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健康学问

喝酒的健康学问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酒精就是乙醇,人体内若是具备乙醇脱氢酶,就能使乙醇分解成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的分解,变成乙酸。乙酸对人体没有危害,然后又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和乙醛对人体危害最大。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乙醛不能被完全分解为乙酸,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不善饮酒,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乙醛脱氢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那有人会问了,依你的说法,每个人任何时候的酒量都应该是差不多的,但为什么有人说喝酒是可以练出来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确实经常喝的人就比喝酒频率少的人能喝,而且同一个人长时间不喝后确实就喝酒的能力下降了。长时间不喝酒后很可能再喝就喝得没以前多了这个确实是事实,这种情况笔者也经历过很多次,但并不代表你更能喝了,这个其实是人们的错觉,这主要是因为在长期的酒精的刺激、麻醉下人体的一些器官对于这种醉酒的状态习惯甚至麻木了,造成对于醉酒的反应没那么大了而已(外科医生和做过手术的人应该知道:手术前麻醉效果不是特别好,麻醉医生一般都会问你是不是经常喝酒,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但这样对机体的损伤更大了。因为,醉酒后的各种症状都是提醒人们,机体已经耐受不了了,需要及时停止,这本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但现在保护机制没有了,越喝越多,机体的损伤也就越来越大。

喝多了,当然就要解酒。

喝酒的健康学问

说到解酒,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就是浓茶,认为浓茶是解救最好的办法。其实,饮酒后,酒中的酒精随血液到肝脏中转化成乙醛再变为乙酸,然后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经肾脏排出。浓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促使尚未转化成乙酸的乙醛进入肾脏,造成肾脏的损害。另外,茶碱能抑制小肠对铁的吸收,实验证明,酒后饮用15g干茶叶泡的茶水,会使食物中的铁吸收量降低50%。

就像一开始说到的,醉酒后能解酒的就是上面提到的哪两种酶,别的东西并没有什么作用。所以网络上,电视上,报纸上说到的各种解酒药都是骗人的。那我们喝酒难道就没有任何措施吗?只能听天由命?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虽然不能解酒的毒性,但是我们可以让酒吸收得稍微慢一些。让以上两种酶的作用达到最大。

酒进入胃部之后,5分钟内酒精即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酒在胃中短暂停留的一段时间内,胃部可吸收20%的酒精。然后酒精进入小肠,这里将是酒精进入肝肾肺之前的最后所在地。小肠将会吸收剩余的80%酒精。由此可以知道,我们可以让酒精在胃里面停留的时间延长以此来延缓酒精吸收的速度来达到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很能喝的人一喝快酒就不行了,喝慢酒可以搞翻一片,所谓酒篓子是也)。酒、水、茶等为流质食物,在胃里面呆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进入小肠,所以我们可以考虑进食一些固体食物,延缓酒精进入小肠的时间。这时候可以吃一些肉类(建议瘦肉为主,肥肉会加重酒精对肝脏的负担)、蔬菜(增加各种维生素,减轻酒对肝脏的损伤,其中如果有可溶性膳食纤维还可以将酒精吸附一点,减少吸收)等。

喝酒会损伤胃黏膜,在喝酒之前喝上一些药保护胃黏膜也是很好的,这方面的药主要是:谷氨酰胺颗粒,比如:麦滋林、安凯舒等。

最后,笔者和大家共勉:喝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很难避免,但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喝酒的频率,因为确实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如果酒后乱性,和李太白一样骂皇帝(上司),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乙醛   茶碱   乙酸   小肠   浓茶   乙醇   肾脏   肝脏   机体   酒后   损伤   分解   学问   酒精   确实   健康   脱氢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