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别来无恙

疫情下,七夕来,心情与往年不同。

到了一定年纪,凡事“内容大于形式”,对林林总总的节日总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商家为营销人为制造出来的节日。但几个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还是会依照习俗,和家人一起,包饺子、煮汤圆、吃月饼。所谓的节日,其实就是在你忙碌工作的时候,提醒你放慢脚步,等等灵魂,抽个时间,家人相聚。

七夕节,是个特殊的存在,很美好,却很缥缈。从小就听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却一直认为是个爱情悲剧。如果不是开放后西方的2.14在国内大行其道,专家呼吁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还是会被人们遗忘。

七夕,别来无恙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郎和织女这两颗在天上亮了亿万年的星星,唯独在我国让它们产生了“爱情”。中国古人把生活寄予了天空,给这两颗不相干的恒星,赋予了姓名、故事和爱情。

七夕,别来无恙

七夕,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重视和国人的喜爱。有统计数据,今年网上有关七夕的商品销售远高于2.14。当然,也和疫情封闭有关。

七夕,别来无恙

今年的七夕节,人格外惆怅。

早晨四点多从梦中惊醒,难再入眠。睁大眼睛看,四周一片灰暗。窗外却有响亮的鸡叫声,让我诧异。搬到这个临街高层十多年了,第一次听到鸡叫,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以往的这个时间,窗外传来的一定是汽车驶过马路的声音、刹车声,还有环卫工人扫帚扫过马路的声音。

而今日,一切秩序被打乱。被打乱的,还有人的心境。

政府在想尽一切办法圈住、封死、扑灭疫情;市民也在积极配合,按照政府一个个通告的内容,居家、隔离,不出小区,以及一遍遍的核酸检测。

这期间,流了太多眼泪:空无一人的街道,道路两边一动不动的汽车;深夜排队做核酸检测的长长的队伍,九十多岁坐轮椅的老人,还有在妈妈怀中哭泣的孩子;核酸检测现场,突然虚脱倒地的社区工作人员,一天一夜没有休息;歪在椅子上、躺在地下累瘫休憩的医护人员;深夜,依然灯火通明的机关大院,一个个伏案工作的身影和匆匆而过的疲惫面孔......

今天的网络上,格外繁忙。很多甜蜜的语言、美好的画面,更衬托了当下这个城市的艰难和市民的无奈。

我应景发了一组图片,只想说一句:七夕,别来无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别来无恙   核酸   疫情   马路   深夜   窗外   重视   节日   声音   市民   商家   时间   政府   故事   内容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