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最适合上班族的静坐


南怀瑾先生:最适合上班族的静坐

讲到静坐,刚才叫大家放了腿,因为你们是初学者,最好每天上座的次数多一点,时间短一点,这两句话怎么说呢?第一次自己盘腿静坐时,最好看一下时间,譬如坐到十五分钟,腰开始有问题,或是两腿发胀,或者烦躁,身体不行,你就先坐十五分钟就好。开始练习坐禅的时候,每次最多十五分钟就够了,差不多觉得身体不对了就下座,做一下运动,引导气血的流通,这个在中国道家叫导引,现在反过来讲叫引导,你的意识引导自己做运动。譬如这条膀子不舒服,我就专门对付它,越是不舒服的地方越要运动它,你不要逃避,不要害怕那个不舒服,否则长久下来就变成病态了。你就慢慢动,让身体活起来,病也就治好了。

刚才讲初学的人上座时间不要太久,等到你工夫熟了以后,也许盘腿一坐三五个钟头过去,却觉得只有几分钟,很快就过了,破了时间的观念,也打开了空间的规律,自己也不晓得自己坐在哪里,好像在虚空中坐着一样。到了这一步,就很替你高兴了。不是说你得道,而是在身心健康方面有了帮助。所以初学打坐的人次数可以多,但时间不要过长,如果说只能坐十五分钟,不要硬熬到半个钟头一个钟头,这样不对,会把身体搞坏了,要细水长流。

譬如像你们白领阶级,早晨起来坐在床上,最好不要睡沙发床,起来先不洗脸,也不要刷牙,被子一围,先静坐,坐个十几分钟再下床刷牙洗脸。像这样慢慢练习,早晨这一堂坐下来,你一天的精神就够用了;晚上睡觉以前再坐一下,坐到自己想睡觉了就躺下去睡,绝不失眠,早晚两次。世上所有的工夫都是方法加上练习,再加上时间与恒心,这叫工夫,工夫就是先有一个方法,慢慢去练出来的…不管什么坐禅、修道,现在全世界很流行这一套,所谓印度的冥想、密宗的观想,各种花样多得很。实际上这在中国文化讲修养方面是很普通的家常便饭,可惜现在反而不受重视了。这是修养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多注意。



南怀瑾先生:最适合上班族的静坐

普通静坐在那里,简单明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过来听自己的呼吸。你那么坐着,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呼吸是生命本来自有的哦!可是大家活了一辈子,自己呼吸都不知道。我常常说,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呼吸?只有你失眠的时候,在枕头上想睡睡不着时才听到自己的呼吸,对不对?(众答:对。)诸位的经验,现在你听不见呼吸声,就是你的思想跟呼吸分开了。呼吸是生命活著最基本的作用,呼吸和身体感觉属于阴的;思想是生命活着的精神,属于阳的。所以中国讲阴阳,是两个代号啊!不是呆定的,你也可以把阴阳反过来做代号,就是A啊B啊都可以做代号。

你静下来,眼睛定好,自然地听自己的呼吸。这个“听”字注意,不是耳朵听,而是感觉。不说像今天下午打雷这个情况,乃至在千军万马里都可以听到自己呼吸,那么这个人静定的工夫就很高了,普通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呼吸的…当你静下来后听自己的呼吸,思想还在转动,不要怕,因为你知道自己在思想,知道呼吸在动,但后面那个能知道的没有动过,你把握那个能知道的就静下来了…

静坐的方法很简单,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都不用,说静就静了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不过杂念妄想的纷扰怎么办?现在大家眼睛闭着体会一下,你看自己的思想念头可以分三段。注意哦!看自己的思想,第一个念头早已经跑了,未来的念头还没有起来嘛!说现在,现在又已经过去了,这个思想是空的,骗你的,这个道理有个名词,叫做“三际托空”。我讲过的《金刚经说什么》,其中也讲这个问题,佛说“过去心不可得”,过去抓不住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心不可得”,刚说个现在,现在就立刻成为过去了;“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有来,还没有动嘛!这个思想念头是这样,三段都空的,因为空,所以能够起一切的作用,你不要被杂念妄想骗住了。特别注意啊!所谓“三际托空”,这个“托”字,也是假设的联系词,并没有一个托的现象,三际是本空的,要静就静了,用这个方法假名“观心”,自己看自己的思想念头,前一个念头早跑掉了,后面的还没有起来,你不要去引发嘛!等到念头一旦起来变成现在,说个现在也没有了。大家学佛的想求一个空、求一个静,我说哪里有个空、有个静啊?它是本空的,是本静的,不是你去空它的,你若认识这个,当下就空灵、就宁静了。越宁静,越定得久,你身心的健康就越好了。



南怀瑾先生:最适合上班族的静坐

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各有三句话需要了解的,就是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叫“存心养性”,道家说“修心炼性”。实际上,这就是生命的大科学。

《大学》里头有几句话,你们大概都会背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原则。中国自古的传统文化,六岁入小学,十八岁已成为成年人了,便进入大学。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谓大人,就是成年人的意思,成年人的第一课,先要认知生命心性的基本修养。所谓“明明德”,就是明白心性问题。这个“德”字,“德者得也”,得到生命本有的学问,这属于内学,也叫内圣之学。

儒家所谓的圣人,在道家老庄的讲法叫真人,你听这个名称就可以知道,一个人成年以后没有真正修养心性,都是不够成熟的,就不足以称为成年人。以真人这个名称来说,必须要有真正心性的修养,认得那个生命根本。道家所说的真人就是神仙,超乎一般平庸的人了。换句话说,没有明白自己生命根源的心性以前,都是行尸走肉的凡人,也就是假像的人而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在说明“内圣”以后,才可以起大机大用之“外王”。这个“王”字,“王者用也”,上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不过是职务的不同,其实都是启动心性外用的行为。所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才是一个完成圆满人格的人,也可以叫他是圣人或真人了。

那么怎么修养呢?我背给你们听,这里头有七个程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你看“知止而后有定”,第一个是知性的问题。知,就是每个人生来能知之自性的功用,学佛学道,成仙成佛,第一步也都先要知道“知止而后有定”。譬如我们大家现在坐在这里,都知道自己坐在这里吗?这个能知之自性是什么呢?这个能知之自性不在脑里头,也不在身上,是与身心内外都相通的。但现在西方医学与科学都认为能知之自性是生理的、唯物的,归之于脑的作用,其实脑不过是身识的一个总汇。这个问题要详细研究,是很深刻、很广泛的,不是一两个钟头能讲得清楚的。我们中国文化讲本体是心物一元的,知性不在脑,是通过脑而起作用,这个要特别注意。

再说我们的思想、身体要怎么定呢?平常人的知性,是跳跃、散乱、昏昧不定的,但是又必须要以知性的宁静、清明把散乱、昏昧去掉,专一在清明的境界上,这才叫做“知止”。知止了以后再进一层才是定。佛教进来中国以后,把大小乘修行的一个要点叫“禅定”。“禅”是梵文的翻音,“定”是借用《大学》“知止而后有定”这个“定”字来的。

这个“知止而后有定”的境界,渐渐会进入一种安详、静谧的状态,这叫做“静”。到了静的境界以后,再复进入非常安宁、舒适、轻灵的境界,这叫做“安”,借用佛学特别的名词,叫它是“轻安”。再由轻安、清明、不散乱、不昏昧,非常接近洁净的境界,就会发起“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慧力,这叫做“虑”。

这个“虑”的意思,不是思想考虑的虑,是在定静安适的境界里自性产生的智慧功能,不同于平常散乱、昏昧的思想,它是上面所说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智慧境界,这两句名言出自曾子的学生子思所著的《中庸》,就是对于“安而后能虑”的诠释。我们现在借用佛学的名词来说明这个“虑”字的内涵,就是“般若”的境界,中文可翻译为“慧智”。它不同于一般的聪明,我们现在用的思想学问都是聪明所生,不是慧智,慧智跟聪明大有差别。透过这个慧智,然后彻底明白生命自性的根源,在《大学》就叫做“虑而后能得”。得个什么?得个生命本有智慧功能的大机大用,这才叫做“明明德”。

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生命,思想像陀螺一样在转,佛法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弹指之间,思想有九百六十转,这是生命中认知的大科学。比方我们写一篇文章或写一个字,那裡头不知有多少思想在转动啊!你给情人写一封信,“亲爱的,我爱你……”这一念之间的思想情绪已经从国外转起,转到中国了。像人们谈情也好,讲话也好,思想转动得很厉害,极不稳定。注意哦!比如我们说一个“现在”,这句话是一个思想,是一个念头在动,这是“想”不是“思”。当说个“现在”,里头早已经想到下面要说的另一句话,不止几百转了,这是很微细的“思”的作用。因此要随时知止,把它定在那裡,像陀螺一样虽在转动,其实陀螺中心点都在本位。所以说“知止而后有定”,这是第一步啊!

“定而后能静”,什么叫静?这里头牵涉到物理科学。宇宙的功能究竟是动还是静,都是个大问题。世界上万物的生命没有真正的静止,生理、物理的世界都在动。轻度的动、慢慢的动,看起来是安静的,这是假的静,不是真的静。譬如前两天的地震,本来地球内部都在变动,不过现在因为地球内部的物理变化,地和风(气)、水、火中间起大衝突,有大的震动,我们才明显感觉到震动。其实有很多的震动,我们是感觉不到的,而有些其他的生物反而比我们更能感受得到。

如何才能做到“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呢?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知止”,真正认知一个能使它安静下来的作用,才能做到所谓的大静、大定,那就要牵涉到哲学上的本体论,现在只能大略带过。所以《大学》之道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须从知、止、定、静、安、虑、得的内圣的静养开始,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教化的传统。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南怀瑾先生:最适合上班族的静坐


南怀瑾先生:最适合上班族的静坐


南怀瑾先生:最适合上班族的静坐


南怀瑾先生:最适合上班族的静坐


南怀瑾先生:最适合上班族的静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昏昧   自性   心性   上班族   中国   工夫   修养   念头   境界   呼吸   身体   作用   思想   生命   方法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