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海鲜贵,渔民收入高,90后几乎没人干?你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连云港东临黄海,海边老百姓日常生活基本以小海鲜为主,现在市场上的海鲜以养殖的为主,野生海鲜价格高数量少。就拿本地带鱼来说,过去便宜的才十几块钱一斤,现在要近200元,便宜的大多是南方,或者是进口的,口感不是很好。本地野生的黄鱼也要接近小200一斤,而养殖的只要20元左右。我们村原来有20几条船,目前只有5条了。上船的渔民大多都在50岁以上,新生代的渔民已经很少了。每年渔船出海雇人,必须通过中介付出500到1000的中介费,今年有的船实在雇不到人,就从云南、贵州一带找人,全年包吃住平均每月也要2万,然而,工资超高却雇不到合适的人,年轻人为何不愿意做渔民呢?

野生海鲜贵,渔民收入高,90后几乎没人干?你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渔民的后代对大海会有特殊感情,大多会子承父业,继续从事海洋捕捞,他们不愿意做渔民,原因很多,但不外乎以下几个:

1.一年要有半年闲,工作不稳定。国家从2003年开始,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同时开启休渔期,每年5到6个月不等,渔船出海捕鱼一年只有半年时间,而且大多在秋冬季。休海再开海时,相隔半年,原先同船渔民大都已经四分五裂,回来的不到一半。出海捕鱼时工资虽然高,但要有半年养海不能出船,所以不少人转行了。

2.渔船吨位大了,更加现代化,对渔民素质要求更高了。国家一方面对新增渔船严格控制,提高渔船证、捕捞证发放标准,而没有手续的无证小船、泡沫箱做的小渔船,被发现后直接拆解完事。马力和吨位小的老船,都已更换新船(旧换新可以),排水量大了,设备更加现代化,更适合远洋作业。但对船员的资质要求也比以前高了,必须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安全培训和考核等。做渔民提高了门槛,自然干的人就少了。

3.船主为控制成本,会根据工作量临时增减渔民数量。渔船捕鱼属于高成本、高风险、暴利行业,三年不挣钱,挣钱吃三年。一是渔船造价比较昂贵,现在一艘渔船连同设备、网俱基本都要300到400万,造价相当高;二是渔民工资高,渔民工资是根据工作量大小波动的,像今年8、9月份捕捞梭子蟹季节,月工资达3.5万,到10月以后大约2万左右。三是燃油价格高国家燃油补贴降低。油价贵,而国家却降低了燃油补贴过去国家按年给予补贴,而现在则是出海才给补贴,不出海不给补贴,还要根据燃油价格,高于一定标准的给补贴,低于标准的不给。补贴减少,影响渔船收入,船主也要控制成本,会根据捕捞的收入,增减渔民人数,非必需不用,时间一长干得人也就少了。

4.做渔民比较辛苦,对身体、技术要求高。海洋生物大多属于回游生物,季节性比较强,渔民忙起来一天需要接近20个小时,几十条流网轮流下网、收网、分拣、存储、卖给收鲜船等。现在是捕捞梭子蟹季节,一网上来,网俱基本就废了,所以过一段时间就要回到港口换网,旧网拉回家补,新网上船再出海。春夏秋冬,风吹雨晒,大风大浪,晕船是常有的事。还有就是安全事故多发,风暴说来就来,虽然导航设备、卫星电话都有,但处在远海,躲避极不方便,海面是看得见,而水下暗潮涌动,险像环生的事偶有发生。2021年春节过后一地连续发生海难,其中一艘船侧翻就有5人遇难,风险大,技术活,对经验和身体素质要求高,不是谁都能干的。

5.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急剧减少。国家养海、投苗,其实也是治标不治本,减少捕捞才是治本。中国渔船使用的渔网,号称“绝户网”,绝户网所到之处,鱼虾蟹贝几乎一个不留。中国人对海鲜情有独钟,更喜欢野生的,这几年野生海鲜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大的卖到大城市,小的卖给本地人,大海的繁殖能力再大,也不够人吃的。现在近海几乎捕不到鱼虾了,渔船不开个几十海里以外,是不下网的,因为下网也捕不到鱼,还白白浪费柴油。

中国是海洋大国,万里海疆哺育了无数渔民,但海洋资源是有限的,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洋污染,控制过度捕捞,减少渔船、减少渔民,才能让海洋生物繁衍生息。

野生海鲜贵,渔民收入高,90后几乎没人干?你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渔民   海鲜   绝户   梭子蟹   船主   吨位   鱼虾   海洋生物   增减   渔船   燃油   工资   半年   收入   原因   国家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