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今日入伏,为啥要出汗?

今日是农历的六月初二,也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意味着今天已经入伏了。所谓“夏至三庚为伏”,指的是以前人“伏祭”的日子,是一个曾经很隆重的祭祖节,与冬季的“腊祭”是一样的。今天入伏,老话说:“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是什么意思呢?为啥会有这种说法呢?


老话说:“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今日入伏,为啥要出汗?


古人在一年中有两次重大的祭祖节,一次是冬季的“腊祭”,日期就是“冬至三戌为腊”,意思就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一般为农历的十二月,因此农历的十二月也被称为“腊月”。而“伏祭”的日子就是“夏至三庚”,也就是今天。

每到“伏祭”之时,人们就会用羊肉和狗肉来祭祀,当然还有其它祭品,但这两样是必不可少的。在祭祖之后,剩下的羊肉和狗肉就会做成各种食品来食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那就是“伏祭”当天要吃狗肉或者羊肉。

老话说:“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今日入伏,为啥要出汗?


在南方有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叫做“伏羊节”,这个节日就是专门吃羊肉的,而伏羊节就是从“伏祭”当天开始,一直到末伏结束。在有些地方还有“荔枝狗肉节”,这个节日更是在夏至当天就开始了,因为近些年一些爱狗者的抵制,吃狗肉的人也就少了。

其实羊肉与狗肉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热性的,而荔枝也是热性的。所以有个成语叫“挂羊头卖狗肉”,为啥不说“挂羊头卖猪肉”呢?就是因为这两种肉都是热性的。

随着“伏祭”的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所留下来的就剩下一句“夏至三庚入伏”,以及入伏当天要吃狗肉与羊肉的习俗了。

老话说:“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今日入伏,为啥要出汗?


为啥要吃狗肉或者羊肉呢?

其实入伏要吃羊肉和狗肉的习俗源自于古人“以阳制阳”的思想,因为入伏之后,天气炎热,太阳光很强,外界的阳气太强盛。于是人们就想出了调节自身的阳气,来适应外界的环境,而这种方法就叫做“以阳制阳”。

有句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胜似医生开药方”,意思就是冬季吃萝卜,夏季吃姜就会身体好,不生病。冬季吃萝卜可以理解,但夏季为啥要吃“姜”呢?“姜”本身就是热性的,人们在感冒之后,喝一碗姜汤就容易发热出汗,感冒也就容易好了。

老话说:“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今日入伏,为啥要出汗?


有句老话说:“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就是因为“姜”是阳性的,对男人的肾好。但是夏季天气炎热,为啥要吃姜呢?其实就是源自古人“以阳制阳”的思想,让自身的温度尽量适应外界的高温环境。

比如人们在冬泳的时候,首先要用雪在身上擦拭几遍,然后才敢跳进冰冷的水中,如果自身温度高,直接跳下去,那身体就会适应不了的。同样夏季也是一样,先让自身适应高温天气,然后就不怕伏天的炎热了 。假如在五十度的烤房里住一天,出来之后就会感觉三伏天的炎热也不过如此,就是这个道理。

老话说:“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今日入伏,为啥要出汗?


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

由于以前人没有空调和电扇,到了三伏天只能在酷暑中度过,所以人们只能用“以阳制阳”的办法来提高自身的抗性。于是就衍生出来很多习俗,比如有些地方在入伏当天要喝羊肉汤,并且要多放辣椒,以及葱姜蒜等。有些地方到了入伏这一天吃狗肉,还有吃鸡肉等。

但入伏这一天无论吃哪种热性的肉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穿着长衣长裤,以及鞋袜等。一定要吃得大汗淋漓,通过出汗可以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提高自身的抗性,其目的就是让自己可以平安度过三伏天。

老话说:“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今日入伏,为啥要出汗?


比如南方湿气比较重,人们在入伏当天要吃“酒爆子叫鸡”,也就是用浓度较高的谷酒来爆炒公鸡。做这种鸡肉的时候,只能是家里的男人来做,并且要包裹严实,还要把厨房门关紧,一个人捂在里面做饭。吃的时候也要包裹严实,一定要大汗淋漓,吃着鸡肉喝着白酒,要的就是那种感觉。

老话说:“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今日入伏,为啥要出汗?


所以入伏这一天,吃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就是要酣畅淋漓地出一身汗。古人认为,入伏当天出一身汗,就不会“痊夏”了,“痊夏”与中暑差不多。于是就有了“入伏一身汗,赛过老神仙”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神仙   伏天   抗性   阳气   夏至   狗肉   鸡肉   习俗   羊肉   炎热   农历   古人   夏季   冬季   当天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