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不对也对

“以貌取人”出自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由此可见,以貌取人自古就有。战国选官存在对面貌姣好的偏爱;汉代选官崇尚阳刚之美;魏晋南朝,名士欣赏的是阴柔之美;先秦至宋代,以貌取人也是官场的一种“潜规则”;明清选官也常以容貌为标准,符合当时封建社会的“主子心理”现象。社会发展到现在,许多的年轻人追求“我要某某明星的鼻子,某某明星的下巴,某某明星的眼睛”等等。这就是把人的容貌作为对人的衡量准则,这种社会风气也使许多因相貌平平的有能力有才学的人被忽视被淘汰,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不良风气,所以说以貌取人不对。

而人的精神之美如暗香浮沉,依托修养方能呈现。以貌取人说它对,是指一个人的举止行为、待人待物、谈吐等流露出来的精神面貌。如果一个人总是面带微笑,热情洋溢,给人呈现的是慈眉善目,一个人总是凶神恶煞,面无笑容,呈现出的是无亲和力,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决定了外在的形象和风貌。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难以被人发现,但可以通过给人的形象和风貌留下好印象。

以貌取人不对也对


以貌取人不对也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以貌取人   史记   慈眉善目   凶神恶煞   南朝   才学   姣好   阴柔   热情洋溢   风貌   容貌   修养   素质   形象   明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