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里的诗歌情怀——全珈斌的文化梦之三

作者:马占顺 曾任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顾问, 北京市东城区作协会员。

绘画里的诗歌情怀——全珈斌的文化梦之三


周日的那天,在这暖意绵绵的日子里,坐落在东四四条全珈斌先生涿鹿“感恩书院”那间阳光灿烂的书房里,汇集着一些绘画、书法爱好者,他们今天是来听李荣老师的《中国绘画作品里的诗歌情怀——<九歌图>研究》公益讲座的。这是北京九州翰林书画院在这里挂牌后,举办的第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公益讲座。他们想与涿鹿“感恩书院”在东四四条这片蕴涵着老北京文化热土的胡同里,共同打造出绘画、书法、诗歌、戏剧等传统文化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这正是全珈斌先生这涿鹿“感恩书院”设立的愿望所在。他常说:“我对文化不懂,但我可以学,更要为来这里传播、学习文化的人,为大家服务好!”

到场主讲的李荣老师是湖南安化人,毕业于湖南大学美术系的硕士研究生,他对中国诗歌和绘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今天他从《九歌》的来源,《九歌》的价值,《九歌图》的研究、《九歌图》的浪漫主义诗歌情怀、中国绘画作品中的诗歌情怀对于美术创作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举例讲述了《九歌》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对中国绘画的极大影响。

绘画里的诗歌情怀——全珈斌的文化梦之三

李荣老师用那韵味十足的语调讲到:《九歌》的文学价值,体现着丰富的民间色彩,有很多浪漫的艺术形式,这部大作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集大成也。

李老师边讲还边穿插举例,为大家展示了我国著名画家萧云从(1596-1673,明末清初画家);陈鸿寿(1768-1822年,清代画家);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黄永玉(1924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等大师们从文字描述转化为绘画的表现形式。

李老师还认真的讲到:国画大师傅抱石(1904-1965)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大师。他毕生著述二百余万字,涉及文化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他对古典文学与艺术作品的研究是同步的,在文学方面他尤其钟情于古代诗歌,历代佳作无不熟稔,都体现在他的画中。他最崇仰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心仪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原“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先生所作的《九歌》图早已流传世界。

绘画里的诗歌情怀——全珈斌的文化梦之三

听着李老师栩栩如生的讲述,让我这个门外汉也渐入佳境。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文明史,虽然我们都在读书、也在用心的学习,但是就个人而言,要是想全面了解这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可想象的障碍有些是难以逾越的。譬如对《九歌》的理解,假如我们对文言文掌握的不好,或者是我们对当时的历史不甚了解,就很难把《九歌》读懂,也不会把我握这部诗歌的含义,甚至把它束之高阁起来。

我们知道;《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是战国时期的楚人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搜集、加工成格调高雅的诗歌集。《九歌》是屈赋中最美、最精、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通过这样寓意深刻的讲座,大家反映李老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就是意在通过品味这部优美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某个章节,让我们重新回到那某一片刻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仍魅力无穷的中华传统文化世界中去。

我希望看到祖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能在东四这片有着厚重的老北京文化结合起来。

绘画里的诗歌情怀——全珈斌的文化梦之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汨罗江   涿鹿   安化   屈原   情怀   诗歌   文化   湖南   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   中国   书院   画家   讲座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