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能“预测天气”是真的

在我们周围,为什么有一些患有关节炎的人对天气突变 “未卜先知”?变天前病变部位疼痛,是有科学道理的。

天气变化,如降温、阴冷、寒冷、风速加大等,是一般人所能看到和感知的,体内生理机制也会对这种变化做出正常调整。例如,当快要下雨时,气压一般要降低,湿度则加大,健康人细胞内的液体能自行渗出,导致尿量增多,以此适应天气变化。

而对于患有关节炎的患者来说,因存在病变组织,不能及时随天气变化排出细胞中的液体,致使病变部位的细胞压力比周围正常组织高,就会引起病变部位的胀痛感。这是关节炎患者能预知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

天气变化时大气中带正负电荷的大气分子会出现移动和其他变化。由于不同电荷互相吸引撞击,产生一系列电磁现象和电磁波,可使人体细胞内外存在正负电荷的电位差。

正常人对这种电位差能始终保持着平衡,而关节炎患者由于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了变化,就会释放出一些炎性物质,使得神经末梢受压迫而产生酸痛感。虽然气温、气压、湿度等诸多要素变化可引起关节疼痛加重,但这些变化都没有电磁波来得快。

所以,往往当地的天气还晴朗,而异常的电磁波已把天气变化的信息传递过来,这就是关节炎患者常常在天气变化之前就开始出现疼痛的原因,也是其能预知天气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为啥膝关节首当其冲

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滑液是关节间的液体润滑剂,其黏度对关节的滑动运动影响很大。人体膝关节约含有滑液 0.5ml,滑液的黏度直接与黏蛋白的含量有关。当气温下降时,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便增加了滑液的黏度,影响了关节的活动。

此外,血浆中蛋白含量高亦会影响滑液中的蛋白。突然降温时寒冷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肾上腺素则可增加血液的黏度,这些都可增加滑液的黏度,从而增加关节阻力,引起关节疼痛。

关节疼怎么破

有人通过实验发现,让关节炎病人到气候干燥、长期有阳光照射、昼夜温差较大,而且气压和湿度变化又较小的沙漠地区疗养,可以取得相当满意的效果。但当患者返回原来的环境时,仍有部分患者会旧病复发。这一方面说明单纯依靠气候因子治疗关节疾病,还不能达到治愈每一位患者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说明,人工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可使气压和温度正常,湿度偏低),对治疗关节炎有辅助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关节炎   电位差   黏度   电荷   膝关节   肾上腺素   正负   电磁波   气压   湿度   关节   液体   蛋白   患者   疼痛   天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