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2019年农历岁末,大街小巷弥漫着节日的气氛。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回想起近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感概颇多。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大街小巷弥漫着节日的气氛。


虽然工作近16年了,也仅仅只是一名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医生,经常上着班,忙忙碌碌,虽有小职称,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也不是闻名于世的医者,下班了同样是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对于家庭,我感到非常愧疚,16年,竟然没有回娘家、婆家过一个年。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因为同事家在外省要回去,今年我又不能回家过年!

并且随时待命去前线。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虽然做着平凡的工作,我也得到了许多患者和家属的认同。在工作之余,我喜欢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聊聊他们的家庭以及疾病。曾经有一个乳腺癌的病人方奶奶动情地握着我的手说:“看到你,我的心情就好多了。”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常常去安慰。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想成为一名作家。自从入了医学这张门,十几年来,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写病历了。写病历有基本的格式要求,当年全部靠手工劳动,写得人手都发麻,头昏脑胀。

近几年来虽然有电脑,但是质控工作也越来越严了,依然不轻松,写病历成为了小医生人生不可摆脱的一部分。

后来,我成为了科室宣传员,经常写一点宣传科普文章被今日头条、湖南医聊、红网等媒体转载,偶尔还被弹窗。2019年2月,看到几个熟悉的人竟然有自己的头条号,我试着咨询了湖南医聊的柱哥,并且加入了矩阵,成为了今日头条的一员,从此有了新的奋斗方向。

我们现在处于盛世,理应更加为了理想和人生奋斗,因为头条,认识了很多朋友,虽然大部分未曾见面。

2019.5.12是护士节。我写了一篇有关我们护士长的文章《肿瘤科的护士花:当母亲节遇上护士节》。因为这篇文章,她被头条评选为十大最美护士之一。

有了今日头条,我才能有机会宣传身边的人的优秀事迹。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最美护士。


在今日头条“我心中难忘的医生/患者”征文比赛中,我的文章《从医十五载,医师节有感……》被选为优质征文,真的非常开心!从此,又有了一个关于我和头条的故事分享机会,我感概良多。

回想起2019.8.19,医师节,上完了肿瘤科四天一个的晚班,上午查房结束,还收了一个病人。

正好一位食管癌晚期的患者张叔叔准备出院了。他这次住院是因为消化道大出血,一度病危,出血不止,血压下降,经过数天的抢救,他竟然恢复的还不错,可以开心地出院了。

他动情地对我说:“住院了才知道家是最想呆的地方,心里面滋滋地想。”我感概颇多,也许生病的人才真正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所以,我下班后,写了这个故事,参与了头条的征文比赛。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26808704445841924/?app=news_article×tamp=1579435759&req_id=202001192009190100140530920119F729&group_id=6726808704445841924

我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要常回家看看。

过去了一个多月,收到了头条的消息。头条的鼓励,不仅是对我的文章的肯定,也指明了我以后写作的方向。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2019.8.19,医师节。


下面我再给大家分享几个肿瘤科真实感人的故事。有夫妻情,母子情,姐妹情,医患情……

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女性,我写了这些故事。有了今日头条,我才能有机会把一些人间的冷暖告诉世人,就像@最后一支多巴胺那样。

故事一、她在母亲节的凌晨去世了,没能等到女儿参加完高考

2019-05-12同时是母亲节。母亲节,患肺癌晚期的陈姐,于母亲节凌晨去世。她老公曾说,她最担心的是她6月要参加高考的女儿。

4月份肿瘤科进行了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活动,她老公还为我们忙前忙后。她生病后,老公辞职了天天陪伴她。她的女儿准备母亲节上午来医院看望母亲,没想到......

那天,我还写了一篇 文章《她在母亲节的凌晨去世了,没能等到女儿参加完高考》。这是一个比悲伤还悲伤的故事。获得了几百万的推荐量,几十万的阅读量,并且有很多非常感人的留言。今年高考,他们的女儿考上了大学。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90089879818207748/?app=news_article×tamp=1579435810&req_id=2020011920101001001404813328196CC3&group_id=6690089879818207748

在肿瘤科上班,见到了太多悲欢离合。在肿瘤科,看到最多的现象是,男人病了,女人全身心的陪伴,而女人病了,很少有男人全程陪伴,甚至男人很快就有了新欢。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大家,人间有真爱!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告诉大家,人间有真爱!


故事二、《卵巢癌晚期女儿,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希望陪你一生》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可怜的女人。不到一岁,因为母亲是老师,工作繁忙,没有人可以帮忙,只好把她送给一位亲戚带养,直到上小学才接回家。她有一位大三岁的姐姐,被母亲带在身边。所以多年以后,她还在埋怨她的母亲当年的“不公正”的行为。母亲也是无可奈何。

她离婚了,之前没有生育小孩。一直和年过八旬的父母亲相依为命。

三年前,她明显腹胀,完善卵巢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经过医生检查,最终确诊她患上了卵巢癌,予以了手术及化疗治疗,病理类型不太好。

2019年1月她出现了明显干咳症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卵巢癌肺转移。化疗后症状一度缓解,但副反应大,不能坚持下去。最近,她乏力恶心,完善磁共振发现已经肿瘤脑转移。

现在她46岁,母亲84岁,性格也不开朗,容易为一点点小事情激动不已。

也许童年的时候没有母亲的亲自养育,对孩子的心理是一辈子的伤害。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父母亲长期外出打工,真的是非常可怜。

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780620307641139723/?app=news_article×tamp=1579435302&req_id=2020011920014201001104910812173166&group_id=6780620307641139723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伟大的母爱。


我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从小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

因为如果没有父母亲陪伴,孩童时期最缺的是安全感和归属感。


故事三、《90后小夫妻,老婆胃癌术后转移,老公虽没钱,但不离不弃》

一位年轻的胃癌术后复发女患者,才28岁。以前她化疗后经常来门诊化验血常规,这个姑娘个子瘦小,小圆脸,大眼睛,戴着一头假发。

以前她有慢性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效果不太好。因为工作原因也经常熬夜,吃夜宵。

她于2017年12月因反复腹痛腹胀,在外院行胃镜病理确诊为胃窦部印戒细胞癌,这种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非常高。后来转入外科进一步手术治疗。

2019年10月她觉得腹部不适,复查PET—CT肿瘤复发,腹腔多处转移。

因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又复发转移了,改予以化疗及免疫治疗。治疗后她的治疗副反应重,明显骨髓抑制,免疫力下降,出现高热达40度,以及合并肺部感染,需入院进一步治疗。

她三岁多的男孩子只知道妈妈需要打针才能好起来,她希望陪宝宝慢慢长大呢!生病后,她基本上晚晚都要失眠。

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778366335991677453/?app=news_article×tamp=1579435361&req_id=202001192002400100140470191D1DED4A&group_id=6778366335991677453她希望陪宝宝慢慢长大呢!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胃癌晚期的她希望陪宝宝慢慢长大呢!


但她的爱人很不错,愿意倾尽全力为她治疗。照她的话说就是,除了钱不多,别的都不错。

我写这个故事的目的,希望大家珍惜健康,珍惜身边的人。


故事四《90后小姑娘乳腺癌骨转移浑身疼痛,问我:医生,我想回家过年……》

2018年农历12月底,病房来了一位特殊的年轻患者,28岁的她因为疼痛剧烈全身不能动弹。2016年发现右乳肿块,诊断为乳腺癌。做了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发现有6个淋巴结转移了,因为经济原因,术后她只予以了化疗治疗。她们的父母年老,所以几年前她们就来到长沙打工,养家糊口。

术后定期复查没有发现大问题,2018年10月就有脖子疼痛不适,以为是颈椎病,没有引起重视。

2019年1月,突然出现颈部及背部疼痛难忍,不能活动,开始她以为是普通的问题,没想到做检查发现竟然广泛骨转移,肿瘤标志物非常高,有全身瘫痪的危险。

3年过去了,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谁知肿瘤竟然复发了。她感到非常绝望,因为经济实在困难,她们准备放弃直接回家。姐姐为了她都拒绝了很多追求她的男孩子。

后来姐姐要我再劝劝妹妹。我们再次找妹妹谈心。和她说了很多我们见过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战胜病魔的例子。

考虑到经济特别困难,用了一点口服化疗药物和抗骨质破坏的药,定期来医院复查及治疗。

她们问,明年能不能回家过年?我说,只要有信心,应该有机会!几个疗程后 ,疼痛明显缓解,不需要吃止痛药了,肿瘤标志物明显下降,妹妹可以站起来走路了……

一年过去了,现在病情稳定,她们已经回北方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

https://weitoutiao.zjurl.cn/ugc/share/thread/1654326431971335/?app=&target_app=13&tt_from=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大家要珍惜兄弟姐妹间的情分。


我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每个人要珍惜兄弟姐妹间的情分。经常看到电视新闻播出一些,兄弟姊妹反目成仇的事情,觉得不可思议,能够成为同一个母亲的孩子,这是多么好的缘分,应该要无比的相亲相爱啊!


故事五、《门诊,来了一对老年夫妻,来自农村。妻子是结肠癌晚期,腹腔广泛转移》

几个月前,她的下面还经常流血。因为经济非常困难,想放弃治疗。一些农村的患者,对于癌症可能会选择这种方法。

他们有两个小孩,都没有读过大学,就在家附近打工。收入不是很高。后来,我们还是建议患者不要完全放弃,吃一点口服化疗药物,费用低一些。

他们最终接受了建议。几个周期后,流血的现象消失了,肿瘤标志物也开始下降了。CT复查,肿块较前缩小。说明治疗还是有效的。

他们非常感激。家里到医院坐车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有些小事情本来可以打电话问,每次都是要坐车来科室找医生。

他说这样才是对医生的尊重。他只希望老婆能够多活一段时间。每次看完,都要说很多朴实无华的感谢词语,让人非常温暖老婆婆问,她这个病还能活多久,能不能过年?

中国人对于过年是非常看重的。我对她说,过年肯定没有问题!这是慢性病。她开心地笑了。

文章后面好多人留言,都觉得医生的不容易。

https://weitoutiao.zjurl.cn/ugc/share/thread/1654218846249998/?app=&target_app=13&tt_from=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精神上的支持也是战胜疾病的武器。


我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精神上的支持也是战胜疾病的武器,最希望患者疾病康复的人其实是医生。医患应该站在同一战线去战胜疾病。


故事六、《47岁副主任医师与肝癌、晚期肺癌斗争9年,他是勇敢的医生也是坚强的患者》

在38岁的年龄,一名副主任医师,也成为了一名肝癌患者,一张沉重的病理报告单将他从医生转换为患者角色,开始亲历所有病人经历的一切:肉体、精神的双重折磨以及巨大的经济压力。

癌症是没有情面的,即便是在我们眼里救死扶伤的医生,也可能会病倒,不得不脱下白大褂去求医。2011年10月12日,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大手术。他仍想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术后不到一个月,他便重返了他最爱的工作岗位,穿起白大褂,去解决别人的病痛。

祸不单行。2016年10月,咳嗽明显加重。完善CT发现肺部多发肿块,病理确诊为中低分腺癌,PET-CT显示肺癌肺内多处转移,基因检测没有合适的靶点去做针对性的靶向治疗,予以了化疗治疗。 病情一度稳定。2017年9月开始病情进展……

如今9年过去了,他仍然活着,曾经突破了癌症五年生存期,对于一个癌症患者来说,从临床标准来看,他的肝癌可以说是得到临床治愈了,

但是和肺癌病魔的战斗依旧任重道远。从医生到患者,再从患者到医生,他对患者给出了四点建议。

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781803758348141067/?app=news_article×tamp=1579433628&req_id=20200119193348010014070198010DE349&group_id=6781803758348141067

https://weitoutiao.zjurl.cn/ugc/share/thread/1655801770329101/?app=&target_app=13&tt_from=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与肝癌、晚期肺癌斗争9年,他是勇敢的医生也是坚强的患者。


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我想告诉大家,他作为一个肝癌合并肺癌晚期的患者,已经快10年了,但仍然充满着对生的希望,这不也是生命的奇迹吗?

他说,漫漫余生,他还要和爱人慢慢变老,他要看着女儿上完大学,成家立业,亲手把她交给一个爱他的男孩,为她披上嫁衣。

再说说自己吧。作为一名医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在我们平凡且琐碎的日常工作中,随时都担负着为了患者战胜疾病,解除痛苦,增进健康的崇高使命。

我国医学大家林巧稚先生,她医治病患无数。用其一生,为我们展现了“大医精诚”的精神境界和慈善仁爱的菩萨心肠。

和大医相比,我们的事迹非常平凡。这些文章,我也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肿瘤科的故事!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在肿瘤科见到了很多悲欢离合,肿瘤患者的故事很多,只是缺少时间写,缺少媒体展示,今日头条是实名制,因此它的内容肯定是真实的,所以它才能有巨大的优质读者群。

现在,我成为了今日头条的原创作者,最近我的微头条阅读量不错,也有上百万的爆款,感谢今日头条对我的厚爱,也希望以后有机会得到“青云计划”。

从医16年,感概万千。

有一个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家属,认真地对我说,好人一生平安!

也许患者希望得到的不仅仅是医术本身。

只有把生理上的治疗技能和心理的抚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方能真正体现出“医者仁心、治病救人”这八个大字的真谛。


以后我将在今日头条的陪伴下,写更多更好的患者故事,传播更多更好的科普知识,继续进步成长!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以后继续写更多更好的患者故事,传播更多更好的科普知识。


最后,借用冰心诗人的话,或许更能彰显医者的情怀:

将“仁爱之心”肩负在左,

同情之心担当在右,

走在生命两旁,

随时撒种,

随时开花。


从医十六年,年年春节坚守医院,今年更要随时待命

开往春天的列车。


#湖南医聊超能团##把健康带回家##2020春节医路守护#

@头条健康@爱康国宾@湖南医聊@影像科豪大夫@毛发移植谷远飞医生@儿科医生王琼@科普中国网@人民日报@新华社@红网@耳鼻喉杨大夫课堂@小白姐说耳鼻喉故事@小麻花Cicy@皮肤科陈卫丰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肿瘤科   肝癌   肺癌   乳腺癌   术后   晚期   病理   母亲节   这个故事   肿瘤   患者   母亲   春节   医生   今日   医院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