   体质   药材   病情   药物   患者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