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发生转移,小小微生物疑似为“幕后黑手”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科普乳腺癌知识,乳腺癌互助圈与您携手对抗乳腺癌!

乳腺癌发生转移,小小微生物疑似为“幕后黑手”


细菌感染与癌症有关系吗?有的,慢性炎症与癌症的关系已经得到了科学研究的证实,很多癌症都被认为与慢性炎症息息相关。


乳腺组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无菌的,但是最近研究表明,乳腺组织也存在细菌,而且来源于肠道,近期新发现一种肠道菌群:肠道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能够转移到乳腺中,诱导乳腺增生、促进乳腺癌。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肠道菌群是何方神圣?


当你独处的时候,你是一个人吗?不,你的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等等充满数以万亿计的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和你一起默契又和谐地度过每一个时刻。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遍布全身,想象一下是不是觉得,还挺热闹的……


寄居在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主要由细菌组成[1]。在肠道,细菌细胞数量惊人,高达10^14个,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重量约2斤。肠道菌群就像数目庞大的清洁工人,帮助处理肠道内的食物,把它们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物质,同时也参与剩余代谢废物的处置。


乳腺癌发生转移,小小微生物疑似为“幕后黑手”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正常生理状态下,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人体是必须的,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们可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糖类、蛋白质代谢以及免疫防疫功能,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因素。


同时肠道菌群也会影响局部组织的生理反应,即可通过引发慢性炎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等从而影响全身其他部位的疾病发展。人体共生菌群的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其中包括肠道疾病、癌症等。


肠道菌群还会进攻乳腺?


长期以来,乳房组织通常被认为是无菌的。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乳腺中也存在微生物群落。人类乳房组织中的菌群可以通过皮肤、乳头乳晕孔、性行为等方式进入,有学者认为亦可通过肠道菌群的内源性途径迁移而来[2]。


什么?乳房上也有细菌,这些细菌有可能会影响乳腺癌吗?


2021年1月6日,Cancer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了有关“一种致癌的结肠微生物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同时激活Notch和β连环蛋白轴”的研究论文。


实验证实,乳腺组织并非是无菌的,乳腺组织样本、乳头分泌液中都检测到脆弱拟杆菌[3]。
乳腺以及肠道内定植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ETBF),可分泌毒素(BFT),迅速诱导乳腺导管组织增生(通常表现为乳腺癌前病变)[4],表明肠道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是诱发乳腺癌的另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文中指出肠道转移至乳腺及乳腺组织中的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引起慢性炎症,可导致乳腺导管组织增生(通常表现为乳腺癌前病变),同时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感染了产毒脆弱拟杆菌,会加速肿瘤的进展


小小的细菌,居然有如此大的危害!不仅可以致癌,也可以促癌,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坏菌”自有“益菌”磨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是乳腺癌的潜在危险因素,那么乳腺癌患者如何调节菌群,降低诱发乳腺增生、乳腺癌进展的风险?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Toshitaka Odamaki等人,进行了一项初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摄入添加益生菌菌株长双歧杆菌BB536(BB536Y组)的酸奶8周,并向对照组(牛奶组)提供牛奶。


结果:饮用益生菌酸奶组的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数量显著降低。表明,益生菌酸奶有可能消除微生物群中的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 [5]。


那么乳腺癌患者是否适合服用益生菌酸奶呢?


一项亚组分析显示,食用发酵的乳制品或酸奶与较低的乳腺癌风险相关[6]。酸奶中存在的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可能会在鼠模型中调节针对乳腺癌的免疫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内双歧杆菌的水平下降,这使得产生毒素的细菌(也许是诱发癌症的细菌)得以生长。酸奶可以提供益生菌,以补充和平衡肠道中的菌群,从而可以降低癌症风险[7]。


乳腺癌发生转移,小小微生物疑似为“幕后黑手”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因此,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减少食用发酵乳或酸奶的人的乳腺癌风险。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可适当饮用益生菌酸奶,一般一周四至五天,每天饮用100-200ml为宜。平时注意均衡饮食。


总结:


(1)乳腺癌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肠道“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是诱发乳腺癌的另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它可以通过转移到乳腺组织定植,释放毒素,诱导乳腺增生,促进乳腺癌。


(2)实验证明口服添加益生菌菌株的酸奶可以显著降低肠道内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的细胞数。


(3)并非所有乳腺癌患者均有ETBF感染,应该科学对待,可适当饮用益生菌酸奶,同样平时不乱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保持平衡也很重要哦。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乳腺癌互助君

参考文献:

[1]QIN J, LI R,RAESJ, et al.A human gut microbial gene catalogue established by metagenomic sequencing[J]. Nature,2010,464 ( 7285) :59

[2]HIEKEN TJ,CHEN J, HOSKIN TL, et al.The microbiome of aseptically collected human breast tissue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disease[J]Sci Rep,2016,6: 30751

[3]李桂军,楼永良。脆弱拟杆菌肠毒素致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25(1)

[4] Parida, Sheetal et al. “A pro-carcinogenic colon microbe promotes breast tumorigenesis and metastatic progression and concomitantly activates Notch and βcatenin axes.” Cancer discovery, CD-20-0537. 6 Jan. 2021, doi:10.1158/2159-8290.CD-20-0537

[5]Odamaki T, Sugahara H, Yonezawa S, Yaeshima T, Iwatsuki K, Tanabe S, Tominaga T, Togashi H, Benno Y, Xiao J-Z. Effect of the oral intake of yogurt containing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B536 on the cell numbers of 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 in microbiota. Anaerobe. 2012;18:14–18. doi:10.1016/j.anaerobe.2011.11.004

[6]Zang J, Shen M, Du S, Chen T, Zou 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airy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in Western and Asian Popul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Breast Cancer. 2015;18(4):313-322. doi:10.4048/jbc.2015.18.4.313

[7]26. Merenstein DJ, Smith KH, Scriven M, Roberts RF, Sanders ME, Petterson S. The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probiotics in yogurt, a patient-oriented, double-blind, cluster-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Eur J Clin Nutr. 2010;64:685–69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乳腺癌   微生物   杆菌   肠道   炎症   黑手   毒素   乳腺   诱导   酸奶   细菌   癌症   幕后   患者   脆弱   因素   发生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