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只猫,她发现了乳腺癌!面对乳腺癌,如何提高警惕?

  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凯特的猫奥吉突然喜欢在凯特的左胸睡觉,凯特将它移走,但很快它又回到那个位置。这引起了凯特的注意,马上预约了乳房检查,居然已经是3期乳腺癌,幸运的是在历经各种治疗后现在凯特的身体已经渐渐恢复了。

因为一只猫,她发现了乳腺癌!面对乳腺癌,如何提高警惕?

  (图片来源网络)

  凯特坚信,奥吉是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醒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因为在凯特恢复健康后奥吉再也没有靠在那个位置睡觉过。

  不得不说,凯特是幸运的,15年前她在机缘巧合之下救了奥吉,奥吉又在15年后救了凯特。但是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的猫主子不是谁都有的,那没有“奥吉”的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警觉性呢?看完一只乳房的自述,大家就都明白啦。

  大家好,我是一只乳房,我在赋予女性魅力的同时也在努力保持健康,但近年来我的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2020 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 5.9‰,居全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首位。2020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为 1.66‰,居全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谱第4位。

  其实我发出过很多求救信号,但是现在的女性不仅需要在家庭里承担各种角色,还要在职场上冲锋陷阵,过于忙碌的她们对我发出的信号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了我的癌变。

  如果广大女性朋友们能遵循乳腺癌的基本诊治原则——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就可以降低死亡率。

  (温馨提示:乳腺癌不只是女性的专属病,男性也可能患病。)

  为了我自己和主人的健康,我只好临危受命寻找哪些方法可以筛查乳腺癌,只身来到乳腺癌筛查大型战场。

  ▌乳腺癌筛查大型战场

  只见首先出场的就是:前哨兵1号——乳腺钼靶X线

  是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且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已作为常规的检查。

  乳腺X线筛查被证实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因此,推荐其作为一般风险女性的主要乳腺癌筛查方法。

  紧随其后的是:前哨兵2号——乳腺超声

  通过多角度、全方位超声扫描检查,全面分析乳腺病变的性质和形态,清晰准确地显示病变位置、大小、边界、形态等。

  推荐乳腺超声筛查用于无早发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40~44岁的其他乳腺癌高危风险女性的筛查。

因为一只猫,她发现了乳腺癌!面对乳腺癌,如何提高警惕?

  最后,最简单有效的操作就是:赤手空拳的士兵——乳腺触诊

  乳腺触诊对于从未接受乳腺癌筛查的女性,可能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因此推荐乳腺触诊作为乳腺影像学筛查之前的初始手段。

  乳腺自我检查三步法:

  一看:站立或坐于镜前,面对镜子仔细观察自己两侧乳房,包括大小、形态、轮廓、皮肤及颜色有无改变,乳头有无抬高、凹陷、溢液等。

  二触:左手上提至头部后侧,用右手检查左乳,以手指的指腹轻压乳房,感觉是否有硬块,由乳头开始逐渐向外做环状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触摸;用同样方法检查右边乳房。注意不要遗漏乳晕及腋窝部位。

  三挤:以大拇指和食指压乳头,注意有无异常分泌物。乳房自查应每月1次,最好在月经来潮后的7~10天,此时乳腺比较松软,无胀痛,容易发现异常;已停经的妇女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自查。乳房自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观看完乳腺癌筛查大战,我随手翻起战场上捡起的一本册子,原来是一本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名册。仔细看来,居然有规律可循,我总结了以下规律:

  ▌高风险人群:

  符合下列A、B、C任意条件的女性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A 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 1 )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 2 )二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

  ( 3 )二级亲属50岁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

  ( 4 )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 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 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B 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 1 )月经初潮年龄≤12岁;

  ( 2 )绝经年龄≥55岁;

  ( 3 )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

  ( 4 )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 5 )45岁后乳腺X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型或致密型。

  C 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

  ( 1 )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4个月;

  ( 2 )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 ≥30岁;

  ( 3 )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 4 )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2次。

  注:一级亲属指母亲、女儿以及姐妹;二级亲属指姑、姨、祖母和外祖母。

  一般风险人群:

  除了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以外的所有适龄女性。

  刚离开战场,我就在路边遭到一伙“危险分子”的袭击,害我差点罹患乳腺癌。

  ▌危险分子真面目

  ( 1 )良性乳腺疾病

  ( 2 )子宫内膜异位症

  ( 3 )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

  ( 4 )月经生育因素:

  ① 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

  ② 未经产与初次妊娠的年龄较高

  ③ 流产

  ( 5 )乳腺癌家族史:

  ( 6 )基因突变

  ( 7 )肥胖

  ( 8 )生活方式因素:① 饮酒 ② 吸烟

  ( 9 )暴露于治疗性电离辐射

  所幸,我遇到“乳腺守护队”得到了它们的保护:

  ▌乳腺守卫队

  ( 1 )母乳喂养

  ( 2 )体育锻炼

  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12个月母乳喂养可使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26%;与缺乏体育锻炼的女性相比,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12%-14%,说明母乳喂养和体育锻炼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 。

  小贴士:

  对于一般风险人群,推荐从45岁开始,每1~2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推荐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

  历经一天的磨难,我这只勇敢又坚强的乳房终于回到了主人身边,希望所有的主人们都能好好爱护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适当锻炼,定期体检,我也会一直陪伴在你们身边,做你们美丽人生的守卫者和陪伴者!

  (温馨提示: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具体筛查方案以就诊医生为准)

  责任编辑:乳腺癌互助圈、乳腺癌科普君

  haoeyou.com/druginfo/2021086562.html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乳腺癌   触诊   初潮   致病性   乳头   超声   突变   乳腺   亲属   乳房   体育锻炼   人群   年龄   风险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