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千万别忽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千万别忽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突然自杀了,有人会说:这孩子平时很开朗、品学兼优,没有任何迹象会自杀。其实,没有迹象,还可能是因为眼里没看到孩子,漏过了一些明显的求救信号。


每次出现儿童、青少年自杀事件,还有人会说:现在孩子娇贵,说不得、批评不得,一批评就自杀;现在的孩子脆弱,抗压能力差,一点压力都扛不住。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自杀了?是谁让孩子走上绝路?真的是因为孩子娇贵、抗压能力差?如何让悲剧少一些?我之前跟孟晓霞医生合作写过一篇相关主题的科普文章,今天更新整理后再次分享给大家。

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千万别忽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来源:Pixabay)


关于孩子自杀


孩子自杀往往发生在某一个激烈压力事件之后,比如学校里的学业问题、男女朋友分手、亲人离世、激烈的家庭矛盾等。而导致某一个孩子最终选择自杀的原因可能是很复杂的。


据中国卫生心理协会网站信息,中国儿童自杀原因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父母离异(13.6%)。而中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


研究表明,8岁以后,孩子们就有自杀的概念,并且有能力自杀。我国青少年自杀,12岁占首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其中,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千万别忽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来源:Unsplash)


如何让悲剧少一些?


01

眼里看到孩子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自杀都可以预防,但及时发现孩子极端行为前的一些征兆,引起重视并积极干预,也许能让悲剧少一些。孩子自杀前的这些征兆,其实可能是他们的求救信号。一旦被忽略,那错过的可能是救助孩子的最后机会。


考虑自杀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表现:

1. 经常谈及自杀,或者为自己死后的事情做安排

2. 开始有意无意地提示家人,可能不会再在这个家里了

3. 说自己觉得没有希望、觉得愧疚、觉得孤单、无人理解自己

4. 情绪变得不稳定、非常激进或容易激怒

5. 与家人朋友开始疏远

6. 写一些关于死亡、分离的文字

7. 把自己珍爱的东西送给朋友或兄弟姐妹

8. 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或活动,失去兴趣

9. 没办法集中精力,思维变得混乱

10. 吃饭、睡觉的习惯出现变化,比如失眠或者多睡

11. 做出冒险、自我伤害、过激行为

12. 对学习、运动等失去兴趣


眼里看到孩子,才能看到这些变化,看到这些变化,要引起足够重视,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就是矫情、随便说说。以上表现其实提示孩子可能存在严重抑郁情况,有较高的自杀风险,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必要时住院治疗。


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千万别忽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来源:Pixabay)


02

倾听、诉说、陪伴、支持


一旦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甚至发现有自杀的念头,除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家长也可以试着跟孩子聊一聊。


听听孩子怎么说,了解他们正在经历什么、内心在受哪些困扰或折磨。了解这些,其实也是帮助孩子寻求更专业帮助的起点。


另外,也可以试着直白地问孩子是不是有自杀的想法。有的家长可能担心这样问孩子,反而提醒了孩子。其实当孩子出现了明显的警示信号时,需要直白而坦诚地沟通,如果觉得突兀,那可以加上一些解释,然后问孩子,比如可以说:最近发现你总是在说自杀相关的事,是你自己有这方面的想法吗?


另外,孩子遇到情绪、心理上的问题时,答应孩子会无条件地爱护和保护、会一直陪伴和支持在身边,但不向孩子承诺这些谈话只是两个人之间的小秘密。因为,对孩子来讲,很可能需要更专业的帮助,我们需要让孩子承诺,心理难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向父母或自己信任的大人说出来。


03

尊重孩子、保持合理预期


学习压力过重,在我国儿童自杀原因中排第一位。


其实,学习难免有压力,学习的过程也难免有竞争、挑战、挫败等。因为担心给孩子造成学习压力,就彻底放弃学习,这不现实。


我们能做的是保持合理的预期,陪着孩子一起努力,遇到困难,一起解决。我们与孩子是努力的共同体,而不是对立面。


当然,家长和孩子之间难免有起冲突的情况。家长教训孩子时,要对事不对人,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贬低、指责、讥讽孩子甚至只是为了自己泄愤。


每一个人都是渴望被尊重、被肯定的,孩子也一样。多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多看到孩子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并给予鼓励、肯定。遇到问题,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也许这样能让孩子在压力重重的学习环境中,保持保持一份属于自己的信心、勇气和乐观。


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千万别忽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来源:Unsplash)


04

抗压能力的培养


每次有孩子自杀,就会有声音:


现在孩子娇贵,说不得、批评不得,一批评就自杀。

现在孩子脆弱,抗压能力差,一点压力都扛不住。


其实,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


孩子自杀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最终发生,可能是某个激烈压力性事件之后,但并不代表自杀原因全部来自于那一件事,或那一瞬间。


不论是学习还是将来工作生活,孩子们终将面对压力,需要有应付和承担压力的能力。


那是不是让孩子不断挫折,承受压力,抗压能力就变强了?


不是的。


良好的抗压能力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每次遇到困难,鼓励孩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到孩子正确应对处理压力事件,给予肯定;不小心失败了,总结失败原因,为下一次出发做准备。积极乐观、不断进取、但遇到失败也能坦然面对和接受的孩子,往往也是抗压能力好的孩子。


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千万别忽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来源:pixabay)


好好养孩子,并不容易。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不同的难。关注我的家长大多孩子年纪不大,但是我想这样关系到孩子性命的重要知识,不论孩子几岁,值得每一位家长从当下开始储备知识。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家长一起阅读,也欢迎关注我,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END-

如果觉得有用

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往期推送精选:

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千万别忽略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祐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信号   孩子   娇贵   不堪设想   能力差   悲剧   眼里   激烈   后果   批评   家长   压力   来源   原因   能力   专业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