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预防自杀日丨京科脑康医院与你携手同行,预防自杀

世界预防自杀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是由创建于奥地利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2003年开始设立的。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

据我国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每2分钟有1人自杀。对比数据可看出,中国自杀人数超过世界自杀死亡人数的1/4。

哪些人群容易自杀?

1、独来独往者

不爱交友,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独自一人诉说的机会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没有人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这一部分人自杀的几率大一些,但是不代表全部。

2、酒精成瘾者

心中愁苦,用酒精逃避痛苦、压力和现实。

3、长期慢性疾病和严重疾病患者

这类人群难以忍受病痛带来的各种煎熬,可能被疾病“拖”死或“吓”死。

4、有自杀史者

过去有自杀史的人,其再自杀的风险较高。大多是伴随影响自杀的其他因素或原因,如本人患精神疾病、长期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等。

5、家人、亲友周遭有人自杀的人群

周遭的人自杀,给有同样痛苦的人产生示范和煽动性效应。因而,尤其是在学校,要谨慎处理自杀行为。

6、抑郁症人群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抑郁症在自杀人群中占不小比例。

7、遭受急性精神打击者

突然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

世界预防自杀日丨京科脑康医院与你携手同行,预防自杀

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是自杀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所有的自杀行为都是由精神或心理疾病导致的,当出现重大事故或打击,以及在生活、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时都有可能成为自杀的危险因素。

从精神心理医学角度分析,从自杀念头开始,到自杀行为实施,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病理性行为,影响因素众多,是生物学因素、精神障碍及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生物学因素。

家族研究表明,遗传对自杀念头及行为产生有重要的影响。数据显示,约3至5成的自杀与祖代出现过自杀行为相关,然而特定的基因尚未确定。

2、精神障碍因素。

自杀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抑郁症。除抑郁症外,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物质滥用、双相情感障碍、边缘人格障碍患者也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个体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数量越多,自杀风险就越高。

3、心理因素。

心里痛苦是引发自杀直接原因。有些自杀与成长经历中遭遇负性事件相关,有些虽然没有经历别人看来严重的事件,但内心体验也特别痛苦,都会导致自杀出现。这与个体情绪控制能力、易激惹、自我负面归因、自我评价低有关,大多与羞耻、内疚、愤怒、孤独、无助、绝望等情绪相关。

世界预防自杀日丨京科脑康医院与你携手同行,预防自杀

防自杀:发现四个危险苗头

有自杀倾向、行为或自杀未遂人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共性。通过国内外事件的汇总、统计发现,上述人员在作出不理性行为前,往往有迹可循,掌握早期迹象,有助于疏导自己和帮助他人。

事件迹象:

情绪迹象:

思维迹象:

行为迹象:

在高速现代化的生活里,大家都很忙、节奏很快,压力都很大,但是在你周围朋友出现自杀倾向时,应多予以关心。

有时候你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可能摧毁了一个人,也可能拯救了一个人。

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个关注与倾听,或许就能拯救一个生命。

还是那句话:别担心,在深不见底的日子里,总会有人与你同行。也希望你带着自己年轻的生命,游出水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世界卫生组织   精神分裂症   心理疾病   迹象   精神障碍   抑郁   同行   人群   情绪   痛苦   因素   疾病   物品   精神   事件   发现   医院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