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鼻炎、鼻窦炎需要鼻腔给药,应该注意什么?

很多关注我的宝爸宝妈肯定对鼻腔给药不陌生,之前就有宝妈给我留言说:“每次鼻炎发作了去医院,医生必开内舒拿”。这个内舒拿,学名叫糠酸莫米松,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喷鼻剂,通过鼻腔给药的方式,缓解鼻炎的症状。

我们的鼻腔虽小,但一个成年人鼻腔里内衬的黏膜面积却有120—150平方厘米。鼻腔黏膜下的血管又及其丰富。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淋巴管交织成网,四通八达。对于这一点,哪怕之前没有什么概念,估计前两天在#19岁女孩挤痘痘引发颅内感染#的热搜底下也被科普了一脸吧。


宝宝的鼻炎、鼻窦炎需要鼻腔给药,应该注意什么?


通过鼻腔给药,药物吸附于黏膜之后容易通过黏膜进入血液,并很快通过颅内静脉窦和颈静脉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发挥作用。加上鼻腔呼吸区的各细胞上有吸水性很强的绒毛,能进一步增加药物的吸收面积,提高药物的利用度。

鼻腔的好处可多啦~一方面可以避免药物对肠胃道的刺激,减少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鼻腔给药不需要经过肝脏、肠胃代谢,药物不会遭到胃酸胆碱的破坏,从而提高疗效。现在不仅是鼻炎药,许多蛋白质激素、脑啡肽、高血糖素、黄体类激素都可以通过这个途径给药了。


宝宝的鼻炎、鼻窦炎需要鼻腔给药,应该注意什么?

那鼻腔给药,尤其是宝宝的喷鼻药,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就是鼻粘膜保护的问题。我们常用的通鼻喷剂,实际上属于减充血剂。鼻塞产生的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渗入黏膜组织中造成水肿,通过减充血剂,相当于就是从源头上把供水的水管给关紧了,水肿消退,黏膜肿胀的问题解决了,鼻子也就不堵了。但是长期使用减充血剂,鼻粘膜的结构会发生严重损伤,比如纤毛功能丧失,血管上皮间隙和基底膜破裂等等,让炎症和感染更容易发生。

宝宝的鼻炎、鼻窦炎需要鼻腔给药,应该注意什么?

其次是药物安全问题。我们上面讲了鼻腔中血管丰富,药物可以通过黏膜吸附直接进入血液,那鼻腔用药的安全性就需要严格审查。过去有用自制的中药塞鼻来缓解鼻炎,其实是一种很不安全的做法。传统中药塞鼻膏、塞鼻粉通常采用苍耳子、细辛、白芷、鹅不食草等中草药粗制加工自制而成,通常呈现PH8以上的碱性,具有强腐蚀性。根本不适合PH6~6.5的鼻腔黏膜,渗透压也与血液不等渗,使用过程中非常难受,长久以往还会破坏黏膜上皮细胞。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看完的大小朋友可以得到新的知识。

我是医师黄圆媛,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鼻腔   鼻炎   鹅不食草   苍耳子   纤毛   淋巴管   鼻窦炎   黏膜   水肿   静脉   肠胃   激素   血管   药物   中药   血液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