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神障碍「好转」后还要吃药呢?

后期持续的服药治疗,维持和巩固了疗效,预防二次复发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在器质性疾病的治疗中,例如感冒发烧、咳嗽、肺炎等,服用药物或输液治疗,在病菌或炎症消失后,痛苦的症状也会消失。医生会告诉我们以后不需要服药了,你已经痊愈了!此时,停止服药,被认为是彻底治愈的标志。

但是,在精神障碍类疾病 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中,当我们的症状消失后,医生并不会让我们立即停止服药,而是建议我们继续坚持药物治疗数个月、甚至1、2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跟精神心理疾病的特点相关~

为什么「好转」还要吃药呢?

为什么精神障碍「好转」后还要吃药呢?

01

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治疗期、巩固维持期、复诊复查期;

急性期主要是在临床上采用药物快速控制住病情,并消除明显的痛苦症状;

巩固维持期是采用药物辅助治疗和恢复,降低复发几率;复诊复查是定期到医生处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物用量;坚持做完这三个流程,才算是一个充足的疗程。

02

这么谨慎的流程,主要是因为精神障碍疾病的特点。

精神障碍类疾病,造成的原因不单单是大脑神经递质异常,还主要有心理因素、情感因素。而这些感性的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患者自身也难以控制负面情绪,所以需要药物帮助调节。

03

精神障碍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的康复和痊愈,不仅仅是消除症状就可以了,必须药物治疗、生活环境改善、减少心理刺激等整体因素良性发展,才会有根治的可能。

再加上,大部分精神障碍是因压力引起的脑部损伤所造成,精神科药物能够促进脑部受损部位的修复,并纠正脑部化学物质的失衡。随着大脑受损部位功能的恢复,患者的病征便会逐渐消退,但遗传因子在脑部某些部位所引起的脆弱性仍然存在。同时,导致患者上次病发的压力来源很多时候会重现,遗传因子和社会压力这两个因素均构成病发的风险。

所以,持续的药物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份保护:巩固康复效果,大大降低病发的风险。

为什么精神障碍「好转」后还要吃药呢?

04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以保持健康和预防再一次生病,例如一些人比较容易晒伤,所以每次户外活动时,都会搽防晒用品。又例如一些人容易着凉,所以每次进入商场或戏院都会加穿一件外套。这道理就和精神康复采用药物治疗来预防病发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精神障碍   都会   心理疾病   脑部   症状   部位   药物   患者   因素   压力   疾病   风险   医生   精神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