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经典草药方

变应性鼻炎

一、常见的过敏性鼻炎

徐女士自诉反复鼻塞、喷嚏、流涕5年。因5年前工作劳累后吹风受凉,第2天即出现发热、恶寒,鼻塞、喷嚏,自行至药店购买抗感冒药口服治疗3天后,发热、恶寒症状未见好转,鼻塞喷嚏、流涕症状加重,后至医院就诊,经抗生素治疗后得以好转。此后,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反复发作,晨起易出现,受凉后加重,常在春季发病,有明显花粉过敏症状。患者发病来一直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以及鼻用布地奈德等激素类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症状尚能得到控制,但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增加,患者目前嗅觉减退,畏风怕冷,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睡眠不佳。检查:下鼻甲肿大,鼻黏膜灰白,鼻道有大量水样分泌物。舌淡胖,苔薄白,脉弱无力。经医生确诊“过敏性鼻炎”,属于肺脾气虚型。值得思考的是“过敏性鼻炎”如此高发率与哪些因素相关呢?

二、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变异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由变应原介导的一系列复杂的鼻黏膜炎症反应过程。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鼻痒频发喷嚏、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其发病受地理、文化、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过敏性鼻炎在有遗传史的家族发病率较高,另外,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明显增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中医称为“鼻鼽”,本病的表现在肺与鼻,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密切关系,主要病机由于肺气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鼻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鼻涕。

过敏性鼻炎通常被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两大类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花粉症,是由对暂时存在的季节性过敏原敏感的个体发生的 炎症,这些过敏原如豚草、花粉等;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是由常年存在的过敏原存 在引起的,包括尘螨、动物皮毛、霉菌等。根据发作情况,又可将过敏性鼻炎分为 为间断性和持续性。间断性过敏性鼻炎每周发作小于等于4天,或连续发作小于 4周;持续性过敏性鼻炎为症状每周连续发作大于4天,或持续超过4周。

分享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经典草药方

三、诊要点及鉴别方法

1.变异性鼻炎的诊断要点 ,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连 续性发作,大量水样清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部分患者有觉减退,但为暂 时性。

(1)喷嚏:为一反射动作,呈阵发性发作,每次数个到数十个不等,多在晨 起、夜晚或接触变应原后发作。

(2)清涕:为大量清水样鼻涕,是鼻分泌进的特征性表现。

(3)鼻痒:是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发生于局部的特殊感觉,季节 性鼻炎者可伴有眼痒、耳痒、咽痒等 。

(4)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双侧或两侧交替。

(5)嗅觉减退:由于鼻黏膜水肿明显,部分病人尚有嗅觉减退,多为暂时 性,但也可为持续性。

(6)头痛:合并有变应性鼻窦炎者可出现头痛 。

临床检查:鼻黏膜可为苍白、灰白或浅蓝色,双下鼻甲水肿,总鼻道及鼻腔 底可见清涕或黏涕。如合并感染,则黏膜充血,双侧下鼻甲暗红,分泌物呈黏 性或脓性。病史长者可见中鼻甲息肉样变、下鼻甲肥大或中鼻道息肉。

2.变异性鼻炎的鉴别断

(1)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有时稍一碰触鼻子便可引起闪电式发作,发作突 然,消失快。症状与过敏性鼻炎相似,但鼻内多不发痒,口感冒药物状即可 得到缓解。如遇冷热变化、体位变化(起床)情绪激动时可诱发本病

(2)嗜酸细胞增多症性鼻炎:症状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相似,病因 未明,但与过敏无关。患者经常出现间歇性鼻塞伴喷嚏连连,大量黏液性鼻涕,常有头 晕耳鸣、乏力、阵发性咳嗽等全身症状。

(3)感冒:过敏性鼻炎的病人经常会以为自己感冒,两者区别是后者可伴有 发热等全身不适,并可发现鼻腔黏膜十分红肿。

四、中西医病因病理

(一)西医认识

1病因

(1)变应原:变应原作用于个体主要有三种方式:①吸入变应原:室内变应 原主要有尘螨、动物皮毛或来源于植物的过敏原等;室外变应原包括花粉和真菌 等。②食入变应原:常见者如牛奶、鸡蛋肉类、鱼虾及其他海味和某些药物 等,③直接接触变应原:如化妆品、肥皂、油漆及某些外用药液。

(2)遗传因素: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个慢性发展过程,与遗传有关。从临床 角度看,变应性鼻炎患者常伴有明显家族史。从20世纪70年代起,有关家系和 双胞胎的调查资料可以证实这个结论。此外,这种遗传现象在单受精卵双胞胎中 比双受精卵双胞胎更明显,而具有某种基因的儿童可能会特别敏感。

(3)环境因素:①空气污染,室外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和大气污染成分 如臭氧、氮氧化物和SO2等。室内污染主要有甲醛、甲苯等。②感染因素 “卫生假说”,即变应性疾病增加是由于感染性疾病减少的结果。其理论依据是细 菌感染或接触细菌的产物而激发T辅助1型细胞(h1)的反应,从而产生抑制 Th2的反应力,达到减少变应性疾病和哮喘的发病率。此外,有报道发现病毒感 染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应。但这些设想的科学依据和确切的免疫学机制还没有得 到完全的证实。

(4)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或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等内在因素,如甲状腺功 能减退、新陈代谢减退、肾上腺素缺少和卵巢素、垂体素失调等原因可使鼻甲变 得水肿,引起鼻塞 。

(5)心理因素:情绪与精神压力也会引起鼻子过敏,如给花粉过敏患者看人 造花或电影中花园也可能引起过敏发作。

(6)气候与地理因素:亚热带地区温度偏高,霉菌容易滋生,是易引起过敏的原因,此外,气温冷热变化,温度不调,阳光或红外线的刺激等会引起过敏 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为吸人物,其次是食物。

2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加以及 嗜酸粒细胞浸润等。上述病理改变缓解期可恢复正常,反复发作可引起黏膜上皮 层增殖性改变,导致黏膜肥厚及息肉样变。如合并感染可表现为黏脓涕或脓涕 。

鼻黏膜受到刺激时,局部感觉神经末经由轴索反射( axon refles)释放的 速激肽(如P物质)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神经肽类物质,可通过其 特异性受体作用于鼻黏膜的靶位点(血管内皮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 再经过受体内化( intemalization)和核转位( muclear transition)调控细胞基因的 表达,使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合成增加,进而增加黏附分子表达。此外,神经肤 还可引起局部黏膜的微血管扩张等 。

(二)中医认识

变应性鼻炎包括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花粉症)以及具有 鼻过敏症状与体征的非变应性常年性鼻炎均属于中医“鼻航”范畴早在西周《礼 记·月令》中已有“鼻航”的记载,祖国医学认为变异性鼻炎的发作与外界因素 如风寒、异气(包括各种变应原)的入侵有密切关系;肺气虚、卫表不又为发 病的主要内因。多由脏虚损,正气不足,腰理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和 异气侵袭,寒邪来于皮毛,阳气无从泄越,故喷而上出为嚏。

1.肺气虚寒,卫表不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则理疏松,风寒乘虚面 人,邪聚鼻窍、邪正相博,肺气不宜,津液停聚遂致喷、鼻塞等,发为鼻 。肺主气、开窍于鼻,肺气虚则风异气乘虚而人,故鼻痒喷,气不摄津则 清涕不止;风寒水湿等内外邪浊塞滞于鼻窍,则鼻塞;肺气失宣,水津不布,液 停水聚故鼻窍肌膜水肿。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是气虚之证 。

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脾气虚弱,生化不足,鼻窍失养,外邪或异气从 口鼻侵袭,停聚鼻窍而发为鼻鼽。脾主运化,输五谷之精微以充五脏。脾虚则肺 失所养,土不生金,肺无力敷布水液,则水湿上泛鼻窍,故双下鼻甲肌膜肿胀, 甚则形成息肉。脾失键运,故全身可见纳差便溏,舌淡胖,苔白,脉濡缓。

3.肾阳不足,温煦失职,肾阳不足,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温煦失职, 理、鼻窍失于温,则外邪、异气易侵,而发为鼻。肾藏命火,为五脏动力之源;肾虚,命门火衰,则肺失温煦,水液不化,上泛鼻窍,故清涕难敛;寒凝水结,则鼻窍肌膜水肿;肺肾气虚,摄纳无力,气不归元而上越鼻窍,故鼻痒,喷嚏。此型鼻常伴有咳嗽气喘;舌质淡,脉沉细弱均为肺肾气虚、脉失充养之象。

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肺经素有郁热,肃降失职,邪热上犯鼻窍,可发为鼻。肺经郁热,肃降失职,邪热上犯故鼻痒、喷嚏频作、流清涕、鼻塞,热上炎,故咳嗽、咽痒,邪热煎熬津液,故口干烦热,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数为内热之证

五、治疗原则

1.西医采取综合性治疗,尽可能避免诱因和消除过敏因素,达到脱敏、消肿、通气的目的。①避开变应原(致敏原)是治疗的前提。②特异性免疫治疗

(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的病因治疗。③抗变态反应、抗炎的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

2.中医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治以温肺散寒,益气固表;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治以益气健脾,升阳通窍: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治以温补肾阳,固肾纳气;肺经伏热,上犯鼻窍,治以清宣肺气,通利鼻窍。

六、中医特色疗法

(一)内治法

1.经典古方

辛夷清肺饮:别名辛夷清肺散、辛夷清肺汤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载:“辛夷清肺饮治肺热鼻内肉,初如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者服之。

[组成]辛夷18克,黄芩、山栀子、麦冬、百合、石膏、知母各3克,甘草15克,枇叶(去毛)3片,升麻09克

[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前至320毫升,食后服。外以散逐日点鼻

【功用]清肺通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鼻炎   鼻甲   变异性   辛夷   过敏原   阵发性   温煦   黏膜   水肿   花粉   病理   草药   喷嚏   症状   患者   因素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