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人民解放军的"根"与"魂"(六):抗震救灾精神、核潜艇精神

9. 抗震救灾精神

【精神内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牢记人民解放军的

抗震救灾精神

【光辉历史】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地震发生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人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紧急出动,积极投身抗震救灾。12日当天,灾区附近部队出动13600余人。13日,11420名官兵被空运到成都附近,创下解放军军史和中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运兵力最多的航空输送行动记录。当时,中国七大军区除沈阳军区外,其余六大军区均有部队参与抗震救灾。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军人不顾桥毁路损、大雨滂沱、山体滑坡、余震不断等险情,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援,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用勇敢、忠诚、奉献诠释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为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灾区群众及全国人民。  

救援结束,大军班师。奉命撤离的某红军师短短1公里竟然走了3小时。本想子夜悄然离去,乡亲们早早聚在路旁等候;坐在轮椅上的女孩,把野花一朵朵别在战士的军装上;挎着一篮干粮的大嫂,拦住军车不让走…… 

牢记人民解放军的

人民军队第一时间赶往灾区

【伟大意义】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自强不息精神,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奋斗精神,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奉献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间大爱精神,就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先的亲民为民精神,就是反应快捷、举措有力的求真务实精神,就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自立自励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了关键时刻,往往需要军队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抗震救灾精神,是全国军民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中创造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伟大结晶。

牢记人民解放军的

新映秀镇街景

10. 核潜艇精神

【精神内涵】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

牢记人民解放军的

解放军核潜艇部队官兵风采

【光辉历史】1959年,毛主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号召。1966年,中国海军奉命开始秘密研制核潜艇。中国首先发展的是核动力攻击潜艇,首艘下水于1970年,当时的名称为‘长征一号’,国内称为091型,国外称为‘汉’级。1974年“八一”建军节,中央军委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入编海军战斗序列,它就是北海舰队的“汉”级核动力潜艇。

1981年,我国导弹核潜艇下水,中国由此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战略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完成潜射导弹发射试验,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战略核潜艇的下水、形成战斗力,对于稳固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对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牢记人民解放军的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生

核潜艇部队组建以来,一代代核潜艇官兵始终牢记嘱托,用热血书写忠诚、用生命践行使命,为铸造中华民族海上核盾牌无私奉献,先后圆满完成91昼夜水下长航、大深度极限深潜、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创造了核潜艇单次水下航行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连续40多年保证核安全。

【伟大意义】核潜艇精神,是以海军某潜艇基地为代表的核潜艇部队官兵,在创造和发展我国海基核威慑和核反击力量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展示了海军核潜艇部队官兵牢记神圣使命、勇闯深海大洋的胆识、血性和豪情,生动诠释了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实践内涵。中国核潜艇的成功研制说明,只要下决心,而且认真去做,不管怎样尖端的科学技术,最后都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牢记人民解放军的

中国核潜艇出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核潜艇   中央军委   人民解放军   精神   核动力   众志成城   百折不挠   灾区   水下   潜艇   官兵   中国   海军   内涵   部队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