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家族的演变及家族势力被逐步弱化

宗族家族的演变及家族势力被逐步弱化

家族示意图

宗族和家族伴随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一路走来,形成了特有的宗族和家族文化。每一个炎黄子孙,仔细研究都可以追溯到其所属的家族和宗族。因此中国人对同一姓氏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走到任何地方都认为同姓者应该是一家人,自从进入到父系时代后这种延续就一直在未曾间断过。这种认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宗族的形成,很早以前人口比较少,环境比较差,人们为了抵御外部干扰而集中进行生活居住,一般就几十户为一个单位,从而形成合力,这就是最早宗族的概念。每一个宗族中的人不一定就是一个姓氏,也可能是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个姓,结构相对比较松散。这些发展的结局很多就形成了后来的乡或镇,或者更大的组织架构,其人员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也随着不断发展而完善。

宗族家族的演变及家族势力被逐步弱化

庙宇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有限的范围内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了,所以就开始了开疆扩土,有些就以一个家庭为单位居住到了比较远的地方,形成了新的村庄,我们所发现的刘家庄,王家村之类的称谓其实就是这样来的。建立起新的村庄时往往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这个单位都是以男人为主,村庄命名也是以男人的姓氏进行的,这样家族的概念也就相继出现了。

宗族家族的演变及家族势力被逐步弱化

家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男性成年人建立新的家庭,通过大约五六代也就会进行再分支,也就是传统中所说的出五伏了,这样就又形成新的家族,时间久了,人们为了纪念其先祖,就在村庄里建起了庙宇,这些庙在村庄中一直存在,成了大家对先祖进行祭祀的场所。家族为了对自己的祖先进行祭祀方便又修建了祠堂。所以庙宇相对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祭祀的对象比较久远,也比较抽象。而祠堂基本上可以分得清其现有的人员范围,我们看到的村庄中的庙一般就一个,而祠堂往往有某某家祠堂之说。通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村庄很大,尤其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发现有很多村庄不但比较大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个姓氏,但在比较发达的地区村庄中人员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其中有一两个比较大的姓在村庄中有相当的势力,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家族势力了。家族势力在村庄结构比较简单的地方,基本上影响力不是很明显的,一是这些地方经济往往比较落后,二是人员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大家族,所以不论做啥情如果略有倾向性,不伤东家就伤西家,不论东家还是西家都是其家族成员,所以这样做没多少好处。而在比较发达的地区,本身家族就比较多,人员结构比较复杂,一两个大家族可以在这个地方有着比较大的实力,他们本能地会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必要时欺负一些人员比较少的家族或家庭,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其家族势力的作用。在农村中很多村干部都是由大家族人出任,他们能当干部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有势力。就是不当干部村里有很多事情有时也要顺从他们,否则的话村干部很难开展工作。不过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中基本上没有多少经济关系和村上有关了,土地承包人自己耕种,公购粮不用交,生产的粮食卖与存自己做主。很多人都外出务工或做生意了,行政村对各家各户的管理也比较少了,所以家族势力也基本上没有多少利益需要他们去维护了。宗族由于概念的模糊而在人们的认识中比较淡,家族由于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其势力优势逐步被自然而然地弱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宗族   势力   家族   先祖   祠堂   庙宇   姓氏   祭祀   村庄   概念   结构   单位   人员   家庭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