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糖化值竟高达11%,是时候该注意了

糖尿病对于各位糖友来说都不陌生——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我们都知道,只要血糖控制好,糖友其实可以与正常人无异。因此我们也无法判断,我们在路上遇见的人是否也与我们一样也是糖友。

就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检查出了糖尿病,才意味着我得了糖尿病,否则我就是健康的。


但是我们糖友都知道,这不过是在欺骗自己罢了。糖尿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起于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而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成的。


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1、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新诊断的患病率为8.1%

2、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前期率为50.1%,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

最近年轻人的圈子里,有一则消息广受大家的关注。

23岁糖化值竟高达11%,是时候该注意了

电子竞技在老一辈人的视野里,可能只是一群人坐在电脑打游戏而已。但是抛开他们这个身份,其实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


图中宣布退役的选手,年龄只有23岁。但是我们从他的微博中不难看到,他的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11%(正常值为4%~6%)。这个值放在我们许多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友身上也很难看得到。


相信我们糖友都不愿自己的下一辈也和我们一样,一辈子与“糖”打交道。那么,当我们身边的年轻人出现了什么情况,应当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提醒呢?


你要了解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01


①年龄≥40岁

②有糖尿病前期史(文章后面我们会介绍糖尿病前期)

③超重(BMI≥24kg/㎡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④静坐生活方式

⑤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⑥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⑦高血压(≥140/90 mmHg)

⑧高血脂(HDL<35mg/dL或甘油三酯>250mg/dL)

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⑩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


并不是满足所有的条件,我们才是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而是每一条都会提高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糖尿病之前还有糖尿病前期

02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糖尿病是从医生下诊断的那一刻患上的。殊不知,这时候你的身体已经处于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一段时间了。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呢?

糖尿病前期:即个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但低于糖尿病的诊断阈值,是进展为糖尿病的高危阶段。

意思是,此时我们的血糖浓度已经出现了异常,通常有两种情况:①空腹血糖受损;即空腹血糖在6.1mmol/L-7mmol/L之间。②糖耐量减低。即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11mmol/L之间。


你可能认为(或听到),目前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并不多。请看一组数据:

世界糖尿病联盟估计目前有3.16亿人,或者说有6.9%的成人(年龄在20~79岁)是糖耐量低减人群。到2035年,糖耐量低减人数将增至4.71亿

我们平常听到“糖尿病前期”这个名词比较少,可能只是检测出来或去检测的人数相对较少。


由于糖尿病前期几乎没有症状,因此我们也更难去发现。那么可以如何更早的发现自己是否糖耐量出现异常呢?


还记得前面说的糖尿病危险因素吗?如果其中有自己对应的情况出现,则需要重视了。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在每年进行体检的时候加入有关血糖的检查。


关于血糖的检查通常有糖化血红蛋白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可以反映测定时间钱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过要想知道详细的情况,则需要进行OGTT实验方可得知。

23岁糖化值竟高达11%,是时候该注意了

ADA(2013年)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尿量减低、糖化血红蛋白5.7%~6.4%。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的诊断,需要另外抽血做血糖测定及糖耐量测定。


当我们身体尚“正常”时,难免会有一种想法:只要我不去检查,就不会查出这个病,那么我就没问题。这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不论你的接受与否,它都会在那。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尽早地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生活习惯干预,还是可以逆转糖尿病前期的。


但当糖尿病前期发展为糖尿病时,则不得不与之终身为伴了。

23岁糖化值竟高达11%,是时候该注意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管是电竞少年、企业员工,抑或是在校学生…你会发现人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趋于“静坐模式”。


但是只有身体好了,我们才能更好的为了自己的生活、事业和梦想去奋斗,不是吗?


大糖医是一个知名的糖尿病管理平台,目前已聚集了25000+公立医院专业内分泌医生,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关注大糖医微信公众号,或在苹果商店/安卓商店搜索下载“大糖医”,了解更多糖尿病资讯,获得医生专业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糖尿   都会   血红蛋白   腰围   血糖   浓度   糖尿病   患者   这不   成人   人群   年龄   身体   医生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