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传记故事《世代书香》一部卷首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诗》【唐代】颜真卿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观书》【明代】于谦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四时读书乐春》【元代】翁森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

读罢古人这些诗词,多少勤奋读书人的故事,萦绕在春风脑际。

这些励志的故事,一时也说不完。春风先讲世代书香的传记故事。

参天之树必有深根,大江之水必有源头。袁姓,是中华民族的大族大姓之一,其人口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约七百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54%。

不忘历史的民族,才有根。不忘英雄的民族,才有魂。袁姓,是黄帝和舜帝两位的后代,源远流长。袁氏一族,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世居中华,勤劳勇敢,寒耕暑耘,生存繁衍。

袁氏早期主要发祥地在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向外地播迁,因为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汉代,袁氏为大族,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在历史上曾经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朝历代,袁氏,为官者众多,仅清朝顺治年间,袁氏在朝廷为官者便有十多位。

自古至今,袁氏,人才辈出,文臣武将,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忠臣孝子,各行精英,卫国烈士,英雄模范,官吏庶民,士农工商,数不尽数,难以详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袁氏将校众多。

袁氏族人,居住全国各地。袁氏古今名人众多,题材太广泛,若要详细讲述,非三年五载不可。篇幅所限,暂且,请恕春风不一一尽述。

身为湖南人氏,本土人文典故,相对比较熟悉,所以,世代书香传记故事,春风主要讲述石塘山袁氏十代祖之一袁遇晋公后代袁显谦公一支的精彩故事,对此一支描述略为详细,附带讲述下石塘山袁氏其他各支族中人的人文典故。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中国从来不缺乏生动的故事,关键在文艺工作者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也从不缺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在文艺工作者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壮志。

苍海桑田,朝代更迭,历史变迁,社会发展,袁显谦公一支后代,永远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承,秉承的是爱国爱家的良好家风。

世代书香传记故事,社会变迁,人世沧桑,兴衰荣辱,世态炎凉,忠奸美丑,良善邪恶,爱情故事,精彩绝伦,章章精彩,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教益其中。

湖南石塘山第十代袁遇春公有儿子四位,袁显谦公一支,至今历经250年左右,繁衍到第十代人物,三两年之内,第十一代人物又将诞生。朝代更迭,社会变迁,世事沧桑,官吏庶民,不变的是袁府励志读书的良好家风。

袁显谦公一支后代,人人走正道,秉忠义,守善良,世代良好家风遗传,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

袁显谦公一支,前人在朝为官,没有贪官,没有佞臣。

袁显谦公一支,古往今来,士农工商,人人走正道,没有匪盗,没有汉奸,没有被处过刑罚的人。

袁显谦公一支,代代有文人学士,为人不卑不亢,不愧世代书香门第,堪称世代忠良之家。

石塘山袁扶桑公所立的祖宗训词:“孝子思亲、忠臣爱主、贤人立品、义士诚身、宽平接物、忠厚存心、为人若此、庶几有成”。祖宗训词,代代相传,诲诫后人。

袁显谦公后代远平老师家,一直居住在湘山屋场,直至2008年拆迁之前。远平老师家现在七口人,四位大学文化,一位作家,三位医师。

袁显谦公一支后代,历经250年左右,不改励志读书家风,代代有文人学士,堪称湖南世代书香门第。

湘山屋场袁府祖辈,祖祠在湖南湘潭石塘山(现为株州市辖)。

石塘山始祖袁扶桑公于明代分俸到湘潭,后代已在湘潭生活繁衍五百多年。

袁氏,袁遇晋公一支,自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搬迁至湘山屋场,至今已有272年历史,真是:山水宜居发旺地,山青水秀好农居。

湘山屋场,后面青山逶迤而来,至此宛如蛟龙赴水,左有小青龙山环抱,右有白虎山护卫,前有江流似带,弯曲迂回,如有情有义。

屋前几百米处,一条小溪,小溪流的流水,终年不息,静静地,缓缓地流淌着,流向大河。偶尔,小溪也会溅起一朵朵浪花,有时,小溪也会水满溪堤,翻起泥沙。这条小溪,万千年来,炎炎夏秋,无私地为两岸的稻田灌溉供水,抗旱保苗,大雨滂沱的春天,勤劳地为两岸的田地防灾排涝。

这条小溪,依古人之说,也是“小龙绕屋场,富贵享久长”,远远看去,这条小溪,却似一条龙缓游而来。

湘山屋场,稍远有大河,近处有小溪,这为双龙护屋场。依古人风水之说,左为青龙山,右为白虎山,左小青龙山环绕长长相抱,是青龙回头,万事不愁之意,右白虎山护卫略短,是白虎出外,无挂无碍之说,前有江流似带,迂回多情,后有青山逶迤而来,为山管人丁兴旺水管财源广进,龙逢水,定然兴旺发旺。屋场前视野开阔,出人有理想,有广阔前途,天然宜居的风水宝地。

所谓风水之说,附会迷信于其中,不可信也。

但摒弃风水学其中的迷信成份,居家选址,讲究山青水秀、交通便利、生活方便,风景宜居、确有科学道理,也足见袁族先人选址高明之处。

袁家祖辈,是当地名门望族,世代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世代忠良。

袁家祖辈,热心公益,扶贫恤孤,仗义疏财,捐资助学,乐善好施,广积善缘。

袁家祖辈日珩公,虽然家道中落,曾将数亩山岭、果木园、庄屋数间,无偿送与贫困残弱户安身立命。

古代,没有火车、汽车之类,远道贩运,水道为主,近道运送,肩挑土车子推。袁族先人为首,捐资修建了一条自河边码头至县城大约二十里左右的麻石路。人们行走,下雨天没有泥泞,不湿鞋袜,运送物资,一条麻石路,土车子几多顺畅。麻石路正好绕着湘山屋场围墙外经过。

湘潭湘山屋场,袁氏先人,非常重视读书,耕读为本。袁氏后人,或教书,或行医,或经商,或科研,或出仕,或从军,或耕田土,人人走正道,各事一业。

湘山屋场边不远有一处古称“药铺巷子”,便因袁族先人在这开过药铺而得名。

湘山屋场袁忠五公也曾开办天益堂医所,悬壶济世,医术享有盛名。

湘山屋场边原有一处土筑瓦屋十余间,古称“学堂屋”,即为袁族先人办学授学生之专建。

相传建造学堂屋之时,曾有老虎来过三次,故又称“学堂屋”为“来虎三行”,寓意学堂出人才。据前人相传,学生中确实出过三位进士。

湘山屋场,袁族祖辈虽然家境殷实,但自嘉庆皇帝以后,清朝由繁盛走向衰落,道光皇帝开始更剧,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咸丰皇帝统治的1851年发生太平天国起义,中国社会从此动荡不安,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袁族家道逐渐中落,有的家庭已经生活艰辛。

湘山屋场袁族后代,因为繁衍分枝,读书、工作、经商、事业、参军等,现已分居各地,也有远在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天津、边疆、台湾、美国等地的。散居在附近几个乡村的仍然占多数。

湘山屋场袁族,古代为官者多,解放前后,文人、名士、作家、网络大伽、医师、老师、大学生、区长、乡长、部队军官、国民党员、共产党员等也为数不少。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尊亲。湘山屋场前面,原有一道用三合土筑造的围墙,绵延里多,高达一丈有余,名曰“尊师墙 ”,这也是古代尊师重教的见证。因为这道“尊师墙 ”,是做了官的学生们自愿捐资为老师家所筑建,以为防匪防盗之用途。

这道“尊师墙 ”,遭受过二百多年风霜雨雪侵袭,经历朝代更迭,饱览人世沧桑,目睹百姓苦辣酸甘,见证袁族后人兴衰荣辱。余下三十米左右,在袁氏后人多方保护之下,到2008年仍岿然屹立。这道“尊师墙 ”,实为文物,也是室外附属物的建筑标杆。一道三合土筑的围墙,无遮无盖,历经二百多年风霜雨雪的侵袭,竟能保存部分,足见古人基建注重质量。这道“尊师墙 ”,当地电视台及报纸都曾多次实地采访报道。

这道“尊师墙 ”,因为当地征拆,才在铲土机的轰鸣声中被无情地毁掉。

湘山屋场,原来围墙边有八颗桂花树,其中二株大的有两百多年树龄,六株有百多年树龄。每当农历八月,桂花开放,清馨绝尘,浓香远溢,金桂、银桂,竞争妍,共媲美,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行人驻足,人皆赞赏。

湘山屋场,左边有土山如抱,斑竹成林,右边有土山拱卫,遍山楠竹林,风景宜人。

春季,围墙内,石榴花开红艳艳,频添几分美景。两边山中,竹笋出土,几多逗人喜欢。

秋深之季,屋后山中,枫叶红似二月花,屋前,橘柚迎风起舞,好一派自然景观。

炎夏之季,围墙外,藕塘内,莲花映日红,金鲤最聊人。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人们在家中,围着点燃的干树兜子,讲故事,聊家常,享乐天伦

屋外有几口水塘,塘内有鱼虾,自家放养,自家食用,劳动成果,鱼味更鲜美。

和平年代,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吃着家常饭菜,也是幸福。

湘山屋场,解放后多姓同居,和睦相邻。

人民公社大集体年代,湘山屋场的人们也曾苦熬了二十年艰辛岁月。

动乱年代,湘山屋场的人们也曾亲历飓风波涛。

湘山屋场,乾隆十二年(1747年)农历丙寅年,袁遇晋公一家自湘潭县石塘山(现为株州市管辖)搬迁至此地,至今已有272年历史。2008年,在大开发的浪潮中,在铲土机的无情轰鸣声中,湘山屋场荡然无存。

不论社会如何变迁,不论地面如何改造,湘山屋场原址永远存在,历史仍然在延续。

湘山屋场的人们,现在都已移居新址,新时代,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生活。湘山屋场的人们,凭着勤劳和智慧,逐步奔向小康。

湘山屋场,原来确实人兴财旺,现今附近几个乡镇的袁姓,祖先均生活在湘山屋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世代书香,人才辈出,名门望族,故事众多,请听春风细表。

世代书香传记故事,春风以真人、真故事为创作素材,少塑造,少虚构。众多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有据可查。故事情节,多为实事,妙趣横生,感人至深。在表现手法上略有修饰润色,在语言表述上有所提炼加工。

追本朔源,春风创作世代书香传记故事,以历史真人为创作素材,自然要查究书中众多主人翁的根源,讲明人物的出处,交待来龙去脉,在这些方面,并非赘言。

当今社会多少作者以作品创造经济收入,这也是作者聪明才智和付出辛勤劳动的正当收入,因为创作可是一个极为辛苦的工作。
有些作者,创作起来,甚至整天不出家门,几乎废寝忘食。
创作,作者需要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作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这是必要的基本功。作者还要付出辛苦的劳动,坐得十年冷板凳,守得三千六百五十天寂寞,这是关键所在。
创作中篇和长篇小说、传记小说(故事),作者还需要熟悉历史、地理、人文典故、风土人情、古今民俗、正史、野史、族谱等各方面知识,甚至还要熟悉武术、医理、命理、相学、风水、养生等等各方面知识。所谓通晓古今,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这是作者的作品出神入化,吸引读者的根本所在。
一部真正的好作品,不在乎是否红极一时,不在乎哗众取宠,不在乎当时可否创造个人收入,也不在乎评优获奖。
作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要得到后代人的认可,要经得起历史的大浪淘沙,流传下去的肯定是精华。
春风,不改初心,笔耕不辍,坚持写作,一不为赚钱之道,二不为谋取私利。

部分人喜吹捧影星、歌星、韩星、这星、那星,在他她们眼中群星灿烂。

春风笔下,大力宣传工农兵,热忱歌颂祖国和人民,倡导公平正义,歌颂民族英雄,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数典不忘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春风挖掘、整理、发表世代书香传记故事,力争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裨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世代书香传记故事,连贯看,窥见社会变化,人世沧桑,人情冷暖,单章看,有独立成章故事,章章精彩,回味其中。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社会变迁,人世沧桑,兴衰荣辱,世态炎凉,忠奸美丑,良善邪恶,爱情故事,引人入胜,章章精彩,妙趣横生,乐在其中,教益其中。

春风创作众多,过去也发现多家网站及个人经常剽窃,春风顺便讲一句,请剽窃者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敬请剽窃者到此为止,不得继续侵权,敬请那多个网站秉持正义。

况且,剽窃者你能说出作品中人物故事的地址及其出处么?再者,春风的作品,都有创作时间,一查便知。只是不去追查那些剽窃者罢了。

有意愿合作出版成书者,请与春风联系,合作共赢。

众意沉浮彰善恶,史公直笔立鸿篇。世代书香传记故事,写真实故事,鞭挞奸佞邪恶,某些反面人物的姓名、地点等,皆有变通,请勿对号入座。

一个地方的名胜、古迹、景点、名人、典故等等,是一个地方最好的名片。春风创作世代书香传记故事,也是讲好一个地方的故事,唱好主旋律,歌颂祖国和人民。

读者们莫急,美酒浅斟慢酌,好书慢读细品,世代书香传记故事,请听春风逐一讲述。


春 风

2019年7月23日原创

2020年2月18日略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汝南   传记   剽窃者   湘潭   人世沧桑   家风   故事   尊师   祖辈   先人   小溪   世代   后代   长篇   春风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