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原因使得小宝宝总喜欢“脱袜子”,有宝宝的家长们要了解

孩子出生后,一举一动都在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任何的一件小事情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这3个原因使得小宝宝总喜欢“脱袜子”,有宝宝的家长们要了解

孩子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脱袜子呢?

朋友小丽出了月子后,就将儿子明明留给婆婆照顾,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回来一次给孩子喂奶。最近,小丽发现明明总是喜欢脱袜子,在小丽看来,孩子喜欢脱袜子,大概是感觉不舒服了,完全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可是,婆婆认为寒从脚起,脚部不能受寒,明明的袜子必须要穿上,就这样明明脱一次,婆婆穿一次,看到自己刚刚穿好的袜子又被脱下来,婆婆甚至想要动手打孩子了。

小丽劝婆婆说,明明总是脱袜子,大概是有地方不舒服了,房间里不冷,根本就不用担心着凉。婆婆却不依不饶地说,孩子这么小,他懂什么。就这样,婆婆天天和孩子玩穿脱袜子的游戏。

这3个原因使得小宝宝总喜欢“脱袜子”,有宝宝的家长们要了解

宝宝行为能力有限,可是为何却如此热衷于穿脱袜子呢?

宝宝不喜欢穿袜子,大多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看看你家宝宝属于哪一

宝宝认为这是一种游戏

在宝宝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喜欢玩脐带。出生后,家长也会为孩子准备各种好玩的玩具,可是再好玩的玩具也有玩腻的时候,本宝宝就会解锁一种新技能—脱袜子。

很多家长一边需要照顾孩子,一边还需要做家务,因此不可能总是陪伴着宝宝,宝宝无聊至极,就只能自己找乐子了,脱袜子可能只是宝宝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宝宝能力提升的标志

从最初的不会翻身,到后来的可以自己独立坐起来,能够扶着东西走路等等,这都是宝宝一步步生长发育的标志。而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宝宝的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这3个原因使得小宝宝总喜欢“脱袜子”,有宝宝的家长们要了解

手指的灵活性变强,慢慢地就可以独立处理精细的事情,渐渐学会了脱袜子。相信很多家长第一次看到孩子脱袜子的时候,满眼都是欣喜,这也是宝宝能力提升的一种标志。


宝宝不喜欢袜子的束缚

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买价格贵的袜子,这种类型的袜子并不一定是适合孩子的。孩子穿袜子不舒服,自然是要将其脱掉的,为宝宝选择袜子的时候,要尽可能选择纯棉的袜子。

穿袜子和不穿袜子的感觉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就不喜欢受到袜子的束缚,就会挣扎着将袜子脱掉。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完全可以为孩子换一双更宽松的袜子,如果宝宝再次脱掉,担心宝宝着凉,可以让孩子穿小鞋子或者适当地提高温度。

这3个原因使得小宝宝总喜欢“脱袜子”,有宝宝的家长们要了解

宝宝总喜欢脱袜子,还要不要给宝宝穿袜子呢?

刚给宝宝穿上袜子,可是他却又脱掉了,家长再穿上,孩子再次脱掉,宝宝玩得不亦乐乎,可是家长却很容易失去耐心。那么,宝宝总是喜欢脱袜子,还要不要给宝宝穿袜子呢?

面对固执脱袜子的宝宝,家长满心疲累,毕竟还需要处理其他的事情,不可能总是盯着宝宝的袜子,有的家长就干脆直接放任不管了。如果室内的温度较高,宝宝脱袜子问题不大,可是如果室内温度较低,那么宝宝脱袜子是很容易造成感冒的。

这3个原因使得小宝宝总喜欢“脱袜子”,有宝宝的家长们要了解

宝宝喜欢脱袜子,要不要给宝宝穿,其实还是要看室内的温度:

宝宝不穿袜子其实也有好处,家长可以提前了解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走路姿势

孩子刚刚学习走路的时候,对于地面的掌控能力很弱,即使遇到一个小坑也可能会摔跤,给孩子穿上袜子之后,那么势必就会减弱了足部对于地面的感知力,很容易造成宝宝走路不稳。

在宝宝练习走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足底的感知情况,及时调节身体的平衡,这对于刚刚学习走路的孩子而言,是经验的积累,是探索世界的新开始。

这3个原因使得小宝宝总喜欢“脱袜子”,有宝宝的家长们要了解



促进脚部新陈代谢

宝宝的活力满满,尤其是对于爱动的宝宝而言,运动过后,经常满身大汗,脚部也是汗津津的,孩子不穿袜子,能够促进脚部的新陈代谢。



有助于益智健脑

足部的神经系统发达,通过按摩足底的各个神经系统,可以调节人体各个器官的灵敏度,包括大脑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光脚走路也有好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刻意让孩子练习光脚走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走路姿势,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结语:宝宝成长路上的一小步,都离不开家长的细心呵护,照顾一个新生命,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爱心的事情。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习提升的过程,宝宝每前进一步,对于家长而言,也是一种嘉奖。

留言板话题: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喜欢脱袜子的孩子呢?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呢?你同意文中的观点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给我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袜子   月龄   宝宝   喜欢   足底   可能会   生长发育   小宝宝   婆婆   温度   标志   家长   事情   室内   原因   能力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